问茶·茶闻
文/田英
编者的话——河北采风学会第八分会自成立之初,就有想法,开设一个展示茶文化的平台或者窗口,把自己认为好的茶事茶问写出来与朋友学习交流。这篇文章不知能否算做抛砖引玉之文?不管以后有多少人喜欢,我先起个头。
时间:2021年6月26日
地点:河北采风学会第八分会会议室
主讲:武夷山大红袍核心产区天心正岩茶厂老总刘煜
刘总的开场白自然是就与会员们分享“国际茶日”盛会盛况。并展示了华国锋 “岩骨花香”的题字,讲述了“岩骨花香”的内涵。
2021年3月21日习总书记视察武夷山石碓武夷岩茶产业,考察燕子巢茶叶种植基地,就发展茶文化茶产业提出希望和要求。习总书记发表了“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的经典论述。2021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举办“国家茶日”系列活动的主办方及茶商茶农发来贺电表示热烈祝贺!
天心正岩茶厂老总刘煜为与会者做了别开生面生动有趣的茶文化课。在刚刚结束的“国际茶日”系列茶文化活动,在这样的一个节点,有幸请到了天心岩茶老总刘煜,来与大家分享茶文化的盛宴,也极大地提升了听课会员的兴趣。
刘煜老总的天心正岩茶就生长在武夷岩茶核心产茶地段,能请来刘总实在难得,刘总对分会活动十分重视,让我们感动。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地区,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山坐落在福建省东北部,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山上多悬崖绝壁,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种茶,有"盆栽式"茶园之称。因为有"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说,岩茶因而得名。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交流。“闽中茶品天下高”,福建地理条件优越,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自古就是适宜茶叶种植和生产的地区。总书记所著的《摆脱贫困》全书共29篇12万字,书中有8篇12处说到茶叶,从中可见茶在闽东山区的重要性。茶业,是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精心培育的七大优势产业之一。绿色发展,质量兴茶,产业升级赋能乡村振兴,福建茶产业迈向新台阶,一系列措施。以茶产业绿色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加快转变茶产业生产方式,积极构建现代茶产业体系,助力乡村产业新的更大振兴。提出茶产业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茶产业由过去的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真正实现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福建相继推出茶园生态游、茶乡体验游、茶保健旅游、茶事修学游等茶文化旅游线路,培育了以武夷山“印象大红袍”为代表的一批以茶为主题的旅游体验项目。倡导引入茶庄园模式,前端通过源头体验,质量可溯源,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后端通过茶主题文旅开发,形成福建特色茶主题游,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游客了解福建茶产区大美风光,品鉴福建茶体验茶文化。刘总最后说,他们也准备在新形势下做不同的尝试,欢迎大家去天心正岩茶产地旅游品茶。
(1385年)明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在赶考路上中暑,被天心寺僧以茶入药,得救后高中状元,为报佛恩,状元以红袍披茶树,始有“大红袍”之名。
(1419年)明永乐十七年,成祖敕封天心永乐禅寺,封天心寺茶为“大红袍”,遂为万茶之尊,名扬天下。
(1526年)明嘉靖五年,徐柳写《天心禅茶疏》,“天心禅茶”之名首见经传。
(1646年)清顺治三年,天心茶僧研制出乌龙茶制作工艺,经久耐泡的乌龙茶为功夫茶提供有米之炊。“大红袍”被称为乌龙茶之祖,功夫茶之源,并渐成武夷岩茶的代名词。
(1865年)清康熙二十五年,天心茶僧释超全写《武夷茶歌》是为最早记载乌龙茶制作工艺的文献。
(1855年)清咸丰五年,天心方丈赠予台湾学子林凤池三十六棵茶苗,在台被广泛引种,成为名茶“冻顶乌龙”。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下一篇] 河北采风学会第七分会举行文艺演出
[上一篇] 第五届河北文学艺术“彩凤奖”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