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寻找花驼村的记忆
寻找花驼村的记忆
作者:栾桅


最近我又去了一次花驼村,这个太行山深处的古老村落曾经留有我难忘的记忆。

记得还是在2003年,我参加了《燕赵散文报》组织的一个“炉峰山之秋”的采风活动。活动的最后一站是天宝寨,下山后,我们来到了花驼村。这里的村支书特意安排几个村里的人,给我们做了一顿我至今都感觉是美味的大锅菜。这正是我一直想再一次走进花驼村的缘故。当然,挂念那里的还有村民的吃水问题,那口水井。

记得当年的村支书曾经说过,花驼村许多人都搬走了。虽然这里风景秀丽,空气新鲜,民风朴实,但因吃水困难,留不住更多的人。这里曾经是八路军一二九师的毛巾毛衣长、肥皂厂、被服厂、兵工厂,有过红色的记忆。这里还是个旅游休闲避暑的好地方,但因道路不畅,也没有引来更多的游客。十多年前,我们也曾宣传过花驼村,但这里并没有火起来。好在今年市里的旅游发展大会将这里作为一个重要的景点开发,今年以后,旅游专线公路通了,旅游栈道修好了,旅游饭店建成了,相信这里一定会受到更多游客的关注。

因了那个难忘的记忆,我先是关心能不能吃上大锅菜,结果没有收获。就在一个农家乐吃了一碗面条,没有想到竟然也找到了大锅菜的味道。面条是机制的,但卤子却是很有味道的。清香、不腻,清淡、味觉很美。南瓜、豆角、香菜、土豆、鸡蛋,调理的很讲究,又很随意自然,有一种自然的山里的味道。女老板看我吃得高兴,又加了一勺卤子给我。一大碗面条,吃下去,我的嘴角香香的,老板的笑脸甜甜的。于是我想到了水的问题:“老板,你们这里还缺水吗?”“村里打了一口深水井,有水了!”老板的眼睛不大,此时早已眯成了一条缝。但她舀给我洗手的水,来自水缸里。

我一直特别关注山区农村的吃水用水问题。小时候,我生活在山区一个山沟里。整个村子只有一口水井,常常没有水。全村只靠三个蓄水池里的水生活。遇到大旱之年,吃水都是靠发水票度日的,浑浊的水只够用来做饭。现在用上了自来水,这是何等的幸福呀!

村庄大都是依水而建的。河流、溪流、山泉、水井,这些水源都是建立村庄的必然条件。在工业生产日益突出的时代,一些河流断流,山泉水井枯竭,古老的村庄失去了生存的基本条件。于是有了水窖、蓄水池、小型水库等水利设施的存在,但水质问题一直值得人们疑虑。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山区一些特殊地区的用水难题,让百姓喝上清澈的自来水,是功在千秋的大事。

水井越打越深,几乎到了深不可测的地步。我们有现代化的打井工具,不怕艰难险阻。但这井,我们能一直打下去吗?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一直在路上。河流的上游、泉水的源头、水井的水位,现代化能做怎样的保护呢?如果利益比生存还凶猛,人类是不是还被称为人类。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是什么?空气、水、阳光,这个我们一直寻找的课题,答案何时能解?

在一个叫蝴蝶谷的栈道上走了不到一百米,天空就掉了几滴细雨。我非常高兴,我知道这里多么需要雨的光临,它就是周边满山翠绿的神仙呀!只可惜,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雨就停了。周边又听见重机械的轰鸣声。一座座山头被劈开,一个个沟壑被填上,路变得宽敞,眼界变得开阔。大山从寂静中醒来,人流变得匆匆。

我执意去寻找那个八路军工厂前面的水井,已经没有了踪影。一座座石头垒成的房子,依然像堡垒矗立在那里。小巷还是特别的狭窄,曲折得有棱有角,像刺刀。院子不大,房子低矮,钻进去很凉爽。那棵古树,据说有五百多年了,几个乡亲在树下吃饭,端着的碗比我吃饭的碗大的多,吃得很干净。现在他们不用因吃水而发愁了,乡亲们似乎少了更多的忧虑,心情都格外地放松了许多。

再有几个月,旅游大军就会浩荡而来。那时,这里的景色会更美。秋天是这里最美的季节,满山的红叶,金色的田野,巍峨的山峦,盘旋如绳的山路,如火如梦的果实,一切都是如歌如醉的美景。我期待着再来,带更多的朋友来,再一次找到大锅菜的味道,让清香的味道弥漫整个山村。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身边的风景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