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文坛资讯 > 北京采风(总第64期)
北京采风(总第64期)
作者:河北省采风学会第一分会


本  期  导  读
   【文化传承】
   ★新简牍书体绽放大运河畔  迎国庆简牍书法艺术展开幕
   【新闻资讯】
   ★“书香伴童年 好书分享公益文化活动”圆满结束
   【人物风采】
   ★民间文艺家冯继旺同志加入河北省采风学会
   【专题报道】
   ★看了她的退休生活,我羡慕了……

   【文化传承】

   新简牍书体绽放大运河畔  迎国庆简牍书法艺术展开幕


   秋风送爽,翰墨飘香。9月6日,一场新简牍书法作品展在大运河畔拉开序幕。本次展览一是为庆祝国庆71周年,二是为迎接建党100周年的简牍书法作品预展,同时也是《孙敦秀新简牍书体》系列书法作品的集中展示。

   本次展览由中国楹联学会简牍书法艺术院主办,共展出作品百余幅,作品风格既古朴又融合时代精神,书体涉及秦简、楚简和汉简等,内容主要包括毛泽东诗词、习近平用典以及传播正能量的古诗句及近代诗词等。


   中国楹联学会简牍书法艺术院院长、著名书法家孙敦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些年一直研究简牍书法,今年的这个展览可以说是一场成果展示,《孙敦秀新简牍书体》已经于2020年5月21日获得国家版权局的《作品登记证书》,得到国家版权局的官方认可。有了理论的支撑,让更多的人了解简牍书法这个冷门学科,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在书法展开幕仪式之后,举行了孙敦秀先生第八批收徒仪式,今年收徒是在前七批81人基础上又接收8名新徒弟,总数已达89人,队伍越来越壮大。

   活动由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导演、艺术筹展人李涛主持。著名书画教育家华敬俊、福建武夷山学者丘理真、著名作家王梓夫、通州书协主席王青春等各界嘉宾,孙敦秀的徒弟代表,媒体记者共100多人观看了新简牍书法作品展,共同见证了这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时刻。


   华敬俊、丘理真、王梓夫、王青春先后致辞,孙敦秀致词答谢。
   多年来,孙敦秀先生以极力倡导学习弘扬简牍书法为己任,于2016年始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培训中心率先开设简牍书法及理论高级研究班,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学员持续不断地参与学习至今,培养了全国学习简牍书法的星星之火。

   为有组织地带领大家学习,开展简牍书法艺术的普及,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孙敦秀于2018年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成立了简牍书法艺术院并任院长,目前已在中国楹联学会指导下开展工作。


   理论不明,书法不灵。孙敦秀先生一直刻苦钻研理论,目前已出版《汉简牍书法入门指南》《书法小辞典》《书法幅式百列》《残墨书法之美》等十几部著作,他还积极组织学生骨干编写简牍书法理论丛书,今年将出齐一套七本《简牍书法研究丛书》理论著作,分别是《秦简书法入门指南》《汉简书法入门指南》《缣帛书法入门指南》《汉简草书入门指南》《仪礼简书法入门指南》《中国简牍美学探微》和《简牍古文化探秘》。填补了中书法史上简牍书法理论研究的空白点,这也是孙敦秀带领骨干力量在简牍书法基础理论领域又一新的突破。

                      (报道:刘维嘉  摄影:杨凌云)

   【新闻资讯】

    “书香伴童年 好书分享公益文化活动”圆满结束


   8月30日,全民悦读北京通州运河朗读者阅读会童谣班的学生们在静心(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老师的带领下,开展“假期读一本好书”的活动。为检验学生们假期的阅读成果,经过静心老师的精心策划,于8月30日晚上,在全民悦读北京通州运河朗读者阅读会微信大群开展了“书香伴童年 好书分享“公益线上活动。本次活动特邀全民悦读创始人贺彩、“冰心奖”获得者韩静慧、北京广播电视报读者活动部主任阮棋等参加。本次活动由阅读会秘书长刘爽主持,童谣班学生全部在志愿北京注册的小文化志愿者,她们是来自通州各所小学校的:刘相睿、张茗豪、关昊、范赵达乐、洪晓研、骆思成、孟涵若、孟宸阳、臧远玟、姚涵木、张铭轩、杜予乔12位阅读分享人,同学们与470人在全民悦读北京通州运河朗读者阅读会微信大群里把暑期阅读的一本好书推荐给大家,并把自己的读书心得与通州各界人士分享。
   全民悦读北京通州运河朗读者阅读会在新冠肺炎爆发以来积极发挥公益组织和“文艺之家”的优势,发动文化志愿者和文艺志愿者抒写抗议疫情的文学作品,疫情期间号召大家多读书,更深层理解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从1月份至今,阅读会相继开展了七场大型线上朗诵会、诗会、阅读分享等活动,讴歌疫情中最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向最美逆行者致敬!在书香中用声音的力量传递中国精神和中国信心!(张文娟)


   【人物风采】

   民间文艺家冯继旺同志加入河北省采风学会


   9月2日,采风网发布了河北省采风学会第58期公告:“根据本人申请,经我会常务理事会研究,批准张经宇、王翠芹、田力波、冯继旺、钱子亭 5位同志加入我会,成为正式会员,现予公布。”其中有北京市密云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冯继旺。

   冯继旺,男,1956年2月21出生于北京市密云区溪翁庄镇尖岩村。北京市密云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历任密云区溪翁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委员、办公室主任、防保科科长。现已退休。
   自1983年开始在《北京日报(郊区版)》《京郊日报》《北京晚报》《密云报》《邺城文学》和新浪网、腾讯网、江山文学网等报刊和网站发表散文、通讯、纪实文学、新闻报道及卫生科普知识数百篇;部分作品被《光明日报》阅读公社微信公众号采用。2017年与他人合作编纂《尖岩村志》一书。(任淑敏)

   【专题报道】

   看了她的退休生活,我羡慕了……


   文化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去年退休的张凤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食粮,她选择学习书画来开启自己新的生活方式。她不光自己学习,还带动家人以及书画爱好者们一起学习,把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多姿多彩。


寄情书画  带动家人学习
   在这个80平米两居室房屋的墙壁上挂满了不同的书画作品,书案上,笔墨纸砚整整摆了一排,门口挂着的由通州区文联颁发的“文艺之家”牌匾格外显眼……走进位于通州区北杨洼小区张凤玉的家中,翰墨书香扑面而来,清逸之情难以用言语形容。
   每天学习书画近10小时,张凤玉仍觉得时间不够用
   寄情书画,让年近花甲的张凤玉显得格外年轻,有气质。“退休之后,我搞起了家庭建设。写文章要有一条主线,家庭建设也同样,我们家的‘主线’就是书画。”张凤玉快人快语,“现在一家4口,不是学习书画,就是从事跟书画有关的工作,都在进步的路上。”
   退休前,张凤玉是通州区市政设施巡查中心的“一把手”,工作很忙,从小就萦绕脑海的“书画梦”一直没有时间去实现。如今,终于有了时间上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书画,张凤玉格外珍惜,每天早晨6点到晚上6点,从周一到周末,风雨无阻,成了家里名副其实的“学习之星”。
   “我只想一步一个脚印地学。”在张凤玉看来,生命的姿态,永远在于自我的修养。书画是平凡中的美,像水、空气、阳光一样,滋养灵魂。这就是书画的魅力。
   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儿媳妇周海燕想当老师,张凤玉说当美术、书法老师就挺好。听了婆婆的建议,周海燕开始跟着张凤玉一起学习,结果一学就迷上了。
   书画交流的氛围在这个家庭越来越浓。有一次,张凤玉画了张国画大公鸡,黏在画板上让大家挑毛病。儿子从专业的角度挑了一堆毛病,儿媳妇说感觉还可以,最后爱人张建华说,你们说了半天还差一个地方没挑出来,鸡有鼻子眼,没画,他拿起笔给添上了,顿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从那时起,张凤玉也动员老伴儿一起学习,“儿子画水彩,我们三个画花鸟、山水,写书法。一家人各有各的书案,都忙于浩瀚墨海中。平日里聚在一起只会聊聊字,聊聊画,根本没有时间说闲话。”
继承弘扬传统文化  收获颇丰

   除了学习书画,张凤玉还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这个两居室就是工作室,来学习的都是书画爱好者,有同事、有社区居民、还有慕名而来的年轻人。


   “大家都是因为喜欢书画聚在一起,但是学习书画是很‘烧钱’的,考虑到没有场地很不方便,我就把出租的房子收回来,成立工作室,让大家有地方交流学习。”张凤玉介绍,工作室又是培训室,属半公益性质,大家交的钱只用来支付专业老师的教学费用,她自掏腰包,负担水电、笔墨纸砚的费用。
   目前工作室有15名学员。除了“请进来”,张凤玉还带领学员们“走出去”,开展送春联、送“福”字进社区、进农村活动,积极参加各种书画比赛。工作室不仅成了学习交流的地方,还是充满爱的平台。去年,看到通州书法圈一位在新疆支教的老师发朋友圈,说新疆的孩子们渴望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但看到的都是书画印刷品,想征集一些书画真迹作品,张凤玉马上动员学员每人选2至5副作品寄过去,后又跟当地教育部门联系,为孩子们捐书、捐衣服。
   心正则笔正,在张凤玉心里,学书画,也得学会做人。做人,应若书法的灵活多变,要内具山水画的骨气,堂堂正正,心存花鸟画的质朴,纯真无邪。
   “学习书画就是在研究美、接触美和感受美。学书画后,自己懂得了用艺术的眼光看待世界。”虽然学的时间不长,但谈起书画带给自己的感受,张凤玉神情自若,她说专注于一件事情,是乐趣无穷的。每每作画写书法时,她的内心都更加安定、沉静,而且提高个人素质与修养,对于家庭和社会都大有裨益。
   有了艺术气息的沉淀,脾气、秉性和气质也相应地得到改变。学了书画以后,张凤玉觉得偏外向的自己变得柔和、宁静了,审美欣赏能力提高了;而偏内向的老伴儿变得开朗了,连言谈举止都有改变;而原本难以相处的婆媳关系也不再是问题,子女都很孝顺。
   因书画,人得欣喜。丰富的精神食粮,满足了张凤玉过上美好退休生活的新期待。“学书画真的挺乐儿的。”张凤玉说,退休了,人不能颓废,要自己找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才行,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身心愉悦。
                        (《北京社区报》记者张美荣图文)

[下一篇] 新简牍书体绽放大运河畔 迎国庆简牍书法艺术展开幕

[上一篇] 京冀四地作家到全国美丽乡村挂甲峪采风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