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元旦如约而至,北方的天气是越来越冷,北京冬奥会也越来越近,全国人民对冬奥的热度也越来越浓了,北京即将如愿成为全世界唯一举办过夏冬两季奥运会的国际大都市。
北京2022年冬奥会即将拉开帷幕
这不禁让我想起2008年8月8日8点8分,在北京鸟巢举办的奥运会开幕式,那是一届“无与伦比”的、有特色的、高水平的夏季奥运会,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普遍赞誉,中国代表团也取得金牌总数第一的历史性突破,圆了十三亿国人的奥运梦,也是奥运会诞生百年以来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梦。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金牌总数第一
谈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不得不说北京申奥。北京曾有两次申奥,第一次是1993年9月23日,彼时我刚刚入读北京语言学院(现为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院号称“小联合国”,记得学校组织我们中外学生一起观看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01次全会现场直播,当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仅以两票之差败给悉尼、失去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的时候,许多人都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包括在北语大礼堂看现场直播的我。
1993年的北京,开启第一次申奥旅程
开放的中国盼奥运,1993年申奥失利并没有挫败中国人民对奥运的热情和信念,之后不久我国就宣布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汲取了以往的经验教训之后,进入新世纪2001年的7月13日,在莫斯科举办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北京终于如愿以偿、众望所归地以绝对优势拿下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这次申奥,我是众多国人中的亲历者,也是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当时,我是风靡京城的一家都市报——京华时报国际新闻部负责人。京华时报也许大家并不陌生,它是由我国最高党报和最高学府强强联手、合力打造的一份现代都市报,秉承了南派风格,好几位主要创办人都来自南方。2001年5月28日,在北京甫一上市就受到北京市民热捧,可谓横空出世、一纸风行;初入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快速稳定发展的黄金时代,京华时报也由此应运而生。这一年,重大国际事件层出不穷,包括尼泊尔王室喋血事件、美国的“911”事件、中国加入WTO等等,当然对我们来说最鼓舞人心的就是北京成功申奥了。每个重大事件我们都做了非常独到的报道策划,享誉京城报界,以致于吸引了同为党报子报的环球时报时任副总编辑胡锡进亲自率队来考察,我也因此和老胡有了第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说到对于北京申办奥运的亲历和贡献,那就是北京成功申奥次日,报社组织全员力量于7月14日推出了史无前例、总计百版的北京申奥特别报道,而我本人有幸亲赴莫斯科参与北京申奥现场报道。
作者保留的2001年7月14日京华时报报样
进入7月,北京烈日炎炎。在确定包括我在内的赴俄报道团队人选之后,一系列的热身演练活动纷至沓来。那段时间疲惫不堪的我站着都能睡着——白天在报社做版、开会以及办理赴俄护照签证手续等等一大堆事,晚上还要到中日友好医院,在成功迎接下一代出生两天后,疲惫的我匆匆踏上了赴俄申奥之路。
由于那几天北京飞莫斯科航班天天爆满,票价高昂,我们不得不选择一条辗转组合型路线——先是坐从北京到哈尔滨绿皮火车,由哈尔滨坐国际航班飞俄罗斯远东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再由哈巴罗夫斯克乘俄航国内班机飞莫斯科。
哈巴罗夫斯克原为我国城市,名为伯力
由于时间关系,我几乎是跑步到的北京站,赶上了开往哈尔滨的列车,没多久就在卧铺车厢进入了梦乡,同行的同事还很羡慕我,说我适合出差,一上车就呼呼大睡——她哪里知道我这几天是怎么过来的!
哈尔滨火车站离太平机场老远,我们一行又急匆匆从火车站赶往机场,总之感觉就是一路的赶赶赶……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登机时,我们惊讶发现执飞的是俄航的图-154,也就是那年不久前刚刚出事的那款老机型,同行的旅客都不免有些提心吊胆。还好,经过数次辗转颠簸,我们京华时报报道团一行7月12日下午成功抵达莫斯科。由于莫斯科实行夏时制,与北京有4个小时时差,这也为我们现场工作挽回了紧张而宝贵的4个小时。
莫斯科是前苏联首都,是当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心,对于我们成长于70年代的青年来说,称得上是红色圣地。但由于公务在身,我们不是来朝圣,完成好申奥报道的重要任务和神圣使命是唯一目的,而且做新闻工作,讲究内容为王,既要独家又要快速。
作者(左一)与同事在莫斯科现场报道时留影
7月的莫斯科,晚上11点才夜幕降临,凌晨3点出太阳,几乎就是不夜城,我们的新闻奋战也是没日没夜,不知不觉就到了7月13日晚上那庄严而紧张的投票时刻。
7月13日晚,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宣布“北京!”两个字之后,神州大地一片欢腾,亿万华夏儿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中国终于拿下奥运会举办权,百年奥运终于要来到古老的东方龙之国。得到消息后,远在异国他乡的我,不顾多日的疲劳,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没有欢呼没有呐喊,一个人默默向着东方热泪盈眶……
此时的莫斯科,鲜红的太阳还未落。
接下来的几天,我轻松地徜徉在莫斯科红场,骄傲地漫步在涅瓦河畔,享受着当地人祝福的目光,作为中国人心中充满了无限自豪。
申奥成功后,作者轻松漫步在涅瓦河畔
几天来,胜利完成申奥报道任务后,很快就该返程了,也基本是原路返程。当我们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转机时,恰巧遇到几位日本同行,我用日语一打听原来是《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和NHK的记者,我就问他们大阪先前已经出局,咋没早点打道回府,没想到他们还挺会来事:“我们一定要看到北京获胜!”哈哈!
当然,后来日本改由东京申办2020年奥运会成功,却很遗憾遭遇到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不得不推迟到今年夏季,在无观众的场馆平静而无奈地举办了2020东京奥运会。
因新冠疫情被迫推迟一年2020东京奥运会
再说我们2008年8月的北京奥运会,绝对是奥运史上一个巅峰,说它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恐不为过。由于一票难求,而本人当时住的位置在距离奥运村不远的高层塔楼,许多亲朋好友还在我的楼顶预订了一个马扎的位置呢!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如今20年后北京2022冬奥会即将拉开帷幕,此时的北京已经进入冬奥预演期,又有疫情叠加,各种进京检查全面升级。只是,随着这几年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效果明显,恐怕不会再像2008年那样采取霹雳手段了吧!
听说美英日澳又要“外交抵制”我们的北京冬奥会,不速之客不来就不来吧,他们那里又是德尔塔又是奥密克戎的也挺吓人。但请放心,无论如何,我们都将举办一场简约、安全、精彩而富有中国特色的冬奥会,北京成为全球独一无二的冬夏双奥城,指日可待!
作者:张立宽,男,汉族,生于河北省大名县金滩镇娘娘庙村,1989年毕业于河北大名一中,1993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5年获北京语言大学双学士学位,2011年获澳门城市大学MBA。系资深媒体人,散文、诗歌作家,人民网、光明网、经济网、中国网、科技网、环球网、能源网特约撰稿人,现任国家能源局中能传媒能源情报研究中心研究员,多部调研报告获国家领导人肯定。历任人民日报京华时报社国际新闻部主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刊《中国煤炭工业》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中国煤炭交易数据中心首席分析师,社会兼职有中国机电产品协会智能化矿山分会会长、绿色矿山推进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能源研究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生产力学会高级研究员、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矿业联合会研究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北京语言大学客座教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