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早期记忆之听评书
早期记忆之听评书
作者:徐树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质条件比较匮乏,导致人们精神生活也相对贫乏。听评书是人们业余生活中娱乐消遣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有条件的家里有个“戏匣子”或是有个半导体收音机,可以随时打开听听。没有收音机的人家只能凑到别人家去蹭,常常出现一堆人围在一个收音机旁边的情形。大概是1979年,开始热播长篇评书《岳飞传》,刘兰芳那清脆悦耳、惟妙惟肖的声音让所有人都着了迷,真正到了宁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听评书的地步。大队书记比较善解人意,每天中午早早地到大队广播室打开广播,调好频道,让全村人一饱耳福。
       那个时候村小学距离大队的大喇叭也就二百多米的距离。为了听的更真切,孩子们早早就吃完中午饭到大喇叭下等候。冬天抱来一捆捆玉米秸或是茅草,偎在背风的屋檐下晒着太阳;夏天坐在凉爽的大树下或是房子的背阴处,成了每天的必修课。首先是一阵悦耳的音乐声,随着报幕员的报时“刚才最后一响,北京时间13点整”,“下面请继续收听刘兰芳播讲的长篇评书《岳飞传》”,全体竖起耳朵,没有一个说话的。
        “上回书说到,岳云大战金弹子……”“只听一阵马挂銮铃,哗棱棱棱,跑来一位白袍小将……”“杀的番兵番将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哥哥兄弟呀~,可了不得了~,这个小南蛮太厉害了~,快跑啊~……”通过大师优美高亢的嗓音,把战场上双方两军对垒、拼命厮杀、排山倒海的非凡气势全部描绘出来。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也进入了气势恢宏的战场,一睹战争的风采和风云人物的英姿飒爽……正听的带劲儿,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马上站起身来,快速向学校跑去。到学校正好赶上上课的钟声,大概也形成了一种默契吧。
       不光是孩子,大人也被深深吸引住。为了听刘兰芳的评书,宁可放弃中午的午休、舍弃手中的活计。如果中午确实脱不开身,就等着下午的重播再补上。当地流传了这样一个笑话:娘儿两个都爱听评书,那天播讲时正巧儿子出外办事,当妈的马上关掉了收音机。等儿子回来对儿子说:“你没在家,妈都没舍得听,给你留着呢,快听吧!”虽然可笑,但也看得出老太太的爱子情深。
       以后,又接着播颂了刘兰芳的长篇评书《杨家将》,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大师单田芳播讲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等。虽各有千秋,听众也不少,但缺少了最初收听《岳飞传》的热情,可以说是举国上下“同一听”。
       听评书的经历一晃过去四十多年了,却仍然历历在目、无法忘怀。听评书可以让人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了解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同时可以让人明辨是非,分辨出“真善美”和“假恶丑”。体会到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爱国主义情怀,受到基本的爱国主义教育。虽然现代网络信息不断发展,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方式各式各样,但爱国主义始终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推动着历史车轮不断前进!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难忘龙泉坪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