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文艺名家 > 文学贵在坚持
文学贵在坚持
作者:张国强

    

 早在1996年前商州文协创始人张智敏老师在无办公地点、无人员、无经费、无刊物和无任何人知道的前提下辛苦打拼一手创办了全市第一份《鹤城文荟》期刊,并成立了商州文学协会!凝聚团结了全国各地一大批中青年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结交了一群企业界的精英,推出了几百万字的文学精品,受到了陕西省、市主管领导和文学艺术界人士的极大关注和好评!



《鹤城文荟》由已故的著名作家京夫题词,时任省文联主席李若冰看到《鹤城文荟》的文稿后挥毫题词“让千鹤、万鹤从鹤城飞起来”、原陕西省委宣传部文联党组胡万成书记勉励文协“让文艺作品更多为经济建设服务”原商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董发亮先生称其为“商山小能人”他文章如是写道:“有文友曾问我《鹤城文荟》有多重,值几何?我回答他说,重无限,值无价。我是这样回答的,我朋友的朋友们也是这样回答他的朋友的朋友们的。”



 陕西青年作家田冲老师于1996年在《读张智敏》一文中写到:“和张智敏打交道已有七八年历史了,但真正认识他,却是最近的事……张智敏这人还真是红萝卜调辣子—吃出看不出!89年我们都在上学并且也都在外面发表过文章……此后我继续求学,他则在商州和武汉进行拉锯战式的文学活动,结识了陈忠实、贾平凹、路遥、京夫、孙见喜等一大批文学精英,创办编辑了《文学信息报》及《商州潮》杂志,和张智敏从相见到相识,从理解到相知,经历了许多年,我终于发现他俨然是一本书,一本很厚而且需要认真阅读才能读懂的书了……”用张智敏老师的话说:“文学之梦贵在坚持,作为一个文学协会创办者和负责者,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协会的发展和壮大,莫过于与他一道固守清贫却仍死不放弃‘文’字的文朋诗友的理解和支持;作为一个文学的挚爱着、创造者,最高兴的事莫过于自己的作品被读者认可,被评论界关注;而作为一名文学刊物的编辑,最高兴的事莫过于他编辑的刊物成为书刊市场上的抢手货,他编辑的刊物上的作品被读者所喜爱,被文摘报刊所转载以至吸引更多的读者。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文学进入90年代以后,许多省级文学期刊由七八十年代的期刊发行五十万上百万降到今天的几百,二、三千的时候,如果我们还奢求我们的《鹤城文荟》能夺得‘洛阳纸贵’的荣耀,一定有人说我们不知天高地后……”著名作家孙见喜也给予高度赞誉:“当年的领队张智敏现在是清华大学一家杂志的副主编,她爱人在北京一家杂志社当编辑,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作为一个板桥的山里娃,毫无人事、经济、政治诸多背景,全靠个人努力和踏实肯干的精神,如今从事着高大上的工作。那时京夫就说,张智敏有前途,别小看咱们山里娃,后劲大着哩……”


         我跟张智敏老师虽热不熟悉,跟他弟弟智锋是十几年关系的好朋友。据他弟弟介绍,他哥哥先在西安发展,还和青年作家田冲一直共过事,后来就到了北京定居!后来通过作家田冲老师,加张智敏老师的微信并逐渐认识到慢慢地熟悉了。有人说过,文学是愚人的事业。只有忍受不了寂寞和孤独的人,才急功近利地去做一些投机取巧的事。文学本来就是一条清贫、清苦之路,它需要大智慧、大情怀、大追求、大定力认认真真脚踏实地的走下去!意大利彼特拉克说过:“一个人幸运与否取决于自己。”中国也有句名言:“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当然,智敏老师的幸运是在几十年如一日艰辛的无愧追求中换来的。我们衷心地期望他在今后的皇城根天子脚下能够创造更辉煌的人生事迹来!


作者简历:张国强,70后、陕西商洛人。《意不尽网》特邀媒体人.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市场报>>、《经济日报·旅游中国报》、《台湾好报》、《北京青年报》、《中国传媒新闻网》《中国法制西部网》、《陕西法制网》、《西安商报》、《西部艺术网》、《商洛日报》、《三秦电视报商洛版》等报刊网站刊发转载!

[上一篇] 画坛才女刘兰亭

[上一篇] 向田冲老师致敬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