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天看了著名作家赵美萍老师《我的苦难我的大学》一书,感触颇深,这是一部励志纪实佳作。作者用平实的自叙方式,以时间顺序,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徐徐展开,作品语言刚劲粗粝,色彩沉雄悍野,内蕴真实丰富,读后令人感慨、回味无穷!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一个颠扑不破的人生哲理——苦难,是一所人生的大学。 这是一本读来使人唏嘘动容、催人奋进的励志书。作者以非同一般的奋斗经历,详细描述了她对不公正命运的不屈抗争,最后梦想成真的不平凡人生。
出生于七十年代的赵美萍。她的人生经历近乎传奇——她从小丧父,因家境贫寒只读到小学毕业。她砸过石头,在餐馆端过盘子,在服装流水线上做过缝纫工、技术员,在广告公司做过业务员……她用柔弱的双肩扛起家庭重负,用挣来的微薄收入养活全家,供妹妹读书。最后,她以小学文凭和发表的数百万字作品,大胆应聘著名期刊《知音》杂志社的编辑、记者,并被破例录用。她传奇般的人生奋斗经历被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安徽电视台、《知音》、《新民晚报》、《女友》、《当代青年》等几十家国内外媒体先后报道,成了当今广大“打工一族”的奋斗楷模。正如文中作者所述:每当看到这些文字,就想起那一个个不眠之夜的苦熬,想起那些从心底里流淌出的泪水与欢笑,想起那些被我从粗砺的泥土中刨出的文字宝贝,它曾带着我的体香与希望,像是从我血管中剥离的一颗颗珍珠,一点点垒起了我文学梦想的殿堂。
1998年到4月28日赵美萍老师到《知音》杂志社面试顺利通过,也许是因为自己出身贫苦,她对社会上的弱视群体犹为关注。在《知音》杂志社的6年多时间里,她为被歹徒残害的小姐妹奔走呼号过;为身陷冤狱的无辜百姓撰文呐喊过;为身患绝症的不幸生命寻求帮助过;为流落街头的打工仔慷慨解囊过……1999年夏天,中央电视台《记录片之窗》节目组又来到武汉,采访了她到《知音》之后的一些经历。2001年,被知音集团评为优秀员工。因为这一年的发稿量在二十多名编辑里位居前四名 ;2002年,被评为第三届武汉市杰出外来务工青年。2003年,时任国务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佩云来《知音》视察,社领导还特意向彭主席介绍了她,彭主席给其亲切地鼓励:好好工作,再创佳绩。2005年1月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联合举办了全国第一届鲲鹏文学大赛她的《苦难,是一所人生的大学》获得了散文二等奖!2014年3月22日,赵美萍老师的修订版自传《谁的奋斗不带伤》在美国休斯顿举办义卖签售会,大获成功!该书一经出版,好评如潮,是作者继长篇自传《我的苦难,我的大学》之后又一佳作,甚至有读者将这本书与高尔基的《我的大学》相媲美。该书的作者就是当今中国“打工一族”的奋斗楷模赵美萍。2016年,赵美萍老师出版了长篇都市爱情小说《转角遇见爱情》。被业界誉为转角遇见爱的史诗!文字一如既往的缠绵优美,故事凄美感人,尤其书中精美的20页彩色手绘插图,为本书增添了更多艺术气息。
几十年过去了,在芜湖马塘镇小荆山砸石头的那段时光,赵美萍老师依然会时常会梦见,就好像坚硬的石头已经与她的生命相连。她经常梦见山上放炮了,开山工人在峭壁上用电钻钻出个一两丈深的孔道,然后把火药灌进去,再加入引线,炮声一响,排山倒海的石头就从山上滚落下来,像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现在她尽管已和丈夫定居美国,但她依然牵挂和书写的是中国的人和事。若要说未来的梦想,她希望能把自己的写作更深入地坚持下去,让更多的读者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目前,她正在创作一本有关麻风病人的新书,在这本书里,她将记录下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命旅程——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故事、他们的人生愿景和生活的酸甜苦辣。相信这样的记录是必要的,而其书写也将因为作者的悲悯而更有力量。回忆往事,赵美萍老师将自己比作一棵有韧性的小草,将她所经历过的苦难比作压在小草上的巨石——她告诉媒体朋友:“我觉得我就像是被石头压着的那棵小草一样,我遇到的一个个困难、挫折就像我人生之路上的一个个大石块,要么我去颠覆它,要么我去砸碎它。只有这样做了,才有机会走上自己的人生坦途。不仅仅是我,我觉得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和坎坷,遇到或大或小的拦路石,很多时候你是绕不过去的,你必须直面它,战胜它。所以说,我们有的时候真的应该感谢苦难来得早。”我们也遥祝异国他乡的赵老师不忘初心,多出精品佳作!
作者简历:
张国强,70后人,陕西商洛人。《意不尽网》特邀媒体人。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市场报》、《经济日报·旅游中国报》、《台湾好报》、《北京青年报》、《中国法制西部网》、《陕西法制网》、《西安商报》、《西部艺术网》、《商洛日报》、《三秦电视报·商洛版》等报刊网站刊发转载!
[上一篇] 此意绵绵会有期 ——阎杰花鸟画印象
[上一篇] 22人评张炳吉散文集《乡关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