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文艺名家 > 郭海龙:我其实就是个铁匠
郭海龙:我其实就是个铁匠
作者:向楠的世界




       石家庄西部的鹿泉,有一处青山环绕、绿水长流之地西部长青。西部长青有一座竹林灯笼、雕梁画栋的景观德明古镇。德明古镇又有一间门前小桥流水,屋内金属闪光的店铺天锡楼。

  天锡楼的主人是郭海龙。
郭海龙的头上光环耀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就连功夫巨星成龙,相声大师姜昆、钢丝王子阿迪力都会请他制作一幅肖像。
       但郭海龙自己却不以为然。




郭海龙:我其实就是个铁匠
      “叮叮叮”、“当当当” ……
       30年来,这声音一直响在郭海龙耳边。耳鼓膜无法抵抗这日复一日的噪音,听力开始下降。
去医院看医生。医生说塞棉球可一定程度减低对鼓膜的伤害,但铁锤敲打时的震动,照样能通过手臂上的神经传导到耳朵。
       可一个铁匠,如何能放下手中的铁锤?

       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是河北省级非遗传人,他的作品入选过全国美展,那还是没有798,也没有宋庄的时代。河北博物院也收藏了他《太行风情》系列作品50余件。著名书法家启功亲笔为他题过词——“铁笔传神”,省文联副主席旭宇也称他的手艺“华夏一绝”。





       人们都在期待他下一幅作品问世。
       只好在每次拿起铁锤前,先拿起棉球。
       年轻时作焊塑——那是焊接工艺强大的乌克兰发明出来的。郭海龙的同事从杂志上发现后便学着做。对当时在飞机制造厂钳焊车间工作的郭海龙来说,这门艺术似乎就是为他而发明的,于是也搞起了焊塑。
第一件焊雕作品是一头牦牛,至今还威风凛凛地立在家中案头。
      几年后,郭海龙就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埃森博览会。四年举办一次的德国埃森博览会相当于焊接行业的奥林匹克。郭海龙的作品《猪》,被一位其夫人专门收藏猪的外国人买走了。
       令郭海龙至今感到遗憾的是,他早期的一件焊雕作品黄牛,原本送去工人文化宫展出,却被主办方给弄丢了——其实肯定是有人私下拿去收藏了。性情温和的郭海龙也未深究,被人收藏总也算是对他作品的肯定吧。
“弧光艺术”听上去很美,但弧光却一次次灼伤了他的眼,早早就患上了白内障,只好又去找医生。
别人的白内障手术只要两三分钟,他的时间却加了几倍。医生说,再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长年伏案劳作,颈椎不行了,每隔一会儿就僵硬到不得不抬头转动一下。站立太久,腿也得了静脉炎,而多年呆在阴暗潮湿的小屋,腰椎也出了问题,走路总下意识地用手撑着腰。





       命运的轨迹总有来路可循。
       郭海龙出生于干部家庭。他的父亲17岁就离开家乡参加军队,在著名的“忻口战役”中跟鬼子拼过刺刀。
父亲在山西交城担任区长时,有一次被鬼子围在了一个村庄。当敌人威胁不交出八路就要屠杀全村时,他挺身而出,掩护了全村的乡亲,自己却被捕入狱。
       郭海龙提到这一场景,特别为父亲骄傲,说父亲就像电影《小兵张嘎》中的老钟叔。
几十年后,当父亲回到交城旧地重游时,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赶来看望救了全村百姓的郭区长。
       解放后,又上了五年大学的父亲,担任了兵工厂的厂长和总工程师。
       因为这些经历,文武全才的父亲总是告诫儿女们,一定要掌握一门手艺。
      大概是家庭气氛的浸染,郭海龙的哥哥姐姐们从小都喜欢画画。所以郭海龙在十一二岁的时候也拿起了画笔,画素描,画水彩。
       画着画着就有了目标,要报考中央美院。大约总还是欠缺点火候,所以考试落榜。在父亲参加革命的那个年龄17岁,郭海龙也穿上军装当兵去了。
      他当的是空军,在航校的修理厂。本应去车间干活的他却当了资料员,绘画才能有了用武之地。整天出黑板报,画幻灯片,还用水泥给连队的喷水池雕了一个两三米高的鲤鱼跃龙门。
      复员后分到飞机制造厂钳焊车间,干的是钳工那套活。后来搞铁板浮雕,所有的工具全都自己做,这得算是当钳工练就的童子功。





       采访郭海龙时,我请求看看他的手。
       尽管用水洗过,他的手仍是一眼看去粗糙不平,手心都磨出了茧子,是30年锤与肉磋磨留下的印记。
       曾是个文青的妻子卢丽敏为他写了首诗:
我的老公
是个铁匠
铁板、榔头、錾子
是他须臾不离的伙伴
清脆震耳的声响
是他灵魂的歌声
他是用双手——放声高唱。

       其实郭海龙可以不选这条路。90年代企业效益不好,他有机会调到更好的单位去。但他实在放不下已经开始了的铁板浮雕,就干脆停薪留职了。





       开明的母亲为他腾出了放杂物的小屋,贤淑的妻子也承担了全部家务。
       五平米的屋冬冷夏热。怕敲凿声惊扰邻居,夏天也要蒙上厚厚的门帘隔音。
       郭海龙不善言辞,每天只是千万次对着眼前的铁板敲来敲去。
       铁板浮雕是把绘画、雕塑、钳工、钣金等技艺融合到一起的艺术。每幅作品要经过绘画、拓稿、阴文、起鼓、烧色等十余道工序。
       其实在中国,金属雕刻的历史从春秋战国就开始了,称为“錾刻”,金银铜器上常见花鸟鱼虫,山水仙人等,但在铁板上雕刻,郭海龙却是古今第一人。
       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郭氏铁板浮雕”的声名飞出了五平米的小屋。央视《走进幕后》、《财富故事会》、《家庭》等栏目纷纷报道,连英国的路透社也跑到小屋一睹这个中国民间奇人。
      著名策划人王平久,就是写出了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的词作家,也曾带着钢丝王子阿迪力和整个60人的团队走进过他阴暗的小屋,并曾在上海世博会期间邀他常驻。

       此时的郭海龙,已修炼成所有人眼中的大师。





后记
      去山上拜访郭海龙。汽车不能直达,须在半途下车换乘景区公交。
司机的车开得生猛,山间的几个急转弯儿,惊得我几乎灵魂出窍。我想他必定是为了多拉客而赶时间。小伙子解释,因一路全是上坡,开得慢便无法爬坡,所以要加足马力。
       了解了郭海龙就发现,他的人生就一直在加足马力。非遗传承人不是浪得虚名。
        只是,满世界都看到了他的绚烂,却没人能体会那足可令人窒息的孤冷与寂寥。
        全部情感都寄予了冷硬的铁板。
        五度去西藏,收获了感动。藏族阿妈手转经筒,在他的铁板上呈现着圣洁的光,也让他的心更加安详。
夫人说得很对,他的作品“是寂寞里开出的花朵”。而他说的也没错,他真的就是一个铁匠。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创者)












[上一篇] 画坛才女刘兰亭

[上一篇] 高韵深情 坚质浩气——刘月卯先生书法艺术管窥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