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槐卿诗词鉴赏(91)
槐卿诗词鉴赏(91)
作者:韩中清

向沧州图书馆捐书有感五首

槐卿诗词鉴赏(91

 作者:韩中清

初稿:DeepseekAI生成

 整理:槐卿

校对:付凤云

 一、

剪报新闻满庋藏,贵于金币重于粮。

一行文字一行汗,赠我锦旗情意长。

静坐桌前伴孤灯,卅年爬格到三更。

《人民日报》“五连冠”,敢替农夫道不平。

多年获奖证书屯,铁笔关民自有神。

“听雪敲诗”平水韵,清风两袖一身春。

吾爱图书情最深,耕闲咏唱老村民。

人生风雨眼前过,庭院诗联比酒醇。

抛却乌纱未足奇,经商觅韵两相宜。

利而不害天之道,无欲人生是我师。

 

联系网上搜索资料鉴赏这组七绝,多个网页都提到韩中清向沧州图书馆捐赠了大量剪报、典籍和个人著作,捐赠内容包括4000多篇新闻剪报、诗词杂志、手稿等。这些内容显示了他多年的积累和贡献,这与诗中的“剪报新闻满庋藏”相关。捐赠的细节可以作为第一首诗的具体背景,比如“贵于金币重于粮”,是在强调这些资料的价值。网页详细介绍了韩中清的个人经历,比如他作为记者多次获奖,为民请命的事迹,比如曝光腐败问题被贬回乡,后来经商并继续诗词创作。这些经历对应诗中的“敢替农夫道不平”和“抛却乌纱未足奇”,可以引用这些背景来解析诗中的情感和经历。

《诗词背后的故事》一书的《序言》里提到,韩中清的诗词风格和为民请命的精神。比如“敢替黎民鼓与呼”,这可以作为分析第二首诗中替农夫发声的依据。同时,《序言》还提到他的诗词结合新闻工作,强调责任感和时效性,这可能与“静坐桌前伴孤灯,卅年爬格到三更”相关,说明他长期笔耕不辍。网页还提到韩中清的诗作和他在韩焕峰篆刻艺术展上的赠诗,虽然不直接相关,但显示他的文学活动广泛,可能增强他在诗坛的地位,间接支持诗中“清风两袖一身春”的清廉形象。

他家庭院内的诗联墙,这对应第四首中的“庭院诗联比酒醇”。说明他的生活环境充满文学气息,可以作为赏析的一部分。第五首中的“抛却乌纱未足奇”,指他因报道被贬回乡的经历。他因曝光腐败被贬,后经商并继续创作,这可以作为诗句的背景,强调他淡泊名利的态度。

需要综合这些信息,将每首诗与韩中清的生平,捐赠行为、文学成就、结合分析其用典、情感和艺术特色。同时注意引用对应的网页作为支持。韩中清的组诗《向沧州图书馆捐书有感五首》以七绝形式,结合个人经历与家国情怀,抒发了对文学创作、社会责任及人生价值的深刻感悟。以下结合其生平与创作背景,从诗歌内容、艺术特色及思想内涵三方面进行鉴赏:

一、诗歌内容与背景关联

第一首:捐赠情怀与文化传承。“剪报新闻满庋藏,贵于金币重于粮”,直接呼应韩中清向沧州市图书馆捐赠45年积累的新闻剪报、典籍与手稿的义举诗中“一行文字一行汗”,既是对新闻工作笔耕不辍的写照,亦暗含其早年因揭露腐败问题被贬回乡的经历。“赠我锦旗情意长”则指图书馆颁发的《捐赠证书》及社会对其贡献的认可。

第二首:新闻使命与为民发声。“《人民日报》‘五连冠’,(发稿5)敢替农夫道不平”,浓缩了其新闻生涯的成就与精神内核。韩中清曾获全国农民报好新闻一等奖、中国晚报新闻大赛一等奖等40余项荣誉,并以“敢为百姓代言”闻名,如曝光基层腐败、为农民权益发声,践行“为民请命”的记者使命。诗中“卅年爬格到三更”生动刻画了新闻人的勤勉,与其自述“熬过宦海严冬”之后,重归文坛的坚持相呼应。

第三首:诗心与作者清廉品格。“清风两袖一身春”既是对其清廉自守的概括,亦暗合其诗风。韩中清的诗作常以“听雪敲诗”“耕闲吟咏”等意象表达超脱世俗的情怀,同时关注民生疾苦,如“宦海朝朝入醉乡,身边百姓苦奔忙”等句。诗中“灵感关民自有神,揭示了其创作源泉来自对民间疾苦的体察,如早年组织群众救助车祸伤员、为百姓挽回经济损失等经历。

第四首:乡土情结与诗意栖居。“庭院诗联比酒醇”,实指其在家乡青县建造的“全国农村首家诗联墙”,将自创诗联与名家书法镶嵌于庭院墙壁,成为大运河文化带的独特景观。诗中“耕闲咏唱老村民”呼应其身份认同。他虽曾为记者,仍以“庄稼岁月”自居,将乡土情怀融入诗词创作

第五首:淡泊名利与人生哲学“抛却乌纱未足奇”暗指其因揭露腐败被贬回乡的经历,后转向经商与诗词创作,以“利而不害天之道”总结人生哲学。诗中“无欲人生是我师”体现其超然态度,与其晚年致力于文化传承(如主编《中华韩氏古今诗词选》)、捐赠文献的行为一脉相承

一、作品艺术特色

1、语言质朴,意象鲜明。组诗以口语化词汇(如“爬格”“老村民”)与生活化意象(“孤灯”“诗联”)入诗,贴近乡土气息。如“剪报新闻”“耕闲咏唱”等词,将新闻工作与田园生活巧妙结合,形成独特的“记者诗人”风格。

2用典自然,虚实相生。诗中化用历史典故与文学意象,如“平水韵”指向传统诗词格律“魏征直谏”借古喻今,凸显其“文胆”与批判精神。虚实结合的手法(如“无欲人生”与“庭院诗联”)强化了诗意的哲理性。

3.结构严谨,情感递进。五首诗从捐赠图书行为切入,逐步展开对职业生涯、创作理念、乡土情结及人生境界的书写,层层递进,形成完整的叙事与情感链条。末句“无欲人生是我师”收束全篇升华主题。

二、组诗思想内涵

一是文以载道的社会责任感。韩中清以诗为媒,践行“为民鼓与呼”的文人使命。其诗既是对个人经历的记录,亦是对时代问题的回应(如反腐、民生)体现了“记者+诗人”双重身份的社会关怀

    二是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捐赠文献、建造诗联墙等行为,彰显其对地方文化保护的重视。诗中“贵于金币重于粮”不仅是对文献价值的肯定,更寄托了为沧州乡村增彩”的文化理想。

三、超脱名利境界

“抛却乌纱”到“无欲人生”,诗人以道家思想调和仕途挫折,将人生价值转向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承,展现了“贬谪回乡人未倒,骚坛迎我上诗坛”的豁达。这组七绝,既是韩中清个人生涯的诗化总结,亦是中国基层文人家国情怀的缩影。其诗风质朴而深邃,语言平实却饱含张力,将新闻人的求真精神与诗人的浪漫情怀熔铸一体,堪称“文胆诗心”的典范。诗中展现的文化传承意识与超然人生态度,对当代文学创作与社会价值构建具有启示意义。

[下一篇] 赞胡荣华对弈 槐卿诗词鉴赏(90)

[上一篇] 贺神舟“太空会师” 槐卿诗词鉴赏(92)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