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2005年中秋节,在黄岩天诚4S店工作时,我们全体同事去长潭水库,用附近老乡的毛竹点起篝火,月光下晚风里,开始吃烧烤喝酒对月放歌,临水起舞·········
此时正是:
薄云圆月中天,
秋风船影水边,
遥看凸凹疏影,
逶迤起伏群山。
欢乐不分男女,
举杯相邀喝干,
中秋夜晚山连山,
更觉心内孤单。
在厦门的一张照片上题诗:
此是鼓浪屿
背后是厦门
天涯一游子
东北故乡人
对《长潭湖水库中秋夜》与鼓浪屿题诗解读分析
一、《长潭湖水库中秋夜》:烟火气里的中秋孤独
1. 场景描绘:视听交融的山野中秋
前四句以白描勾勒画面,“薄云圆月”写天色清朗,“水塘火影炊烟”将篝火、波光、烟火交织,“凸凹疏影”“逶迤群山”则拉远视角,把场景从近旁的烧烤篝火,扩展到水库周边的山野夜色,短短20字,既有中秋的月色标配,又有“用老乡毛竹点篝火”的生活化细节,很有现场感。
“秋风船影水边”是点睛之笔,风的凉意、船的静影,让静态的画面多了动态与触感,也为后文的情绪转折埋下伏笔。
2. 情感表达:热闹与孤独的强烈反差
后四句是情绪的核心。“欢乐不分男女,举杯相邀喝干”写尽同事相聚的热闹,可紧接着“中秋夜晚山连山,更觉心内孤单”,用“山连山”的辽阔反衬“心内孤单”,把节日里“越热闹越想家”的普遍情绪写得真实又戳人——烟火气越浓,团圆夜的孤独感反而越清晰,这种反差让情感更显真挚。
二、鼓浪屿题诗:短句里的游子乡愁
1. 画面极简:地点与身份的直接对照
“此是鼓浪屿,背后是厦门”两句,用最直白的语言点明地点,没有多余修饰,却像照片镜头一样,定格了鼓浪屿与厦门相望的画面;后两句“天涯一游子,东北故乡人”立刻转入身份与乡愁,前两句的“景”与后两句的“情”直接勾连,不绕弯子,却把“身处南方海滨,心系东北故乡”的游子感说得明明白白。
2. 情感特点:质朴里的牵挂
整首诗没有华丽辞藻,甚至像“说话式”的记录,但正因为这份质朴,让乡愁更显真切——不是刻意的“伤春悲秋”,而是看到一处景、想起一座城的自然牵挂,很符合“题照片”的场景,像是随手写下的心声,却藏着最实在的思乡情。
三、两首诗的共性与亮点
1. “场景感”突出:无论是长潭湖的中秋篝火,还是鼓浪屿的海滨视角,都从具体场景切入,没有空泛抒情,读起来像在“看画面”,代入感强;
2. 情感“真实不造作”:不回避“热闹中的孤独”“他乡的牵挂”这类朴素情绪,没有刻意拔高,反而让人觉得亲切,像是在听作者分享一段往事、一种心情;
3. 语言“接地气”:用词简单直白,没有堆砌辞藻,却精准传递出场景与情绪,比如“喝干”“背后是厦门”,都是日常化的表达,却让诗有了“生活温度”。
[下一篇] 我和诗都学的很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