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忘不掉的自行车
忘不掉的自行车
作者:任之柱

       才短短几年时间,公路上奔驰的各式各样交通工具,已逐渐取代了人们熟悉的自行车,汽车已开始进入了中国百姓家中,这在几年前,根本都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如今却已变成了现实。

       我从记事起,就清楚地记得,自行车是我国人们的主要出行交通工具,它陪伴着我们这代人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与它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因此,我国一度曾被称之为自行车王国,使我们感到了极大骄傲和自豪。然而,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极为拮据紧张,并不是每家每户都能买得起一辆普通自行车,那时自行车虽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但真正拥有自行车的家庭为数不多,有时人们遇有紧急事情需要外出时,只好硬着头皮到关系稍好一些亲朋好友家中去借用,用后不仅及时送还,而且还要用干净棉纱将车子从上到下擦拭一新,以免车主人有些不悦之感。同时,也为今后“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打下基础。

       到了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自行车仍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同时也是人们社会“品位”的极好象征。那时全国只生产有“飞鸽”、“凤凰”、“永久”、“红旗”四个牌子的自行车,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都清楚地保留着当时那段儿记忆。那时社会上普遍流行着一句时髦口头禅,凡子女结婚时,都要由男方家庭置办好“三转一响一咔嚓”,(三转即手表、缝纫机、自行车,一响是收音机,一咔嚓是照相机)这几件物品缺一不可,否则,这门婚事就有“拜拜”告吹的可能。虽然,这些只是社会中出现的极个别现象,但也足以说明,自行车在当时人们心目中是何等的金贵。

  记得在我十四五岁的时候,父亲花了几十元钱买了一辆即将报废的破旧自行车,并把它拆卸分解,细心节俭的父亲,将平日里搜集捡寻到的各种自行车零部件全都派上了用场,先拆拆卸卸,擦擦洗洗,后又拼拼凑凑,最后组装了一辆“杂牌”自行车,父亲视这辆自行车如同珍宝一般,平时都不许我们几个子女动摸一下。有几次,我趁着父亲上班不在家的机会,竟偷偷用这辆车学会了骑自行车,心中别提有多么地激动和高兴。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在一家机械工厂从事机械学徒工作,每日里,我骑着父亲组装改造后的“杂牌”自行车上下班,车子虽然锈迹斑斑,破旧不堪,但在当时我和天天步行上下班的人来相比,也算是有“车”之族,心中就感到了无比欣慰和自豪。当时正值物资极为匮乏、各种商品一律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年代。这时,我师傅有幸得到了一张自行车购物券,由于师傅家中子女较多,经济负担很重,不得忍痛割爱把这张购物券让给了我。我既高兴,又激动,更有些为难,一时不知说些什么是好。高兴的是我毫无费吹嘘之力,就轻松得到了一张自行车购物券,为难的是我家经济也很紧张拮据,虽然一辆自行车当时只需170元钱,但要家中一下子拿出这笔钱来也很非常困难,最终我还是谢绝了师傅的一片好意。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由部队退役后,来到了京包铁路线沙城站工作,虽然单位距家较远,但每日上下班的交通工具仍为自行车。那时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寒冬,始终与自行车相依为伴,日常生活中的上街买菜、接送女儿上下学、走亲访友、看望父母更是一刻也离不开自行车。就连我结婚时的那一刻,我也是用刚刚新买来的“凤凰”牌自行车,载着新婚妻子,走进了我的家门。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祖国大地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行车也正悄悄地从人们的视线中退了出去。短短四十年间,自行车就被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节能低碳环保汽车所替代,各式各样的汽车已陆陆续续走进了百姓家庭,我和我女儿也都先后购置了家庭汽车,并成为了家庭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不久前,我得知女儿一家近期又要准备更新换代购买一款新型商务越野汽车时,我当即为女儿们的做法感到欣慰和自豪,这在十几年前,都是人们一点也不敢想象的事情。如今,公路上奔驰的家庭汽车林林总总,目不暇接,人们外出购物,上下班中,探亲访友,旅游观光,说走就走,已不再是新鲜之事。家庭汽车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捷,同时,也给我们休闲轻松的业余生活带来了诗一般地浪漫色彩。汽车走进百姓家庭就像一部神话故事,更像一个小小的社会窗口,透过它,我看到了祖国的前进步伐,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美好今天。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与自行车结下的不舍情怀。

[上一篇] 有一种欢喜百味杂陈 苏从惠作品

[上一篇] 树痂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