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小说作品 > 王西庆难忘的记忆续集之三十——挖红薯听讲英雄故事
王西庆难忘的记忆续集之三十——挖红薯听讲英雄故事
作者:王西庆

在秋收季节,山西的天气逐渐转凉了,在这个时候,父亲工厂的工人们享受到了丰收的成果,不仅仅自己丰收了玉米和蔬菜。而且下班后,他们各自拿着铁锨,相跟着去远处、去远处的深山中,到农村公社的红薯地里,深挖人家社员已经收过的红薯地。

我有时看到他们回来的时候,肩上背着挖到的一大袋红薯。当然,也有挖得少的,我很羡慕他们。我很喜欢吃红薯,就像老鼠爱大米一样,因为我们南方人天生就爱吃甜食的。我一个人也很想前去挖红薯,但想了想又不愿意去,不愿意去是因为那些公社的红薯地在山上,太远了,路又不好走,那挖地的活儿又是卖力气的活儿,自行车也根本上不了山,即便是挖到红薯我一个人也不好背回来。

于是,在我休息的时候,特意叫上父亲让他陪我一块儿去。父亲当然也愿意进山里头走一走,呼吸一下深山里的空气。

在那个时候,当地农村吃大锅饭,社员们在地里收红薯的时候,他们求进度,省力气,而不去深挖。这使得一些红薯白白的遗漏在大片土地里,让我们的这伙工人们占了“便宜”。有的挖到红薯后,拿回家里,让老婆孩子们足足能吃好长时间。当然了,这伙工人们同样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于是,在一天下午,我带着铁锨,和父亲来到了山上,来到了公社挖过的红薯地里。这时候,我就看到一些工人,还有城市来的人们很多,他们早早地就来到这里,脱了外衣,汗流浃背的用铁锨,一点点的往地里深挖着红薯。当然,还有像我一样的小孩子。我看到,当他们挖到一个红薯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红薯尾巴,或者是半截的红薯,看得出来,他们都会偷偷地发笑,可以看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因为在当时,国家供应的一个月副食根本就不够吃,粮食就不用说了,甚至粮店拿红薯和山药蛋来当替代品,那时食油才供应三两。所以,在当时,红薯替代粮食是小孩子们都知道的。不过,人家公社好端端的一块儿平整土地,竟给挖出了“七沟八梁一面坡”。我想,日后农村社员看到后,肯定会骂这些挖红薯的人们。

我看到一些人们,很卖力气的深挖着,他们深挖了好大一片红薯地,再看看地下他们那鼓鼓的面口袋,就知道他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我,拿起了铁锨,也仿照那些人们一排排地挨个去挖,但挖了没几下后,我已经是上气不接下气,一会儿身体就出汗来。而父亲似乎对这些不感兴趣。他抽着香烟和一些挖红薯的熟人聊起天来。这就使得我更加的着急,越是着急,越使我很长时间也挖不出一个红薯来。父亲看着我累得满头是汗,于是就笑了。看来这挖红薯,也是技术活儿,也是体力活儿,而且还能锻炼了身体。不过,天知道这些红薯藏在地下什么地方?要是有像探雷的工具就好了,不用到处去挖。

父亲这时过来给我说;这一块土地你看那高低不平的,人们已经不知道深挖了多少次了,哪还能挖出来红薯?天也不早了,想挖,等以后了换个地方在挖。这时候,时间确实是不早了,因为太阳已经偏西,我看到那些挖到红薯的人们,已经开始陆续的收工了,他们肩膀上背着挖到的红薯,拿着铁锨开始下山,有些工厂的熟人经过我们跟前的时候,跟父亲打着招呼,有的人甚至还笑着,看着我挤了一下小小的眼睛,似乎有一种打了大仗,凯旋而归的感觉,给我难堪。我看着那些一个个远去的人们,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也很不服气,想着下一次,下一次来,我一定也要挖到很多更大的红薯,给你们看看。

这时候,这时候有一个农村公社的老大爷拿着工具,来到我们旁边的一块儿地里,整修被人们已经挖成“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土地,父亲马上和那个老大爷问长问短的聊起天来。那个老大爷刚开始看着我们,觉得很惊奇,似乎想说着什么,在他的眼里,看着我们这一老一少的,俩人还都是穿着土八路的黄衣服,心里有点奇怪,不知道想起了什么。父亲递给他一只当时国家给他特供的高级香烟,和他拉起了家常;问一天工分是多少,一个工分是多少钱,在哪里住,多大岁数了,老大爷都做了回答。我看见他们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进,都说起知心话来。我也就不挖了,“唉!”歇歇吧!

听那老大爷说,当年在抗战时,他就是支前模范,给八路军抬过担架,运送过工粮,日寇当年在这一代活动的情况,怎么祸害欺压老百姓,他都记忆忧新。他一边整理着土地,一边跟父亲在书说着过去抗战时期的故事。他那双长满老茧的双手,和那张长满皱纹、饱经风霜的脸上,就知道在过去的岁月里,经历了不知多少的磨难。

和父亲说完话后,他抽完香烟,把烟头扔到了地下,两只手拿着工具,继续用力地在一点点的修整着土地。

他把高出地面的泥土,用铁锨一点点填埋到被大雨冲泄很深的大坑中去,他在填埋的过程中,我突然、突然看见他在大坑的边缘上,竟意外的翻出来一些好大的红薯,这叫他和我们都感到很是意外。那些挖红薯的公社社员们,竟然没有深挖到这大坑的边缘上去。我想,也可能这些地方,被那些挖红薯的人们遗忘了,也许在挖的过程中用别的土,意外的掩埋掉有红薯的地方。

老大爷弯下腰来,从地下捡起来一个大一点的(红薯),在他的铁锨把上刮了刮上面的泥土,看了一眼,然后突然扔到了我的脚下,而后又捡起来另一个又都扔到了我的脚下。这让父亲和我很受感动。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但他继续在坑的边缘上往下挖土,想竟快把大坑一点点的填满。

这时,真的是奇迹出现了,那个大爷在大坑周边往下填土的过程中,又意外地翻出来很多很多的红薯,看样子足足有二三十斤,老大爷看了看地下的一堆红薯,我不知道他,下来的动作真叫我感动,他竟然一个都没有要,最后全都摔给了我们。

当时,当时高兴的我脸上流着汗水,歪戴着军帽,简直就要跳起来,看来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那些公社的社员们,他们只顾图快,为了多挣工分,结果把下雨时、大水冲过的水坑边缘上的地方遗漏了。我蹲下身来,把红薯小心翼翼的、一个个地往口袋里装去,生怕把红薯皮磕破了不好保存,还都是些大个的。想一想,我要是挖到这么多的红薯,那我要付出多大的劳动。而今天,我们还是十分走运的,得来这么多的红薯,这不能不让我和父亲高兴。其中有一个红薯,我用手点了点重量,竟有好几斤重,而且长的都开花(裂)了,这应该是我一生中看到的最大红薯,这些红薯让我足足的装了大半个面口袋,回去以后,也足足够我们吃上好几天了。

这时,我看见父亲也很高兴,我竟然看见他从口袋里掏出来、掏出来刚打开口的高级香烟,连同那盒子全部递给了那个老大爷。一开始呢,老大爷不肯要,但父亲还是硬塞到他的手里。老大爷手中拿着香烟盒,仔细地看着盒子上面的品牌文字,取出来一支香烟,似乎想再抽一根。父亲赶忙递过去抽着的烟头让他对火,可是,老大爷摆了摆手,回绝了。而是把那一支香烟放在鼻子上,仔细地闻了又闻,然后小心的搁在自己的耳朵后面,而把那盒香烟,也放到了口袋里继续干活。休息片刻后,父亲继续和他聊着话题。

他们谈到了解放前的一些事情,谈到了抗战时期的情况,当他们说起抗日战争时期的事情来时,就来了精神。

的确,像我们这一代,这一代和新中国前后出生的人来说,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兵荒马乱,没有亲身体验过,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更不会体验到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前所发生的那些人和事。

老大爷说起在抗战时期,这一带曾经出了个八路军的抗日英雄,叫赵亨德,大爷问父亲知道不知道,父说知道。想一想,这些大事情父亲怎么能不知道呢?再说当时部队对赵亨德的业绩还曾经通报表扬过。

那还是在1945年的时候,赵亨德带着几百名八路军战士,在山西寿阳一带袭击日寇。他们扒上日本人的火车,亲自抓住日本天皇的外甥和他的孩子,并且打死和俘虏了很多的日本人。·····对于那次战役父亲是最清楚的,尽管是他们的部队当时没有参加。

那是在那一年的一月份,我八路军在指挥员赵亨德的带领下,顶风冒雪,在山西芹泉与寿阳的铁路线上,设下埋伏,他们首先扒了铁道,至使开过来日本人的火车脱轨,然后我们的八路军战士向火车冲去,手榴弹炸药包在火车上爆炸,战士们冲进车厢里,同日本鬼子展开了猝死的白刃战,最后,我们八路军消灭和俘虏了敌人近一百人,夺取了敌人许多重要情报。

赵亨德的神勇在这次战斗之前早已经传开。1938年,他第一次上战场时,就在龙门战斗中亲自从日本鬼子手里夺得一挺歪把子机枪。由于他在战斗中机智灵活,作战勇敢,战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当上班长。1939年,赵亨德被提任副连长。在黑水河战斗中,他由于指挥得当荣获一等奖。在榆次黄彩伏击战斗中,赵亨德掩护受阻部队和伤员安全转移,受到团通令嘉奖。

1940年,八路军发动了持续一个月的、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打响后,赵亨德所在部队,新十旅二十八团,向平定狼峪、寿阳张净两个相邻日军据点同时发起进攻。因敌人占据有利地形,凭险死守顽抗,日军把伤兵和尸体筑成工事,企图坚守待援。在这紧要关头,赵亨德率领全连战士,果断改变了攻击路线,经过三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两处守敌,为破击战打开了缺口,扫清了向纵深发展的障碍……。

那一次袭击胜利后,太行军区还通令表扬和嘉奖过赵亨德同志,以及作战的有功人员。给英雄赵亨德记大功一个,后来只可惜,在1947年解放平定县城时,身为付团长兼参谋长的赵亨德同志,亲自率三个连的战士战斗在前线,他身先士卒,在指挥部队攻取敌人据点时不幸中弹牺牲,时年二十五岁。

那个老大爷继续跟父亲说着过去,他们的年龄相仿,他们所经历的人和事要很多,所以,我看得出来他们说起过去的一些事情来,总是来了精神。

我静静地听着,结合我看过的一些打仗的影片,联想当年的一个个战斗的场景,心里不由自主地对英雄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我知道,这儿的山山水水,都曾留下过他们战斗过的痕迹,都曾回荡着他们的呼喊声。他们为了人民而不惜生命去战斗的信念和斗志,也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上一篇] 裸舞(小小说)

[上一篇] 王西庆难忘的记忆续集之七十六——后记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