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交公粮
交公粮
作者:吕瑞杭

每次去信用社办事都要经过粮站,看到粮站那破烂不堪的残垣断壁,心中无限感慨,昔日交公粮那种车水马龙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了。

从我记事起,每年的麦熟后,秋收后,农民都要把家里最好的粮食交到大队,大队再交到公社里做为公粮。那种马车,牛车,人力车响成一片的热闹场面至今让我记忆犹新。那时我也曾细想,自己家的粮食刚够吃,还要交公粮,勉强吃饱肚子,太不公平了。后来从大人们的口中得知,自古以来,都要交公粮的,似乎那是天经地义的,亘古不变的事情,任何人无能为力。

在集体时代,土地归集体所有,粮食交公粮后才能按照人头分配给各家各户。

粮食晒干后,用队里的马车拉着大大小小的袋子,浩浩荡荡的开向粮站。那种马车在当时算是最先进的运输工具了,一次可以装两千多斤粮食,两匹马拉着马车,精神抖擞,一前一后,红缨在头部晃来晃去的非常威武,脖子下的铃铛声清脆悦耳,马蹄声踏在土路上,发出“哒哒”的响声,听的清清楚楚。赶车的人坐在车辕上,哼着小曲,翘着二郎腿,右手持鞭子时而甩出响亮地鞭花,时而在马屁股上轻轻的一抽,马拉的更加用力,头扎的更低,膀子前倾,似乎用尽全身的力气。一辆辆马车飞奔在乡间小路上,尘土飞扬,一派热火朝天,喜气洋洋的景象。这就是当时交“爱国粮”的热闹场面。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自己种地的积极性提高了,产量也大幅度提高。小麦在太阳的炙热下,发出耀眼的金光,变得更加坚硬,放入口中一咬发出“嘎嘣,嘎嘣”的响声后,收入袋子里静等交公粮。交公粮集中在大队的广场上,大队收好后再交到公社粮站。每到交公粮的日子,农户用自行车、手推车驮着大大小小的袋子送到广场。那里的工作人员更是繁忙,验粮员,开票的,过磅的,装粮的忙的不可开交。最忙的是验粮员,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拿出一个长长的空心锥子,朝粮食袋里猛地一插,旋转后一抽,空心锥子就带出一把底部的粮食,捏起几粒放进嘴里一咬看看是否干透,这时农户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七上八下的,生怕自己的粮食不过关,犹如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问题一样,即将轮到自己的那种紧张心情,心跳声自己都听的清清楚楚。此时农户过“硬”的粮食自然不在话下,稍微不“硬”的,会陪着笑脸,说上几句恭敬的好话,有的双手递上自己平时舍不得抽的香烟,验粮员会大手一挥说“通过”,农户自然心里美得不行,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了。倘若拉回去再晒几天,窝工费力不说,脸面上还挂不住。那时候的粮站是个好单位,能进粮站工作,人们会另眼相待。能在粮站做饭,看门也是美差一个,闲时可以与工作人员讨个人情。粮站的验粮员更是个“香饽饽”的工作,那些说媳妇的媒婆会踏破门槛,争着与之攀亲。

夏季里交公粮也有不如意的时候,因为夏季的天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有时交公粮排着长长的队伍,老天爷忽然下起了雨,雨滴一点接着一点,细心的农户会扯出随身携带的塑料布盖在袋子上,那些来时匆忙的急忙杠着小麦往别人的房檐下奔跑,一时间喊的喊,叫的叫,哭的苦,一片狼藉,交公粮暂时停工。可队伍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那些扛走粮食的,再回来没有了位置,还得重新排队,看来“有备无患”啥时候都有用。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的理念。但人们交公粮也是迫不得已,那是多少朝代留下的规矩。据记载,天赋税始于春秋时代,帝王巩固政权,养兵役,扩充疆土,兴建土木,享乐人生,所需的一切都源于天赋税。天赋的增减直接关系到王朝的兴衰,减轻天赋税农民会安家立业,天赋税增加农民无法生存,被迫起义,使王朝被推翻。诗人白居易曾经写过“典桑卖地纳管税,明年衣食将何如?”顽强的先祖农民在苦难的社会挣扎生存,实属不易。

然而,时代在变,国家在变。二零零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经过人大的通过,向全国人民宣布从二零零六年一月一日起,告别了延续了两千六百年的天赋税,不再交公粮的农民载歌载舞,高呼共产党万岁。河北省灵寿县农民王三妮自费铸造青铜鼎表示祝贺,告知后人,万代歌颂,永世不忘。

乾坤转天换地,如今农民不但不交公粮,还能领到国家种粮补贴,这是一个时代的飞跃,交公粮也成为人们心中的记忆了。昔日辉煌的粮站难怪冷冷清清,杂草丛生。有人拿着存折到信用社支取粮食补贴的心情格外喜悦,我的心里也替他们高兴。我相信,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农民的生活一定会如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上一篇] 树痂

[上一篇] 人在囧途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