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
“我喜欢篆刻!初中时我就迷上了这门艺术,它不仅是非遗的瑰宝,更承载着我对建筑的深情。”卢纪元老师说着,就打开这间只能容下他一个人静心工作的小屋。好家伙,卢纪元的工作室虽小,却堆满了二十余把篆刻刀和上百块印章石料。2009年,“中国篆刻”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传承的决心。 篆刻之美,在于刀痕与印材的天然肌理交融。
卢纪元老师以“游丝刻”技法呈现深圳平安大厦玻璃幕墙的光影流动,斜刀线条如钢筋走向般刚劲有力。“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更是我参与建设的见证。”他自豪地说。退休后,他将毕生参与的重点工程刻成系列印章,其中不少被单位荣誉室收藏。
2008年,我国的西泠印社作为主要申报单位,与中国篆刻艺术院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请关于“中国篆刻”项目的申报;2009年9月30日,“中国篆刻”确认入选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自己的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更是我参与建设的见证。”退休后,他将毕生参与的重点工程刻成系列印章,其中不少被单位荣誉室收藏。篆刻之美,在于刀痕与印材的天然肌理交融。卢纪元老师介绍,篆刻的抽象美由色彩、点线面、纹路等构成,通过刀法展现独特的线条与肌理。
篆刻艺术特点与一般的书写和书画不同。卢纪元老师告诉我篆刻艺术的观赏在于,印章被刻制之后所遗留的痕迹和形式。这具有一种刚柔相济的抽象美,而这种抽象美是由具体可感且小面积的色彩、点线面、纹路、肌理以及痕迹等构成的。
篆刻家们在印面上营造出意象,与印文所表达的意境,往往都会转化为抽象美。篆刻的形式美和抽象美中,最为独特的是通过刀法所展现出的魅力,刀法使篆刻有了特殊的线条、肌理等造型外观,使其与书法区别开来,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风格、流派。此外,篆刻艺术将中国抽象艺术中的基本特性——写意性表现得更为显著与直观,相比与中国绘画与书法,更具备印材的自然斑纹、肌理、质地等抽象留存,加上工具加工留存的痕迹,更具美感。
四十多年来,卢纪元老师一直工作在施工生产的第一线,他结合自己的工作篆刻中国建筑肖像印章,是他最大的爱好。“因为我对它有很深的情感。”“记得是在上中学,谈理想时,我就觉得当个建筑工人,能够建设祖国非常的光荣。”
退休后,卢纪元将单位建设和自己毕生参与建设的重点工程刻成系列印章。其中,不少印章还被单位荣誉室展出、收藏。五个系列的建筑肖像印篆刻得非常传神、精致,是卢纪元老师的经典之作。因为这里记载着卢纪元老师的青春、印刻着卢纪元老师的理想、流淌着卢纪元老师的汗水。
深圳平安大厦又叫平安金融中心,是深圳的一座标志性建筑。2009年11月建筑开始。经过6年多的紧张施工于2016年4月建成。这座高达近600米的“巨人”建筑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建筑迈上国际新的台阶,当年这是中国第一高楼,世界第二高楼,这让这一辈子都与建筑打交道的卢纪元老师兴奋不已、夜不能寐。
卢纪元老师特别自豪地说,从远处眺望,平安大厦如同一根擎天巨柱,高耸入云,气势磅礴。它的建筑造型简约大方,线条流畅,充满了现代感。外墙采用高档花岗岩和玻璃幕墙相结合的方式,在阳光的照耀下,玻璃闪耀着光芒,花岗岩则凸显出沉稳与厚重,展现出大厦的尊贵与庄重,散发着现代建筑的时尚与舒适气息。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卓越的功能以及重要的社会价值,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成为了深圳这座城市的一张闪耀名片。
为刻制深圳平安大厦的印章,他连续几天观看图片、鸟瞰图,最终选用青田石石材,以“游丝刻”技法呈现玻璃幕墙的光影流动。“看这些斜刀线条,多像当年我们绑钢筋时的走向!”他自豪地说。
卢纪元老师介绍“我的这些篆刻作品,还有这些建筑肖像作品很多都在各种,报纸上,杂志上发表过。一些老干部还都在索要收藏。”“前几年北京丰台电视台的记者还专门儿到我们家来采访。”并制成专人采访片,在电视‘城南人物’专栏上多次报道。”“另外我的这些作品呢,还曾经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做过国庆专栏的展览。”2023年中建一局举办的“春节书画展”中,卢纪元老师的篆刻作品还获得了一等奖。
2025年5月1日
[下一篇] 卡尔・马克思诞辰二百零七周年祭
[上一篇] 面人艺术的双重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