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儒昌先生是当代篆书书法名家。他淡定、执着,不逐时风,穷根溯源。其篆书沿古意而创新,取万类之象;笔法瘦颖、墨法皴秀、气势磅礴,凝金石之魂;意态自如无所顾忌的穿插与任笔为形的粗细交叠,折射出了武儒昌先生篆书创作的恢宏格局。
武儒昌先生的书法创作扎根传统,下笔有由。依据字理对字形加以变化,坚持笔墨技巧与字理内涵的艺术统一,其篆书创作严守结字规范。尤如一位秦汉年代的写手,举凡甲骨、周金、石鼓、秦篆、汉篆、汉金、清篆,在其腕底信手拈来,古奥雅正,气象纯出天然。“其书不仅重法,更重意、重神,点线间绝不见僵化与暮气,无不于轻重缓急、浓淡、藏露之中传达性情,于有限之间蕴藏着无限,结字亦溯本求源,由古出新,其朴其拙,于疏密、倚正、大小之间自然流露,合而不同,奇而不怪,更见法度与意趣之统一,传统于现代之和谐、共性与个性之融通。此均为其从磨练、深悟中来,非易得也”。
刘熙载云:“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骨气而曰洞达者,中透为洞,边透为达。洞达则字之疏密肥瘦皆善,否则皆病。”武儒昌先生的作品,是善于解读古人用笔之意,在刚健上下功夫使其具有艺术张力和底气。武儒昌先生的书法底气是从文字中得来的,文字是书法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又是书法展示美感的直接平台。武儒昌先生对字源及字体演变规律了解得透彻、准确,在进行书法创作时自由、主动;明字的形义来源,对一字多形及篆字的细微差异等现象做出准确的观察和理性的把握;形散神离、古人原生态字形中所蕴涵的质朴自然、醇厚醉人的气息呈现出来。
任何艺术要想臻于理想的境界,不仅要靠技术、技巧,更要体现境界。书法应是在功夫、技巧与境界的完善结合中才能达到欲求的高度,书法贵在有书卷之气。这就是武儒昌先生天赋、修养、品格、气质的综合反映;其所产生的静气于含蓄是复制与超越的内在之气,而不是外在简单的视觉张力。武儒昌先生的书法风格是集大成的产物,是有源有流自成一家而又为后世继承的经典。
武儒昌: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职工书法家协会理事
陕西省扶贫书画协会副理事长
西安碑林书法家协会理事
中国榜书家协会陕西省分会副秘书长
西安文苑书画协会副会长
自幼喜爱书法, 勤奋研习书法至今。书法以篆隶见长。作品散见《文化艺术报》、《各界导报》、《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陕西文化遗产》以及书法集刊《人文陕西山水秦岭》等。
从事涉外书法交流教学十年。《西安晚报》、《西安日报》,《中国日报》2012年就外国人学书法活动做过专访报道。
2008年5月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期间,创作了题目为《泪写汶川》54幅系列篆书纪实作品,由中国西部书法网在网上推出。6月6日以网展为基础,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西安碑林博物馆协办的《泪写汶川抗震救灾书法图片展》开幕,陕西13家媒体予以报导。《中国新闻网》、《中国书法网》等40余家网站予以转发。 展期四个月, 为抗震救灾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此展览所有作品及展览档案于2009年地震一周年之际,由陕西省文物局无偿捐赠筹建中的四川地震博物馆。
参展入展:
2004年以隶书四条屏参加陕西省直机关书画展
2007年参加陕西省直属机关庆祝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书画展
2007年参加第12回西安碑林国际临书展
2008年参加第13回西安碑林国际临书展
2008年3月发起组织了首届陕西省文物系统“西安碑林杯”书画大奖赛(三等奖)
2009年参加第14回西安碑林国际临书展
2010年参加第15回西安碑林国际临书展
2010年10月随文物局学术团赴台湾参加中台书法交流
2010年发起组织了第二届“西安碑林杯”书法大赛(二等奖)
2016年12月入选“西安城墙——邀请展”
2016年12月入选“纪念西安事变80周年书画作品邀请展”
2016年11月入选“2016丝路起点秦书晋京书法大展”北京展优秀奖
2117年7月入选江西“纪念八一建军节第三届榜书展优秀奖
2017年10月入选广东纪念朱熹887年传统文化诗书评比大赛最佳篆书奖
2017年10月入展“永远跟党走 共筑中国梦——西安文博系统书画展”
2018年5月入展碑林区文联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76周年书画精品展
2018年8月入展华严寺《中日佛教文化书法展》
2018年10月入展由西安碑林 绍兴兰亭书院 共同举办的“盛世碑林 翰墨飘香”南北书风展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下一篇] 画家苏新平
[上一篇] 郝颉宇:谈谈我的黑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