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讯杨金丽: 她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会首届评委、沧州市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共河北省委笫五届党代会代表、河北省第八届妇代会执行委员;她是沧州戏曲界唯一一名国家一级演员。对沧州老百姓来说,她的美更多地存在于京剧舞台上。大幕拉开,一个个美丽端庄的古典女性轻移莲步款款而来。那指梢眉间的情愫暗波流转,那唱念做表间彰显的戏曲张力与魅力,让人久久难忘。
卸了妆,生活中她是个爽快、利落而简单的女性,简单到生命中所有的兴趣和关注点都在京剧上。直到如今,退了休的她,仍奔波在各个票社、学校间,为弘扬、传承国粹艺术,默默做着事情。她就是沧州市著名京剧演员刘萍。
“我特别享受活在戏曲人物里的感觉。”刘萍说,自己越来越发现,生命中最离不开的,是京剧。
生而爱戏
刘萍是天津人。深受酷爱京剧的父亲影响,她从小听着戏匣子长大,渐渐爱上了皮黄。1969年,还在天津佟楼中学读初二的刘萍,被黄骅京剧团招为演员,第二年就被调到了新组建的沧州地区京剧团。
刘萍悟性高,条件好,嗓音宽亮,还带着甜美的水音,是个难得的京剧好苗子。然而,她此时已18岁,基本功较浅,而京剧演员最看重“童子功”。
“能不能吃这碗戏饭,全看她自己了。”剧团里的老演员们说。
按艺术规律来说,18岁开始练基本功,的确太晚了,但也不是没有先例。前后“四大须生”中的言菊朋、奚啸伯开始都是票友,最终成为一代京剧大师,都经历了这样一个阶段,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在大城市长大的刘萍,能吃得下这份苦吗?剧团的演员们拭目以待。
那段时间,刘萍也真是拼了。她向剧团的刘少泉老师学武功,向李文英老师学文戏。每天天不亮,她就起床苦练。老师要求的踢腿、涮腰、跑圆场等的次数,她常常自我加压、双倍甚至三四倍地完成。等到其他演员到排练场练早功的时候,她早已练得大汗淋漓……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寒来暑往,日日如此,刘萍功力大进。1973年,剧团排演《杜鹃山》,她当上了D组的柯湘。
然而,D组几乎没有演出机会。但刘萍不气馁,该怎么练功还怎么练功。一个偶然的机会,A、B、C组都有事不能演出,领导硬着头皮安排刘萍在沧州人民剧院演出两场。没想到演出效果出乎意料得好。从此,她被编入A组挑大梁。
在老师的培养、自己的刻苦训练下,刘萍唱念做打全面发展,进步很快。不仅能唱文戏,还能胜任《智取威虎山》《平原作战》《渤海哨兵》等剧中的抢背、撑杆虎跳、滚堂等武戏,渐渐地成为剧团的骨干演员。
1977年,开始恢复演出传统戏。对刘萍来说,这又是新的挑战。在首先复演的《逼上梁山》中,刘萍饰演林娘子,其指法、眼神、身段、台步等,都和现代戏完全不同。刘萍再当小学生,重新学起,刻苦钻研,进步很快,圆满地完成了演出任务。
博采众长
1978年,京剧团巡回演出时,利用演出间隙排演《雏凤凌空》,主角杨排凤的重担落在了刘萍身上。
杨排凤这个角色集青衣、花旦、刀马旦于一身,不仅有大段的唱,还要耍盘子、剑套、棍花、穿大靠,是一个很吃功夫的角色。对于擅演青衣的刘萍来说,拿下这个角色,任务非常艰巨。越是艰难的角色,越是能激发她的热情。凭着一股韧劲儿和钻劲儿,她每天剑棍不离身,人累瘦了功练熟了,一个月后,《雏凤凌空》呈现在沧州观众面前,获得了戏迷们的欢迎。
1984年前后,中国京剧院著名演员杨秋玲等主演的《潇湘夜雨》轰动戏曲界。沧州京剧团派人赶去看戏并录音,随后整理出本子,进行排练。女主角张翠鸾,非刘萍莫属。这个戏是中国京剧院的新编剧目,也是看家剧目,一般演员很难完成。刘萍和同事们下笨功夫、苦功夫,夜以继日地紧张排练,不到一个月即在沧州演出。张翠鸾一登场,观众立刻“炸了窝”:她扮相端庄俊俏,嗓音圆润动听,表演细腻传神,唱做文武兼备。尤其在“发配”一场戏中,她身戴枷锁,迎着闪电雷鸣,冒着凄风苦雨,用一段高亢激昂的“高拨子”,充分表现了悲愤哀怨的心情。快速的圆场、跪步、搓步、滑步、翻身、抢背等大幅度的戏曲动作一气呵成,表演扣人心弦恰到好处。最后一场有一段“西皮导板”转“流水”的36句大段的唱,刘萍声声血泪,如泣如诉,感人肺腑。很多观众看到此处,常常不由自主地动情落泪。这就是戏曲艺术的感染力,也是戏曲的魅力所在!这出戏后来成为沧州京剧团的看家戏。1986年,河北电视台将此剧拍成戏曲片,多次在河北电视台播出。后来,刘萍还以此剧“发配”一折参加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获荧屏奖。
这段时间,戏曲艺术在全国空前高涨。袁世海、厉慧良、钱浩亮、孙毓敏等京剧名家多次来沧,刘萍有幸与他们同台献艺。与名家们合作,让她受益匪浅,博采众长,演唱技艺不断精进,并得到以上名家的认可与称赞。
1985年,著名程派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到沧州演出《锁麟囊》,大获成功。刘萍特别喜欢这出戏,她和同事们看着录像带日夜赶排,最终公演。当《锁麟囊》演出海报贴出去的时候,很多戏迷都震惊了:“怎么?唱梅派的刘萍这次要唱程派戏?真的假的?”
不是大家不敢置信,而是在戏曲界几乎没有这样的先例。京剧行流派众多,每个流派有各自的风格特点,也有各自的传人。流派间一般很少跨派唱戏。本工张派的刘萍,竟然敢演程派名剧《锁麟囊》!
“张派以甜润响亮、典雅优美著称,她能唱出程派幽咽婉转、低回曲折的韵味来?”很多观众抱着怀疑的态度走进了剧场,看完戏后,众人纷纷竖起大拇指:“还真是得了程派三味!了不起!”
1988年剧团赴青岛演出,刘萍再演《锁麟囊》。青岛观众赞她活脱脱一个“小李世济”。青岛演出结束后,剧团又奔赴胶州。一群戏迷竟然乘车赶到70多公里外的胶州,只为再睹她的风采。
也有人善意提醒她:“演了程派接着再演张派戏,嗓音容易受影响。”她答:“我是一名地区级剧团的青衣演员,我的演出对象是农村大众。他们要看异彩纷呈的剧目,可是我们没有那么强大的演出阵容,所以就得学演各个流派和多出剧目。”
把观众的需要看得比自己的艺术道路还重要,这就是刘萍的心胸。这种心胸,也让她没有门派局限的约束,戏曲之路越走越宽。
(刘萍与杜近芳合影)
更上层楼
拜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荣环先生,是刘萍艺术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件大事。
杨荣环从小拜尚小云为师,后来又拜梅兰芳为师,成为宗尚学梅的旦角演员。他的梅派戏醇美,尚派戏地道,最难得的是,他不以某某流派自居自赏,而是老老实实地继承,稳稳当当地发展,是京剧界公认的大家。
在荀派艺术家孙毓敏的介绍下,刘萍有幸结识了杨荣环先生,并深得先生喜欢。
1991年3月21日,由杜近芳、孙岳、谭元寿、杨荣环、叶少兰等名家联袂主演的京剧《四郎探母》在北京演出。演出结束后,众名家谢幕时,孙毓敏上台宣布:“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晚还是沧州京剧团优秀青衣演员刘萍拜师杨荣环的特殊日子,请众位名家和观众朋友们一起见证这难忘的时刻。”
刘萍手捧鲜花,兴奋地走到台上,在一众老艺术家们的见证下,向杨荣环先生深深施礼致敬。台上台下响起了热烈地掌声。
拜师仪式隆重得不能再隆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也正因此,刘萍感到,自己身上传承弘扬国粹的担子更重了。
不久,刘萍接到5月份参加河北省文艺汇演的通知。拿什么剧目参赛呢?她征求老师的意见。杨荣环先生想了想说:“就演《失子惊疯》,这是尚派的代表作!”演好此戏的难度极大,一般演员不能胜任。
一向敢闯敢冲的刘萍,这次却有点胆怯了。“老师,您是高山,我在您前面就是一株小草。面对您的艺术,我只有仰视,不敢企及……”
杨荣环说:“我了解你,只要踏实苦学,你没问题!”
老师的话给了她很大的自信。她贴身跟老师学艺,学演这出《失子惊疯》。眼神、水袖、台步、唱腔……卧鱼、三起三落、三屁股座子圆场……一直都非常刻苦的刘萍,这次更加刻苦。她每天早晨5点准时起床练功,除了一日三餐和晚上睡觉,其他时间都用在练功上。吃完饭短暂的休息时间,她也不闲着,站在门框边耗腿……
那时,刘萍已经37岁,为了这出戏,一天当成两天用,也真是拼了。她的戏曲领悟力以及刻苦精神也令老师颇为满意。
学演这出戏,让她受益良多。从此,刘萍进入了戏曲艺术的一个新天地。在之后的新编剧《任尚仁外传》《老嘎爷挡车》《焦裕禄》《孔繁森》中,她饰演的角色都有不俗的表现。
难为可贵的是,她虽然是团长和台柱子,却从来不摆架子,到各地演出,总是和演职员工一起装卸车、搬运道具。演出中不仅唱主角,人手不够时,也饰配角,有时还演宫女、跑龙套,一天演两场甚至三场,从不叫苦喊累。有一次冬天演《玉堂春》,为了演出效果好,她仅内穿一件薄毛衣,跪在席棚内的土台上演唱50分钟,得了重感冒。当地群众不知情况,非要看她主演的《秦香莲》。她拔掉输液的针头,化妆登场。
舞台、观众、灯光、镜头这些名利场的东西制造着强大的漩涡,考验着艺术定力,而定力的根基,在于演员的心力。心力到了,演员的艺术追求与品德修为就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刘萍无疑是这样的人。
痴心未变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全国戏曲不景气的大气候直接影响到沧州。万般无奈之下,舍不得离开舞台的刘萍,和剧团同事们一起,开始了南下温州的演戏之行。
那是1994年的初春。谁也没想到,刘萍的到来,会在温州引起那么大的反响。原来,京剧在温州虽然很火,但只限于武戏,文戏几乎没有市场。但随着刘萍带来的《潇湘夜雨》《凤还巢》《状元媒》《望江亭》《秦英征西》《玉堂春》《锁麟囊》《红娘》……一出出唱做俱佳的大戏,南方观众大开眼界,刘萍也开了首演文戏的先河。观众们奔走相告:“沧州有个女演员,神了!文戏武戏都行,梅尚程荀都演!”
在温州,刘萍的受欢迎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当地戏迷为她举办“刘萍演唱艺术座谈会”,赠送锦旗“艺术高超,闻名浙南”。好演员走到哪里都受欢迎。在南方这座城市,刘萍再一次感受到一名京剧演员的价值和尊严。
2009年,刘萍退休了。她再次踏上了赴温州的演出之路。2013年已经60岁的她,又一次开启了南下的行程。
“一次次地去南方,我是舍不得舞台、舍不下戏。”她说。
2000年,刘萍因病做了一次手术。家人不愿让她再登舞台。但她说:“不登台,艺术生命没了,这真要了我的命!”2006年,她参加了央视《名段欣赏》两集节目的录制。
2018年,重组后的沧州京剧团时隔多年又开始在沧州的舞台上演出。此时已退休多年的刘萍主动请缨回来唱戏:“只要沧州观众需要我,我就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艺术!”
大幕拉开,刚一亮相,还没开嗓,她就赢得一阵阵的碰头好。声声京韵中,她还是《四郎探母》中的萧太后,还是《玉堂春》中的苏三。一时间,万千滋味涌上心头。回望几十年前,当时稚气未脱的她,也曾演过这两场戏。岁月易逝,粉墨不老,红氍毹上留下的,是超越时光的使命和意义。
她的初心在舞台上,使命也在舞台上。几十年前如此,几十年后依然如此。
如今,她依然在为京剧事业奔忙着,为票友们辅导着,为观众演出着,为戏曲进校园努力着……
责任编辑: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