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文坛资讯 > 十年酿就草根香——在郭凤祥《草根集》研讨会上的发言
十年酿就草根香——在郭凤祥《草根集》研讨会上的发言
作者:梁剑章



       秋高气爽的日子,又一次来到山水相映、山果飘香的赞皇县,参加郭凤祥同志《草根集》诗集的研讨会,感到非常高兴。一是因为河北诗词界又多了一位认真研究诗词、认真创作诗词的优秀作者,二是因为赞皇县有许多文学界的朋友,这既包括走出赞皇在省城工作的李延青、张炳吉、安顺英,也包括仍在赞皇工作的王占民、毛爱国、杨聚民等等,新朋老友相聚,共同探讨诗词的创作和发展,无疑是一件好事。对此,我对这次活动表示衷心地祝贺!

       与凤祥同志相识,是在去年夏季赞皇诗词学会组织的诗词评选和嶂石岩采风活动上。那时,凤祥同志对于诗词的痴迷程度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当时,我还看了他的部分作品,对他的创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那次活动,他对我说要出版一本诗集,希望我给他在书中写上几句话,我对此也给予了肯定的回答,随后便寄上了一首贺诗。在诗中我赞誉他:“十年心曲装高叠,不老诗声响赞皇。”时隔一年,这本诗集顺利出版,既圆了一位老农民作家的文学梦,也为诗词界增添了一束新花。



凤祥作诗很认真、很痴迷、很刻苦,很惬意,他曾经总结他的创作是:“作赋填词恨手迟,键盘敲碎有谁知。俦翁戏语梳成句,半是痴情半是诗。”读到凤祥的诗,我想到了唐代诗人元稹的一首诗。元稹写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是“半缘修道半缘君”,在元稹的眼里除了做“学问”就是想着“佳人”,而凤祥却是“半是痴情半是诗。”把一半的“痴情”全用在了另一半的“诗词”上,可见,凤祥同志对于诗词的痴迷程度绝不亚于唐人。我以为,写诗写到了这种程度,才能写出自己满意、读者满意、社会满意的好作品。

在我看来,凤祥同志具备以下明显的特点:



一是草根之人。凤祥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多年来在家乡耕种劳作,田里地里的农活都是一把好手,是个纯正的扛犁耙拿锄头的人,尽管他也参加了国家工作,但始终没有离开过乡土,没有离开过农作。在我们河北诗词界,我也接触过类似于凤祥这样出身的诗人。像全国著名诗人刘章先生,早年在河北兴隆县上庄村就是一位农民,当过生产队大队长,放过羊,扶过犁,牵过牛,刘章早年创作的诗大都与农村的山乡生活有关,因此刘章先生在诗界被誉为“田园派”“黄花派”。河北满城县张志明,也是一位农民诗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在满城创办了神星诗社,举办了多次神星全国农民诗会,后来还担任了保定市诗词学会的副会长、满城县诗词学会会长,扶持了一大批诗歌界、诗词界的新人新秀,张志明也成为全国诗界农民诗人的佼佼者。凤祥的名气虽然没有刘章和张志明先生那么大,但其农民的出身却是一致的。

二是草根之诗。纵观《草根集》,一共收入诗词360多首,乡间诗占了很大一部分,包括《拾秋》《访贫》《山村放学门前》《冬闲》《丰收曲》《挖野菜》《收秋》《闹春》《山庄拾翠》等等,这些,都是作者熟悉不能再熟悉的身边事。这样的题材作者信手拈来,稍作加工,即可成诗。所以说,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现实生活,其文学创作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凤祥抓住这些司空见惯的乡间小事,独辟蹊径,别出新意,创作出了属于农民自己的作品,抒发了农民的心声,这样的创作态度、创作精神和创造视角都是非常可贵的。在我们这样一个多元化、多样化的时代,农民不能没有诗,农民不能没有好诗,而凤祥的创作恰恰使农民的诗作绽放异彩,登上了大雅之堂,不能不说是作者对农民文学、农民诗词的一大贡献。



三是草根之语。凤祥的诗词没有晦涩、朦胧、难懂的语言,没有过多地引经用典,明白质朴,清新自然,平常语、家常话,小题材、大境界,不仅农民喜爱,也能得到业界的认可。他的《访贫》:“拉话刚开口,大娘追问频:扶贫钱缩水,谁是拔毛人?”只用扶贫者和被扶贫者的简短对话,就揭露出了扶贫中存在的腐败现象。他的《山村放学门前》:“几张苍老脸,一位腿疾人。雨骤狂风至,依然候校门。”道出了今天家长们每天风雨无阻地接送孩子们上学的艰辛。他的《农民工》:“千里求生计,回乡来探亲。临家又停步,不敢去敲门。”写出了一位从千里之外赶回家探亲的农民工的那种既欢喜、急切又犹豫、忐忑的心情。我们说,农民工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不只会搬砖和泥盖楼,他们也有着丰富的感情,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诗中的“又停步”“不敲门”有动作,有心绪,有情到意到的恰到好处,这种表现手法,堪称是出奇出彩的佳作。



四是草根之情。应当说,每一个文学创作者对于其所拥有的生活基础和生活底蕴都是非常重视的。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部浩渺无穷的海洋大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文学工作者的责任就是把生活总结、概括、提炼、升华,使其绽放出新的光彩,对社会、对人民提供独有的、鲜活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但是,如果没有对生活底蕴的深厚感情和执着的热爱,没有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没有日积月累的深入观察和思考,要推出好的作品也是不容易的。这里,我想谈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把朴素的感情理解为感性认识,并且认为这种感情是不牢靠、经不住考验的。其实不然,朴素的感情是感情融入的第一阶段,是基础阶段,理性的感情是在感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感性就没有理性,这是很明白的道理。因此,朴素的感情最为真挚,最为可贵,最为高尚。凤祥所以能够写出大量的农村题材,就是这种朴素感情的积累和迸发而形成的优秀诗作。所以,当我们评价一个人、一个诗人的时候,他的朴素的感情应当是成就作品的扎实基础。凤祥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才使他的作品独具一格,独具魅力,从而赢得大众的喜爱。



进入到文学创作的领域,凤祥为此下了很大的功夫。因为文化水平低、年龄大,学起来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劳苦。他拜师访友,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他一个字一个字地研通格律,掌握基本的创作技巧和创作方法;他在花甲之年学会了电脑的操作,用现代化的工具进行创作,从而使他的创作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他的诗接地气,正能量,蕴含着真善美的内质;同时,他的创作注重诗词创作的规律和法度,格律严谨,起承转合等创作要领掌握的都十分到位。特别是在创作的立意和收尾结句方面很能出奇、出彩,形成了一首首的佳作。这说明,不管年龄多大,文化水平多低,遇到的困难有多少,只要肯努力,肯下功夫,就能跻身于文学的华贵殿堂。

十年酿就草根香。凤祥走上诗词创作的道路有着偶然性,仅仅是因为生病离岗想找一点事情去做,结果就迷恋上了诗词,而且一发而不可收,作为古稀之年的他已经坚持创作十年之久。十年来他创作的诗词近千首,选入集子的仅仅是一部分。另一方面,他的创作也存在着必然性,那就是他对于文学的热爱,对于学问的敬仰,对于精神世界的孜孜追求。可以说,诗词给予了他的第二次生命,文学焕发了他的青春,让他找到了释放心灵的园地,也让他晚年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更加饱满、丰富。

进入新的时代,党中央和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学事业,文学事业的复兴和繁荣前景广阔,任重道远。我们期望我们的诗词界有更多像郭凤祥这样的草根诗人、农民诗人多多涌现,为我们今天的诗坛注入新的活力,展示新的风采。

2019年9月6日于赞皇县



作者简介:

      梁剑章,男,汉族,大学毕业,诗人、散文家,我国建筑装饰流通行业资深专家学者,早年从政从文,现任河北省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北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系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全国第四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出版个人专著21部,计515万字。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上一篇] 一寨两国

[上一篇] 河北省献县诗词学会为五单位授牌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