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新峰
华北大地上有一条属海河流域的江河,她的名字叫清凉江,曲折蜿蜒的河岸线从邢台市界由南向北延伸到衡水市枣强县时,留下一段宽阔平直的河岸。多年来,清凉江里的水滋润着两岸的土地,盛水期时,天蓝水清,鸟飞鱼跃,枯水期,两岸的速生林木,郁郁葱葱,犹如一个绿色长廊,就在这充满了田园神韵和自然灵动的河畔,坐落着一个村庄---南臣赞村。
自从2007年2月26日那晚中央电视台举行的“200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盛典上,当主持人说道:南臣赞村,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农村女性,她做好事一做就是三十年,而且连续不断。她将全部感情倾注给老人、学生、乡亲,而且不图名、不图利、不计回报。善良在村庄里连绵不断的流淌,她用热心,去温暖世道。从那时起,南臣赞村,这个不起眼的村庄便引起人们的关注,更进人国人视野是这个平凡的女性的先进事迹,她的所作所为,使人们内心深处受到了一次洗礼,精神上得到升华、震撼……。
她就是林秀贞,1946年生人,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好家庭”、全国道德模范、建国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她的名字,她的模样,她的声音,都是那么朴素。就像她的村庄,就像她的乡亲,然而她做的那些事,却透过这一片朴素,隐隐发光……
家风---是种无言的教育
1949年建国时,林秀贞刚4岁,南臣赞村在当时是乡公所,1949年十月的一天,懵懵懂懂的她,同大人一道参加了乡公所召开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人们欢天喜地,载歌载舞。从父母喜悦的心情和言语中她知道:上辈人都经受了战乱,兵荒和贫穷。共产党推翻了万恶的旧社会,建立了新中国,把世世代代在贫困中艰难、挣扎度日农民,翻身当家做了主人。她的母亲是最普通的一个农村小脚妇女,抗战时期是妇救会员,度共产党感情极深,淳朴厚道,乐善好施,她把对国家无限感激之情,化作了她自己一生的诺言:“人人管闲事,世上无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和“千千治家、万万治邻”。她母亲经常伸出三个手指头,对她和对她的儿女说,三条道走中间,不能斜不能偏,一辈子只能做好事,不能做坏事。在上世纪五、六十那个年,农村条件都很差,维持人们生计的温饱都不能解决,尽管大家都是这样,但是,街坊邻居有困难,她母亲省吃俭用自己勒紧裤腰带,给这家送点米,给那家送点物,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她母亲都是跑前跑后……。林秀贞的母亲照顾伺候生病姥姥姥爷,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母亲告诉她,在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则,不孝敬父母的,绝对不能与他交朋友。林秀贞说,我娘这一辈子对我来说,我需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我娘也是我读不完的一本书,永远读不完的一本书。
林秀贞坚守着母亲教诲,坚守着古圣先贤的传统智慧,她也告诉她的孩子,你交朋友的时候他不孝敬父母,绝对不能与他们交朋友。她母亲的这些言行,良好的家风,在她在幼小的心灵中便扎下根。这也是她的家人对社会伦理、世道人心、感恩、孝悌一直坚守的信条。这些年来,她把爱国,爱人民,奉献社会,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她人生的指针,更是一个共产党员践行党的宗旨具体的行动。于是,林秀贞用自己三十年的善心、善行,演绎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善良---坚守仁爱的情怀
林秀贞她说:“我有两个娘,一个是生我养我的母亲,一个是政治上的 母亲——共产党,我一辈子按着两个娘的话走,不能走半步岔道。”
林秀贞继承了母亲的正直和善良,她忘不了母亲指给她的正道。自1976年开始,她就赡养与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第一对孤寡老人朱书贵、刘秀焕。两位老人命苦,没有后人。朱书贵是一个老党员,为党做了那么多事,包括打鬼子送情报,后来组织人们大生产,功劳很大。林秀贞夫妇都是党员,她和爱人商量说,朱书贵老人给共产党干了一辈子,现在人老了,不能没人管,我们要替国家分忧,我们来赡养他们吧,有我们吃的,就有他们的。
也就是从那开始,她先后赡养了与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六位孤寡老人,使他们在她家中安度晚年。其中四位老人都活到超过80岁。在这30多年中,她把这种善良传递给了儿女,引导他们像自己那样做事做人。她的两个孩子每天放学后也承担起照顾老人的任务,帮着她给瘫痪在炕的老人洗身子、洗褯子。如果赶上阴天下雨,褯子就干不了,没法给老人垫,这时全家出动,在清凉江附近就往家拉沙土,用大铁锅炒开了,一遍遍地把褯子用热砂土包干,铺在老人的身下,防止老人长褥疮。
这几十年,六位孤寡老人有了归宿,过了幸福的晚年。每位老人去世了,为了维护他们的尊严,去世的时候全家给他们打幡摔瓦,穿白戴孝,到现在还给他们上坟。她让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活着的时候有尊严,死的时候按照当地的风俗让他们风风风光光,入土为安。
家有孝顺之子,外有爱国之行,家有仁爱之长,外有友善之风。她的两个孩子一个在石家庄工作,一个在县城工作,他们都工作积极进取,家庭和睦,邻里融洽,都是单位的优秀员工。南臣赞村,原来村风也不是太好,人们常说,一辈传一辈,不学自己会。林秀贞她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她听说有的家婆媳闹矛盾,她去说劝化解了矛盾、兄弟之间为家产、为赡养老人闹纠纷,邻里之间为地界、宅基地打官司,她前去调解……。她的热心温暖了世道,使良善的风气在她们的村庄如一股清泉,汩汩流淌……。现在村中各个家庭孝敬父母已蔚然成风,村风好了,邻里之间和睦了,村里年年被评为“文明村镇”。她把这种善良传递给了村民,乡亲们以她为荣,自觉向她看齐,倡导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建立起团结融洽的邻里关系。
奉献---爱意善举如常
林秀贞是一个有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从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那天起,她就牢记共产党员的宗旨,努力按照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认为,一个人来到世上,特别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做一个有善心、有爱心、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改革开放好时代的1987年,她家的小工厂在“春天的故事”中诞生了,小小工厂成立了30年,从第二年有了收益,于是她就奉献了30年。30年她把奉献爱心、回馈社会、慈善公益、扶贫济困作为了她践行社会责任的目标。
她说“作为一个党员,就要为党和政府分忧,为群众解愁”。这些年先后安排了8名残疾人来到了她的厂里,她无偿为残疾人提供玻璃钢、橡胶技术培训。她把残疾人和贫困学生看成亲人,对这些弱势群体和贫困家庭尽自己的力量去关怀呵护,为这些弱势群体的农村子弟提供一个自食其力的生存机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为方便这些残疾职工生活,她还专门请了一名炊事员,免费为他们提供一日三餐。这些残疾职工在她的小厂里工作和生活得很舒心,让他们不靠天、不靠地,用双手支撑起自己的生活,使他们生活得有尊严。她给他们上保险,涨福利,每年都给他们做几身新衣裳。她还给他们张罗成家立业当红娘,她自己义务掏钱,给他们家粉刷房子,购置家具,成亲办事娶媳妇。有位残疾职工的父母过世了,她还给操办他的老人丧事。
在她的厂子成立后第二年,她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全家人都高兴极了。一天,她儿子说邻村的同学也考上大学,他家里很困难,缴不起学费打算放弃不上了。听到这话后,她二话没说,拿了5500元钱送到他家。村里一个孩子上了大学后,她父亲去世了,母亲又身患癌症,家里没钱再供她上学了,这个孩子准备中断学业,她听说了,给她家捐助了6000元,帮她完成了学业。就这样,只要她看到或者听到的,因为家庭贫困的原因上不起学、打算辍学的孩子,她都伸出手,帮一把。这些年来,她一共捐助十多万多元,她帮助了20个贫困家庭,为20名孩子步入了大、中专院校。、
奉献爱心,这些年她从没间断过,四川地震、甘肃泥石流受灾,她带头捐献几万元。唐山“海上救人英雄”曹永明因故家庭困难,她出资5万元亲自送到他手中,帮他渡过难关,使英雄流血不再流泪。她出资9万多元为本村修路,并帮助乡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她出钱给村里修路、打井、安路灯、修建养老院出资十几万元。这些年她献爱心、捐款了多少钱,她也不知道。有一天,她老伴跟她说,除了小工厂正常的经营运转外,咱家里没有一分钱的存折,小工厂的得来效益都用到了善行上了。
也许有人问,她赡养老人,资助学生,帮助残疾人,她对自个儿怎么样呢?她,几十年来一直和孤寡老人同桌吃饭,和工人同桌吃饭,吃饭先吃一口一块的,从没吃过小灶。家具办公桌都是从旧货市场买的,穿衣从来不讲究只要干净合体就行。虽然别人看着有点艰苦,但她认为,家有千间宅子、万亩地,只是端着一个碗,只睡一张床,她从来没有很高的欲望。她说,够吃够喝就够了,如果有一天脚一蹬、眼一闭,钱那都是身外之物。
她认为善、爱是一种社会美德,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是一种崇高的信念,更是一种人生的历史使命,懂得付出,心境自然安宁,才会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只有党员做的好,老百姓才说共产党好。党员做的不好,老百姓就说共产党不好,一切都在共产党员身上来体现。
感恩—让生活幸福阳光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有人问林秀贞,你每天都是乐哈哈,很阳光,没有见到你烦恼的一面,这是为什么。她说,我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党和社会感恩,这样内心才会安宁,幸福才会充裕,人格才会完善;向自然感恩,大地才会灵动,向生活感恩,色彩才会绚丽,真诚地感谢世间万物,你哪还有烦恼和忧愁?想想过去,看看现在,她说……
在20世纪,那些年代经济困难,物资匮乏的时候,家里人多,穿的衣服是粗布衣,并且是补丁叠补丁,后来实行了布票,每人每年一丈七尺三寸,一年下来就是那么几件衣服,姐姐穿了,弟弟穿。即使这样,母亲都把她们打扮的很整洁得体。后来,她当民办教师,在公社协助工作,供销社进了日本尿素,不知是谁发现了将尿素袋子洗干净,三个袋子可以做成一件小白上衣。可就是袋子正面的“日本”,反面的“尿素”洗不干净,就是这样,她在供销社也弄了三个尿素袋子来做件当时很时髦的上衣。人们穿件这样的衣服很是自豪的。记得当时人们编了顺口溜“大干部,小干部,穿得都是抖搂布,前边是日本,后边是尿素”。现在呢,她家四季衣服,各种颜色,各种布料有几大包袱,走出去,穿的不比城里人差。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她们家乡是年年靠吃国家返销粮度日。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农业基础条件差,没井没电,靠天吃饭,产量还是上不去。老百姓天天吃的是“三红”(红高梁、红著、红萝卜),一家一年分上几十斤小麦,磨成白面,来了客人,擀顿面条吃,那是好饭了,过年了全家才吃顿白面馍。现在呢,特别是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搞联产责任制,实行大包干,农民的日子富裕了,吃饭不再忧愁,大米、白面天天有,鸡、鸭、鱼、肉顿顿见。
过去住的都是上辈留下来的土坯老平房,上世纪80年代末,党的富民政策象一股春风吹到农村,她家盖起楼房。在搬进楼房时,她给孩子们讲:“过去咱们家是煤油灯、土坯房、烧柴禾、拉风箱”。现在,就连职工住的宿舍都装上了空调、彩电。小时候,听老人们讲,以后的日子要像苏联那样:“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喝牛奶、吃面包”。当时,那只是向往,认为那是遥远的可能与已不沾边的幻想。现在呢,家里是电灯、电话、电脑、互联网、煤气,吃喝不用愁,生活质量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生活兑现了小时候的梦想。
小时候,她上学都是步行。上世纪70年代,家里才买了一辆旧自行车。后来,她在公社协助工作,买了辆摩托车,那真是高兴极了。要说,自己能有辆汽车,那是不敢想的。现在呢,她自己有了三辆汽车。一是自己小工厂业务的需要,二是她还能为乡亲们排忧解难。村里或周围乡亲有货车的不多,轿车,面包车、货车都齐全的更不多,三种车真给乡亲们办了许多事情。乡里乡亲,有的闺女要出嫁了,找上门来用车,货车拉嫁妆,面包车拉亲戚,轿车拉新娘,只要有人用,三辆车齐出动,每一次都是自己出车、出人、出油。乡亲们有病人了,只要一个电话,用啥车出啥车,不管是五更半夜,还是风雪雨天,都是随叫随到。还有,近年来,她到省、市、中央开会、作报告、搞活动较多。上级领导每次邀请都要来车接她,但是,她都是委婉拒绝。她说,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不要摆架子,自己有车,老伴当司机早,去早归,不给人家添麻烦。
这些……,这些……。她说,只有你用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社会和生活,这样心身才能淡定、坦然、平和、恬静,才能不屈于人,不惑于物。在生活的长河中,虽有苦,有难,但她把困难都当作是:受了磨难,长了见识,增长了阅历,从容正视,不虚一生。
传扬-----捍卫道德之根本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林秀贞她认为就是要每个人,特别是共产党员都要“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她说,人一旦吃饱、穿暖了,就容易忘掉饥饿和寒冷。人一旦富足,也就容易忘掉磨难和艰辛。人之一旦忘了本,就容易置忠孝仁义礼智信廉于不顾,物欲就会逐渐膨胀,贪念就会悄然滋生,私心占据了公心,私德赶走了公德,大力倡导人之德,国之德,我有义务和责任,用我的实际行动和事例来捍卫道德根本,为社会新风、正气注入活力。
这些年林秀贞做了几百场报告,她到中华女子学院,清华大学,到省会的各大专院校、中小学和部队,到衡水市、县(区)的党政机关机关、事业、企业学校等单位作报告,她传播正能量,教育和引导大家对社会充满责任心,对生活充满渴望,对工作充满激情,对同志充满爱心。
近年来,林秀贞曾五去山东聊城、运河、济南、山东省等四大监狱帮教,给监狱几千名重型犯人作报告,把爱心和真情向他们传递,帮教他们要好好改造、重新做人,多立功多减刑,早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
她把这种善良传递给了社会,人们尊重、信任她的人格魅力,很多外地人都慕名而来。
特别2009年省委、市委在她的家乡建立了林秀贞先进事迹展览室后,来参观展室约有6万多人次。接待了河北省的,还有山东、贵州、云南、四川几十个外省的机关、团体、企事业等单位和不同阶层的人群。尤其是春节和学生寒暑假期间,大人带孩子参观展室的更是络绎不绝。除此外,她还接待全国各地来信、来访无计其数。有拄着双拐的、坐着轮椅的、背着铺盖卷的,来要钱的、要物的,做买卖赔了钱的,上访无门的、拿状子喊冤的、离婚的,告儿不孝的等等,这些年来一直没断过。这些人来到她家,她从没烦过,她知道,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的不仅仅是她个人,而是代表的是党员的形象。因为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抱着很大的希望来的,她热情接待,同他们沟通、解劝,化解社会矛盾。为此,她长期在伙房里准备着几箱子鸡蛋,几箱子挂面,凡是来者,让他们吃饭挂面荷包鸡蛋,吃饱了,不但要送车站,给买车票,还送上100、200元的路上的花销。
……
林秀贞这位平凡女性,用朴实情怀书写的道德长卷,不断地积聚着自己的道德内存,她的精神已经成为社会最宝贵的道德资源。
十年间,林秀贞 “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的女性,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好家庭”、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全国最具爱心慈善楷模奖、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最美河北人、……
十年间,这位“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的林秀贞,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纪检监察报、科技日报、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法制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光明网、中国广播网、中国社会报、中国老年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等数十家媒体从不同角度介绍了这位普通而伟大的女性。
十年间,如今已年过七旬林秀贞,她每天的日程仍被安排满满的,接待参观、外出开会、去做报告、接受采访、一如既往地献爱心、做慈善……。
伟大与平凡,在林秀贞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传统与时代,在林秀贞身上得到了和谐统一,继承和发扬,在林秀贞身上得到了全面展示。
我做了一个中国公民,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无论是善行还是义举,我的本意就是引发磁场和爱心效应,传递光明与和谐,把对党和政府的感恩,把对社会的责任融入到了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一个人留子孙钱财,钱财终有散去时候,如果留子孙美德,美德方可长久传递。
她如是说。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清明,人生岁月中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