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的阶段性胜利,一首葫芦丝《迎春》曲划破了漫长的冬夜,庚春的黎明乘上和悦的东风,伴着绵绵的细雨,踏着萌萌的惊雷,款款地来了。
《迎春》是由中国民管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长何维青先生精心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非常经典的葫芦丝曲 ,正如作者在片尾注释说的:春天来了,给人们带来幸福、吉祥、美好的向往和衷心的祝福。
春,有太多的情愫萦绕着人们的思绪;春,带给了人们美好的向往;春,点燃过人们对人生的追求和寄托;春,人们都愿意像您那样勃勃生机,去尽情地拥抱理想,冲向繁花似锦的前程目标。而在疫情特殊时期的庚春却因隔离阻击病毒侵染而忽略了人们心情,这时响起一首《迎春》曲显得尤其温暖,一时成了慰藉人们心灵不可或缺的精神良药,以至于这首葫芦丝曲响彻了庚年整个春天。
抗击疫情的前线,国宝中药剂的疗效名声鹊起,民乐、诗歌散文对慰藉旷日持久的隔离人群的心灵也起到相当重要的精神补养作用。
花开花落时节,去年的春末,何维青先生一个人,骑着他的京A小摩托静静地来到这里--什刹海。和每一次来到这里的感受一样,都是倍感万千:怀旧之情,无法形容。
他从事文化艺术六十年如一日(1960年--2020年),竭尽全身心地投入到笛子和葫芦丝事业上。曾经有一位叫王北明的老师,在一篇《老北京胡同里的情怀》中这样写着:
我儿时清楚记得,胡同里有一位很优秀的英俊少年,曾经的一年四季,他每到夜晚总来到什刹海前海,手持一支竹笛,深情的吹奏到很晚。人们称呼他--什刹海的竹笛--后来他就是著名的竹笛演奏家、教育家,何维青教授。
何维青先生说:偶读此文。真实、难忘、感慨的情景,使我回到少儿时(六十年前)北京四合院的往事。 什刹海是我少年追梦的地方,是它陪我编织青春美好理想的地方。
今年的春末,疫情好转,何维青先生又骑着他的京A小摩托静静地来到西山,路上人少車少空气清新又清静,光顾和亲近他心中敬畏的林海景观,游玩赏乐其间,乐不知返。说是兜兜风,实则怀恋起他六十年来的民乐之情,和实现他大山一样的梦想亲历路程。
北京西山,是太行山的北端余脉,永定河萦绕贯穿在其中,宛如腾蛟起凤,从西方遥遥拱卫着北京城。当代诗人陈志岁《夏栖西山》诗曰:“暂绝去来心,西山一片林。枯根滴泉响,嫩蝶抱花沉。日午蝉声懒,庭荫榻迹深。白云如有意,穿竹伴清吟。” 难得疫情期间给了何维青先生大块的休闲时间,当他置身与这绮丽的西山风景之时,他为自己作为一名北京人,一名文艺战线的战士而高兴;为能六十年来不断实现着自已的民乐梦想而欣慰;为像西山林海一样的葫芦丝事业由植根萌芽到枝繁叶荗而自豪。他如数家珍的过往,尤如西山那峰岭连延的风姿,呈现在脑海,还怎能不让这位老人掀起他心头一番由衷的感慨。
何维青先生本人曾是舞蹈学院民族乐团笛子首席、独奏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乐器校外教学学会副会长。还是在1974年至1982年间,何维青先生应邀曾经的“北京少年宫”竹笛教师,培养了竹笛班学员李增光(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竹笛首席、国家一级演奏员)、曾格格(中央民族乐团竹笛独奏演员、国家一级演员)等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人才。
何维青先生对葫芦丝的青睐于1961年一次参加中央慰问团的活动,慰问演出去了云南德宏州梁河县,一位乡亲赠送他一支葫芦丝,从此与葫芦丝结下了不解之缘。何维青先生心怀民乐教育兴国的愿望油然而生,开始研究传播葫芦丝巴乌艺术,为此曾去过云南20余次,他对葫芦丝的了解、喜欢、热爱、就像爱自己的生命。他六十年如一日,全身心地投入到笛子、葫芦丝的普及、提高、发展中。他不记报酬,教学有方,使众多的笛子爱好者学会了规范的演奏、掌握了正确的技巧。曾担任我国历届全国少儿民族器乐比赛评委、北京市少儿民族器乐比赛评委,并多次受到中央文化部和北京市教委的表彰及奖励。
就像永淀河的水,绕西山连接了门头沟、颐和园、什刹海首都文化带,它给北京城带来丰富的水资源。而何维青先生一首《远方飞来的金孔雀》葫芦丝曲道明了他和他的一班人为这座城市乃至全国带来的是一道靓丽的葫芦丝文艺风景线。给新时代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复兴增添了活力。
葫芦丝、巴乌是历史悠久的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因其音色独特柔美、外观古朴典雅、且简单易学而深受大众喜爱。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05年6月22日。著名葫芦丝巴乌演奏家、教育家何维青先生与历任的资深专家会长们的担当努力下,葫芦丝巴乌艺术在我国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人民大会堂、维也纳金色大厅及全国各地飘扬着葫芦丝、巴乌优美的乐声。发展至目前全国葫芦丝文化魅力的影响之深、之广、之大、前所未有。在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全体会员不懈追求勤奋好学精神的推动下,葫芦丝的队伍日益壮大,现有会员三千余人,联谊会员一百二十万人。征集二千余首葫芦丝、巴乌新编创的优秀作品,其中有独奏、重奏、协奏。编辑出版了《葫芦丝·巴乌考级曲集》。成功地研制了高、中、低音配套的葫芦丝、巴乌,音准、音色、音域的扩展(两个八度)转调的方便及精美的工艺制作,使此乐器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完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组织承办了多届“葫芦丝·巴乌考级教师研修班”培训了近千名优秀学员,使葫芦丝、巴乌艺术在祖国各地开花结果。圆满完成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组织承办的多届葫芦丝·巴乌全国邀请赛,选拔、推荐出众多优秀演奏人才。为更好地发展葫芦丝·巴乌事业,支持、协助省、市、自治区,以及海外成立五十二个地方性葫芦丝巴乌协会(专业委员会)。
葫芦丝文化这支傣味的边陲孔雀之屏,开遍了祖国的四面八方,已经发展外延到了北美等国家和地区,休斯顿、华盛顿还成立了专业委员会。亲自组织举办2016年以来每年两届的葫芦丝巴乌专业指导老师研修班。2018年亲临执教云南德宏梁河(暑期)葫芦丝考级指导教师研修班课堂。 2O19年1月31日來到北京平谷区,给平谷区热爱葫芦丝的朋友们拜年,肯定平谷区为葫芦丝的传承、发展做出杰出的成绩与贡献。鼓励平谷区是‘’百花园中盛开的鲜花‘’。 积极筹备并于2O19年1月1O日成立"北京竹笛文化发展协会" 成立大会及竹笛庆典音乐会。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支持并亲自参加了北京葫芦丝巴乌协会的成立大会。 与他每次莅临全国各地成立或展演大会一样,这位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长何维青先生向大会致开幕词,他喊出了千百万葫芦丝大军的最强音:
“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盛世中华葫芦丝辉煌!”
古稀老人庄严宏亮的强音是所有葫芦丝人共同恪守的发展宣言!铮铮誓言!震撼凝聚着葫芦丝人的心灵世界。何维青先生的足迹遍布了天南海北的葫芦丝家园,为传承普及发展葫芦丝文化送去了殷切希望和支持。
北京葫芦丝巴乌协会常务理事刘洪云有诗曰:‘’九洲傣味彻丝坛,一首迎春撼榭轩;脉脉承传桃李艳,汩汩修誉满芳园。‘’
何维青先生马不停蹄地操劳,为的是实现他的中国民乐梦想,为了这一目标他六十年来始终如一、矢志不渝,甘为民乐鼓与乎!至今中国的葫芦丝文化终于占领了中国民乐的一席之位,小小葫芦丝能演奏很多好听的民族曲乐,甚至也能演奏国外的曲乐。葫芦丝不仅给普通百姓带来快乐,还为弘扬、传承、发展、葫芦丝文化艺术的道路上光大辉煌,起到了国际交流作用,让世界各地的民众也都认识葫芦丝,喜欢中国民乐。正如何维青先生经常生动而深情地吟诵:葫芦丝,丝丝情深;巴乌曲,曲曲谊长。
如今,委婉的葫芦丝艺术之花荟萃和营造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靓丽风景线;悠悠的傣族曲风情之韵普及和满足了新时期大众文化的精神文明圈。
何维青先生经常告诫人们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没有德宏梁河-少数民族先辈们研制的葫芦丝,就沒有葫芦丝的今天。是他们给祖国带來荣誉,给人们带來繁荣、和谐、欢愉、幸福。我们衷心感谢云南少数民族,我们热忱感谢葫芦丝发源地--云南省德宏州傣族、景坡族、阿昌族、梁河等葫芦丝前輩!我们不会忘记,德宏梁河葫芦丝发源地,葫芦丝之乡,就是葫芦丝人的家。
以人为本,为师先行。 何维青先生为人师表、谦和持重、亲切和蔼、从严教学的品格给每一位听课的学生留下过极其深刻的印象;他领导的团队在推进民族器乐,把尖端专家推荐到论坛、专业考级、活动评选、普及葫芦丝文化艺术的发展、展演、比赛大型活动中,都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何维青先生不仅在竹笛办学理念方面特色明显,他担任中国民管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长以来,在人格魅力方面也颇有建树。加大了专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每年成功举办两届,以满足千百万葫芦丝爱好者的需求,创造了惊人的业绩。
下面请看一位学生的公开信:
尊敬的何维青会长及严铁明老师,李贵中老师,何源老师,刘风琴老师及闫振海主任,张殿新主任您们好!
我很荣幸代表2018第25期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葫芦丝考级指导老师研修班全体同学发言。
在何维青会长统一领导下,在闫振海主任张殿新主任组织协调下,我们来自全国各地小有成就的四十五位葫芦丝老师有幸参加了25期研修班,短短的五天时间里,我们目睹了诸位老师是那么的平易近人诲人不倦,是那么的低调谦逊虚怀若谷,体现了真正艺术家大师的风范。
您们才华横溢,德艺双馨,深厚的艺术修养及底蕴令我们由衷的敬佩,您们的一个个作品已成为经典而影响着一代代葫芦丝人,您们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忘不了老师们课堂上一天五六个小时的辛苦教学,忘不了课间午休时您们耐心辅导,解惑答疑的情景,忘不了您们象亲人般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特别是我们可敬可亲的何会长,从开始到结束一直陪伴我们左右,不仅给我们上课倾囊相授,规范我们做教师的行为举止,在生活上就象一位长者对我们事无巨细,关怀备至……
短短五天时间里我们不仅跟老师们在葫芦丝艺术学习上收获满满,而且在以后的做人做事上影响深远!
我们将对老师们的感恩,化作我们的一粒粒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普及传播民族音乐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亲爱的老师们,愿您们健康快乐!亲爱的同学们,在音乐之路上我们依然并肩前行!
---25期葫芦丝考级指导教师研修班 齐健
六十年一个甲子,何维青先生的不懈努力,推动了中国葫芦丝艺术的纵深发展,这门民族器乐在北京已走进小学生的课堂,民乐是民族的精气神,衷心祝愿何维青先生的艺术人生常青!祝愿中国葫芦丝巴乌事业更加兴旺辉煌!
2020-6-12
作者简介:
刘洪云,退休前国营企业高级政工师,现为北京葫芦丝巴乌协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