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车 站
车 站
作者:栾桅


上世纪六十年代,父亲和母亲都在一座山城工作。由于不能带孩子,我从三岁多,就开始寄养在姑姑家。每年临近春节的时候,不是父亲来看我,就是姑父带上我去山城看父母。六岁之前,也就是上小学之前,我没有印象,去看过父母。可能是年龄小,走不了路。

在我的记忆里,我九岁,我弟弟六岁那年,在姑父的带领下,去了一趟山城。

为了在客车到达之前,赶到车站,我们凌晨4点多出发,步行12公里,翻过几座山坡,才到了一个叫矿山镇的车站。说是车站,就是一个空旷的地方,客车能掉头的地方。还有一间小房,有一个卖票的人。

因为是冬天,六点多钟时,天还没有亮。客车从一个县城发过来,在这个停车场,转了个圈,掉了个头,我们和其他的几个人一起上了车。车上已经有几个人,可能是从来时的半路上的,担心回去时没有座位了,提前占了座。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摇晃,我和弟弟都被甩的晕头转向。因为个子低,只能看到其他人的腿,也不知道汽车在那里停靠。好在没有吐出来,说明我们没有晕车。客车大概在8点多钟,摇摇晃晃地开进了县城的汽车站。这个汽车站还不错,有一个候车室,可以暖和一阵。等车的人很多,有木头条制作的长椅子,但没有座位。和候车室顶着的还有一排瓦房,七八间房都亮着灯,好像是工作人员办公住宿的地方。停车的院子里有积雪,还有雪融后的水,结成的冰。院子不大,停着两三辆大客车,有旅客上下车。这是我当时的记忆里,最好的车站了。

在候车室排队买票的人,排成了四排。客车通往东西南北不同方向,我们向西去山城。姑父排队买了车票,我和弟弟看着东西等车。好像过去了两趟车,都没有座,直到下午两点多了,才从出站口排队上了车。那时候,车站的秩序相当的好,没有一个加塞的,个个规规矩矩的。离开车站时,我还真有点舍不得,因为那里暖和。

客车一直走,走走停停。有下车的,也有上车的。经过一个个村镇路边的车站,大都是露天的。司机很好,不愿意让路人受冻,凡是能上车的,都挤了上来。上不来的,都满脸的愁容。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多少同情心,只是觉得自己能坐上车,也是不容易的。

父亲所在的山城汽车站到了,天已经黑咕隆咚的了。我们没有顾得上看车站的模样,就匆匆往父亲住的地方赶,因为已经一天没有喝口热汤了。

我们回家的时候,又是一个凄冷的早晨,夜色还笼罩着车站。熟悉这个车站,还是五年后,我到山城读中学。车站在山城的中心,规模不大,因为住着几辆始发车,停车场还是不算太小的。

中专毕业参加工作,被分配到运输公司上班,竟然和汽车站打上了交道。于是看到了市里的汽车站,比起县里的汽车站气派多了。不仅发出的班车多,像鱼群。而且乘车的旅客更多,像马蜂。在我经历的所有上个世纪春运过程中,“挤死人”的比喻,一点都不为过。

有了在运输公司工作的便利,也能为同学和朋友做点好事。那年在地区交通局工作的同学回县城老家,必须带上自己的自行车。我便给车站的同事说好,帮同学将自行车扛到了客车顶上。十多年后,这位同学专程开车到市里请吃饭,表达感激之情。我早已忘了这件事,因为我曾帮助过许多人往客车顶上扛过自行车,包括一个报社总编。

临近汽车站的是火车站,那里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场面,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虽然火车站管理比汽车站严格,但车站,几乎都是一个城市里最拥挤混乱的地方,没有之一。

那个时候,车站就是一个大社会的缩影。春运的时候,像潮水一样涌进车站的有携家带口的,肩背手提的,扶老携幼的,人们不顾一切,只有一个念头,回家!有丢了东西着急的,找不到孩子放声大哭的,被偷了钱包回不了家的,慌张之中坐错了车的,因为拥挤加塞打起架的······形形色色的人,千奇百怪的事,都让曾在车站工作过的人,一辈子难以忘怀。

一个在车站工作了30多年的女劳模深有体会的告诉我:她30多年没有过过一个和家人团圆的春节。当正月初一的晚上,吃上家人热了又热的饺子时,望着家人热切的目光,几乎都是眼泪和饺子一起吞下的。现在她退休了,脑海里还装着过去人山人海的场面。这几年客流急剧下降,人们选择了不同的出行方式,想起当年车站的红火景象,车站已经难以再有辉煌了。说着说着,一脸惆怅的她竟然有些伤心,悄悄的流泪了。

工作关系,我开始更多的去往各地的车站、省城的车站,去往首都的车站。

许多车站从市中心迁出来,置身于新的城市枢纽处,还有的高铁站、公交站、地铁站、长途汽车站交互链接,极大地便利了旅客。

那一年去省城的车站,比我们的车站气派多了。10多层的高楼,能停上百辆客车的车场,规范有序的乘车秩序,和火车站连在一起,让我心里很骄傲了一番。前几年还去了西安、太原、济南、合肥、长沙的汽车站。长沙西站的汽车都泊在高楼里,真是一道风景。

那一年去北京,因为不知道北京有北京站、北京南站,该去北京南站上车,结果去了北京站,投错了门,误了火车,只好在北京多待了一天。妻子前不久因没有看清楚车票上的车站,习惯去北京西站坐车,差一点误了应该去北京站坐的火车。现在一个省城就有四五个汽车站,两三个火车站。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更是有更多的汽车、火车站。不用说还有密如蛛网的地铁站、公交车站、轻轨车站等等,车站的发达,已经见证了城市的发展。

还有车站的功能,当初就是购票乘车。而如今已经成了吃、住、行、购、娱乐、健身等多功能一体化的场所。当然还有更细致入微、温暖如春的服务,成了一个城市靓丽的名片。

八年前,我有了私家车,到车站坐车,包括去火车站坐车的机会渐渐少了。车站的印象也渐渐开始模糊了。再加上更多的是来去匆匆,几乎没有了候车的时间和空间,车站已经不在心中成为一种期盼和标志了。有了网络售票和定制客运,车站好像陡然进入了千家万户。车站功能在减退,又仿佛在转化。时代的车轮一刻不能停下来,车站的形态就一刻不能固定下来。任何事物都有开始和终结,生命是这样,记忆也是一样。

在我的记忆里,车站可以是一个空旷的停车场,可以是一座城市的坐标,亦可以是一座城堡一样的世界,还可以是一个时代的影像纪录片。但无论是何种形态,都让我们的记忆丰富储藏。因为我们经历了这个时代,经历了时代的变化,经历了从苍凉贫瘠到繁荣富强。





【责任编辑  卧龙令】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德裕古镇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