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涩怀天宇,年暮寄乡愁。
那个冬日,数九寒天,我踏上了归途。
尽管已离开故土四十余载,但那颗滚烫的心,还是怦怦直跳,小有激动。一是回到了故里,这里有我的梦想,我的牵挂,难以割舍,终生挥之不去;二是肩头有担子,要追寻书法大师欧阳中石先生的足迹,寻寻觅觅,想挖掘点什么,自为作家,更想写点东西,以示对这位前辈、同乡的思念。
欧阳中石,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博士后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当代集文学、哲学、诗词、曲赋、音韵、戏剧、书法、绘画等诸多学科为一身的著名学者和大家。
泰山脚下,肥城市文阳镇西徐村。
夫子出生于此,得益于此。
《忆儿时》,大师的那首七律,时时敲打着心坎:
“望山街上曾初度,五马荘前母教深;
府学犹存鞭下血,蘭陔未忘座边针;
东廊母忆张衡颂,北阁长求孔孟心;
多少年来乡梦暖,儿时故迹默追寻。”
言之真切、深厚,故土难离。
一路追寻,一路沉思,一路访谈。
公安民警,乡村干部、街坊邻居、机关领导,文化学者,亲属家人等等,收获满满。
西徐立村,传说很多。据《徐氏墓碑》记载,冀北一徐姓人家从外阜迁来,祖祖辈辈,繁衍生息,故有此名;还有言,昔日康熙皇帝沿京杭大运河南巡,山东境内,改道曲阜拜祭孔子,在此遇雨,下榻古延庆寺,后人称之为“熙宿(XU当地方言)”。
受大师熏陶,现在的西徐村,文化氛围浓厚,是一种弘扬,更是一种传承。
红门黛墙,院落整洁,“欧阳氏家祠”几个大字悬挂门楣,甚是显眼,那是中石先生所题。
西徐村人曾言:村里随处可见中石先生的笔迹。建起了文化书法广场和乡愁记忆馆;成立了农民书画院,近三千人的村庄,书法家就有六十八名。中石夫子说过:“老家是他永远的牵挂”。多年来,他坚持精神育人,文化扶贫,出资建校、办学;搭桥、修路,成立中石教育基金助学会,资助困难学子五百多人。目前,西徐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泰安肥城,这座文明之城,也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唐代诗人李中有文:“早思归故里,华发等闲生”。
中石先生从小依泰山而居,深厚的文化根脉,琳琅满目的石刻碑文,天贶殿里的壁画,皇帝封禅的浩荡场景,时时浸润、印记到他的灵魂深处。
学界泰斗、号称国宝的季羡林先生撰文,书法大师、 中石夫子所书的《泰山颂》,将泰山的气势恢弘、文化底蕴、尽收眼底,融入笔墨,以传后人,为家乡父老所称颂。
走在采风的路上,我回味着肥城佛桃的甘甜,被誉为“群桃之冠”,夫子曾赞美:硕大凝甘露,鲜肥结玉脂,蟠桃王母宴,无此不成仪。
那年那月,我在京城求学,聆听先生的教诲,孜孜以求,受益终生。
斯人已去,风骨永存。
今日拙笔小文,这是一种敬仰,也是一份感怀。
作者:关成湖
全国公安作家协会会员
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河北省采风学会理事
河北省人大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
谛印中国文化艺术网文学顾问
2021年元旦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