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远的记忆
在讲述《红色北京》时,我觉得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我最早的记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苍劲大字早已印在心间!那时我才七八岁。
那年春天,我们顺城街第一小学的少年先锋队大队,在纪念碑前为我们新入队的同学举行了隆重的入队仪式。这已经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事情了。
那天我们都穿着蓝裤子、白衬衫整齐地站立在纪念碑前。随着《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唱起,随着大队辅导员嘹亮的嗓门宣布:授红领巾仪式开始,大队鼓、小号手们一起奏响了震天的乐曲。这一天我光荣的戴上了红领巾是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这一天我第一次宣誓还是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
我记得白衬衫衬着红领巾是那么鲜艳,红领巾在胸前飘扬让我是那么自豪!
记得那天入队仪式结束后,大队辅导员领着我们刚刚戴上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排队依此登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台阶,并向我们讲述了十幅浮雕的含义。从那时起这纪念碑的雄伟、人民英雄的形象就印在我心里了。
现在来到纪念碑前,仰望纪念碑碑身正面镌刻着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和背面镌刻着由毛主席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仍让我心潮澎湃!我默默读着这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站在这里极力回想着当年大队辅导员为我们讲着碑文的含义。虽然我听不大懂,但我知道这是毛主席为纪念先烈们而写的。碑文是纪念碑的核心和灵魂,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浓缩,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幸福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真实记录,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与精神价值。
那时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南面还是一大片常绿的苍松和翠柏!
二、碑文起草和撰写
1949年9月30日,就在开国大典的前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修建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傍晚6时,毛主席率领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碑的奠基典礼。毛主席宣读了纪念碑的碑文,之后又亲手执锹,挖下了第一锹土,接着全体代表挥锨铲土。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奠基。
1955年6月9日,毛主席为纪念碑正面的碑心题写了八个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恩来负责书写毛主席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起草、并在纪念碑奠基仪式上宣读的碑文。
今天瞻仰周恩来书写的碑文,是既秀美隽永,又刚劲有力。
三、碑文的主题
这篇简短的碑文,倾注了对人民英雄光辉业绩的深切缅怀;高度概括了中国一百多年来革命历史的全貌;全面系统地描绘出不同时期中国人民革命的斗争历程。既为整座纪念碑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纪念碑设计和建设确定了时代主题。
首先,概括了中国自近代以来为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断奋斗的光辉历史。碑文中“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就是从1946年到1949年间的革命历史;“三十年以来”是指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到1949年三十的历史;“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整个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奋斗历史。
三个不同历史时段,彼此呼应,层层递进,构成一幅近现代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碑文的核心正是抓住了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强盛和人民共同富裕,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和广大群众为救国而不懈奋斗、艰难探索的历史;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领导中国人民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胜利的这一主线。
其次,由近及远,立足解放战争,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时代特征。碑文独特的叙述方式首先从解放战争讲起,然后是从五四运动,最后才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因为这正符合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面对强敌和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而真正能担负起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历史使命的就是中国共产党。
四、碑文的风格
一是气势如虹。凡是读过毛主席文章的人,都能感受到他那种高屋建瓴、大气磅礴的风格与气势,这种气势在他一生的文章中是贯彻始终的。这篇碑文就是一例。通篇气贯长虹,一泻千里,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的博大胸怀。
二是点石成金。在碑文中,毛主席从三段历史中提炼出最终的评价,浓缩成一句话,即“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从而成为经典,因而具有普遍性、永恒性的意义。
三是突出人民。毛主席的“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这一光辉思想,淋漓尽致地体现在碑文中。三次接连不断用“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就是为了纪念无数的革命先烈,就是彰显民族精神的最好体现。
2021年5月2日
责任编辑:赵献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