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北京站,曾是一段怎样的记忆啊!——红色百年
北京站,曾是一段怎样的记忆啊!——红色百年
作者: 马占顺



                                                (此图是文作者在公交车上用手机拍摄)

一、初识北京站

     位于建国门内的北京火车站是1959年国庆北京十大建筑之一。从外观看北京站,是民族形式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浪漫主义的建筑。“它在总体布局上,采用了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对称结构,中央为高34米的双曲扁壳大厅,两旁钟楼高43米,东西两翼角楼高30米,既有集中,又有分散,还有南房、北房和东、西两厢的庭院式布局。”

     我第一次见到北京站是在上个世纪的1964年春天。父亲因为调到北京工作,我们全家乘坐火车从旅顺转道大连来到了北京。第一次从北京站的地下甬道出站,一出站往前走不了多远就看到北京站的雄姿,就像一个傲人的男子汉挺立在这里。

     好美啊!北京站顶上的两座八面的大钟屹立在“北京站”三个大字的两旁,金黄色诱人的琉璃瓦镶在北京站的屋顶上。

我还纳闷呢:“怎么车站的正门在建筑中间,我们居然走过地道似的甬道就从最东边的出站口来到了北京站的面前?”那时的北京站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大气、漂亮和安静!站前广场上除了下车的一些乘客匆匆离去,就没有像现在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场面,只看见几辆有数的黑颜色轿车停放在宽阔的广场中,作为当时的“出租”。
     “东方红、太阳升……”突然一道悦耳的钟声敲响了!飘向四方,回荡在广场上空。这钟声来自哪里呢?我不得而知。于是赶紧问父亲,父亲指了指北京站楼顶上高处的大钟告诉我:“是那儿发出的钟声啊。”我仰头望去,看看还是纳闷:“怎么没有人啊?”父亲又说:“这是电子控制的。到了钟点这大钟就会自动发出声音。” 那个早上我听着大钟“当当当”地敲了九下,最后时针准准地指向了九点。这是我最初见到的北京站。
     第一次离开北京站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在“我们都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历史背景下。我们跟着父亲离开北京还是在这北京站。

     当乘坐的绿皮列车开车启动的一霎那,车厢接缝中悬挂的小四方盒子的喇叭传出“亲爱的朋友,你们就要离开北京了”的声音时,我的内心又是一片茫然!怎么在首都还没有几年,我就要告别北京了吗?其实坐在绿皮火车上随着“咣当咣当”带有节奏响的车轮飞转,我的心还在北京、还在北京站、还在西单!



二、北京站的建设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中央设想在北京建设一批重大建筑工程,就是说的“国庆十大工程”。北京火车站是其中之一。从网上廉正保先生写的《建筑专家陈登鳌:1959年“国庆十大工程”之一北京火车站是他主持设计》中得知:
     “因为肩负着献礼的重任,所以北京火车站采取边设计、边施工、边改进的方式进行作业。陈登鳌和大家一起,精益求精,攻坚克难,解决了一个又个棘手问题。在车站平面布局的设计中,设计者结合城市规划、流线组织和功能分区等要求,采用了以中央大厅为中心、左右分设两个内庭院的对称布局形式,并按照客流量大、流动频繁的特点,采取主体交叉的流线组织形式,使各方旅客不会出现互相干扰的情况。而将传统的琉璃瓦顶钟、塔楼、两边琉璃女儿墙、中间琉璃马头墙与中央大厅上35m×35m的预应力大扁壳相连接,充分体现了民族传统,又鲜明显示了现代风格。”
     “陈登鳌回忆:1959年3月和9月,周恩来总理先后两次来到北京火车站工地,现场听取工作汇报,不仅问车站的规模多大、大厅多大,同时指出,不可搞得过大,要注意节约。他嘱咐设计及施工人员,要细心,不要出差错,要搞好建筑质量,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在原来的设计中,东西两侧的尽头没有塔楼,了解到车站有200多米宽,周总理说,这样长的建筑,东西两侧似乎要有两个高起来的塔楼好一些。建筑师研究后认为,加上两个塔楼确实更好看。遵照周总理的建议,马上修改方案重新进行设计。建成后的北京站大楼,庄重、文雅、大方。”
      廉正保先生写道:“陈登鳌回忆:1959年9月15日凌晨,毛泽东主席来到北京站工地现场,将车站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的主要部分仔细看了一遍。上下楼梯时,他谢绝搀扶,执意自己走楼梯。陈登鳌汇报了北京站工程设计的主要情况和设想......”

     据可靠资料:北京站是在1958年11月开始设计,到1959年1月20日开工,当年的9月10日就竣工了,9月15日就开通运营!这不到十个月的施工期啊!况且还是在隆冬开工,加上我们国家还是一穷二白。我想这是对设计者和建设者们多大的考验啊!北京站书写着那个年代建设者们多么豪迈的情怀啊!



三、春运的压力
      我在网上找到了新华社记者在2018年2月14日发表的《北京火车站:40年光影里的春运记忆》这篇文章,文中说: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春运,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恢复了高考,让中国人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有了更多职业选择和迁徙自由。”
     “1988年,春运从1月18日持续至3月20日,共63天,成为春运史上时间最长的一年。这一年,务工人员迅速增加,全国每天有70万人站着乘火车。”
     “1993年1月16日,北京站上车旅客人数超过16万人,创春运历史纪录。这一年,北京西客站开工兴建,首都机场高速公路通车。”

     1996年1月21日北京西站建成通车,才缓解了北京站春运的巨大压力。

     要知道从1978年春运开始这一年,北京站可是独自挑起了通往各省(市、自治区)快速列车18年的巨大压力啊!打工回家的人们,在春节前为了买张火车票要排多长时间的队啊?

     “1998年的春运人数远远超出了以往各年。这一年,春节第一次放假7天,客流叠加,超过了18亿人次。”
     “2008年的春运,在与天灾的搏斗中,无数普通人变得伟岸而坚毅。在抗击冰雪灾害的过程中,有一些名字让我们百感交集,有一些面孔让我们难以忘怀。我们重新认识了亲情、友情和爱情。在天灾面前,我们总是众志成城,同舟共济。”
     2011年我国建成了世界上里程最长的京沪高速铁路,线路全长1318公里。从北京南站出发。北京站的压力又应该减少些了吧。
     “2018年,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29.8亿人次。四十年间,春运规模不断扩大,出行方式不断丰富,团聚方式更加多元。”
     

     站在北京站大厅,向上望去是一个巨大的穹顶,相当壮观。那年当我第一次离开北京前,在站里见它就被震撼!从那时起北京站这个顶,始终印在我脑海里了。
     七十年代,我对北京站的印象最深。1972年初我跟着探亲的哥哥从父亲的五七干校回到北京,是在北京站;后来我参军入伍又是从北京站出发的。

     那个年代的人们不像现在手里有钱、还有时间说走就走。要知道你就是有钱,没有进京的证明也无法领略北京站的尊荣!要知道我们小时候坐趟火车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情!

     那时,我几次进京出京都是在北京站,让我永远值得回忆啊!(图片来自网络)

     2021年5月8日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在军营里上厕所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