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传说故事 > 我讲龙故事:虬与猕猴
我讲龙故事:虬与猕猴
作者:韩中清

       改编:韩中清

       人生诚信胜于天,欺诈言行化野烟。

       日照浮云皆溃散,阳光明媚见清泉。

“猴欢马跃为大地回春祝福,虎翼龙腾给神州崛起壮威。”这是一个以动物作譬喻的寓言故事。有一对虬龙夫妇,雌虬贪婪想吃猕猴之心,雄虬为讨雌虬的欢心,来到优昙婆罗树下,设计诳骗在树上的猕猴过河,妄想害其命取其心。谁知计尚未成,得意之中暴露了天机。聪明的猕猴只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方便”为由,诳骗虬龙,终于脱离虬口,回到了他可自得其乐的天地——优昙婆罗树上。
    类似的题材又见西晋竺法护所译的《生经》中的《佛说氅猕猴经》,与此篇相比,文字较简,也别饶情韵。只是 “猕猴心”成了“猕猴肝”。佛经中这样把动物人物化的故事很多,尤其是我们以上提到的 “本生经”类中。看起来是动物的奇特遭遇和悲欢离合,但说的是人类的语言,做的是人类的事情,会让人越琢磨越觉得有道理。例如,读完此篇,我们会很快把虬龙夫妇与现实生活中贪婪、狠心、恶毒的骗子联系起来; 从顽皮、机智的猕猴身上,人们所得到的启示是: 不能随便听信别人的甜言蜜语,不能贪求得不到的东西,若真的“心无定”,“狭劣愚痴”,“少见少知”,是很容易上当,而且会有生命危险的。
    这是一个佛所说的故事。释迦牟尼因为传教弘法的需要,随意取拾,随时讲说当时流传于古代印度、尼泊尔、锡兰、大月氏等地的民间传说,他把自己所要说的道理贯串其中。这些故事如同美好的诗篇,通过故事中所孕含的道理,以引起人民信仰。这是佛经文学中常见的形式之一。
    释迦牟尼是佛,同时又是语言大师,他有着极高的语言艺术,朴素单纯,真挚动人。《虬与猕猴》一篇就是很好的一例。无论是形容雌虬一心想吃到猕猴心的那种执妄,还是记录这对贪心的虬龙夫妇间的对话,都历历如绘;更精彩的是描述雄虬去诳骗猕猴渡河的情景及猕猴幡然觉悟后所采取的行动,乃至最后这二位——骗者与被骗者所说的偈信,处处都体现了这位语言大师驾驭驱遣语言文字的功力。
    当然,释迦牟尼佛讲这些故事的目的是为了宣传他要说的道理,是为了弘法传教,所以当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在他座前合掌静听的善男信女娓娓叙完一个故事以后,他会马上点出他譬喻的对象,又回到原来的题目上,于是大家都明白了他的意思。这样,他的真正的目的就达到了。那么,佛为大众们讲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之后,他真正要说的是什么呢?他告诉那些善男信女:那个大猕猴,就是他自己的前生。而那个想尽了办法,用尽了伎俩来诳骗他的是魔波旬。魔波旬是佛教传说中的魔王,欲界六王之一的“他化自在天”之主,他常常带领着他的魔兵、魔将、魔子、魔女到人间破坏佛道。这个故事中的事件就是如此。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佛是一个伟大的“觉”者,他不但自己觉悟了(自觉),而且还要启迪他人的觉悟,这种觉悟已经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所以,他每次都能击败魔的欺诳、捣乱,去继续进行他的伟大的普法渡生的事业。

尽管在这之中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有些故事更是过分地宣传了“轮回”、“因果报应”等思想,但释迦牟尼作为一个出身于贵族的王子,他舍弃了世俗的富贵尊荣,满怀宏愿,为人说教,成为佛教的创始人,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宝藏。应该说,在古代他是一个伟大的有良心的人,在他所说的这些故事中,显现出他巨大的影子。而在现代,我们也能通过这些精彩的小故事,去汲取古印度佛教文化的精华,去领会释迦牟尼作为一个实实在在佛教创始人的伟大人格。(来源:据可可诗词网资料改编)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下一篇] 我讲龙故事:世上真有龙吗?

[上一篇] 我讲龙故事:谪龙的传说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