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雄壮的歌声,回荡在那片红色的土地,心潮澎湃间,天际永恒。
冉庄,这座冀中小镇,因电影《地道战》而闻名于世。
说心里话,早就想来这里看看。不仅少年、青年、甚至于不惑之后,都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曾对她有种情怀,也可以说是魂牵梦绕,铭记于心。但由于种种缘由,一直未能成行。
岁月沧桑度百载,钟声回荡绕古槐。
百年之变,天翻地覆。按照“好好采风”的指示,来到这里,学习党史,净化灵魂,不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初心之路。
游人如织,别有洞天。
电影《地道战》,是一部战争历史纪录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从1966年元旦上映后,曾风靡于世,创造出30多亿人次的观看记录。
是一部活教材,更是一把启迪人生的金钥匙。
回望历史,怎能忘记。
1941年的秋天,日军疯狂进攻,冀中人民遭受刧难。在共产党领导下,“反扫荡”行动迅速展开。智慧的河北人民,依据平原的地势特点,实践、总结出了打游击战、地道战的战法,在以保定为直径的130多公里的大地上,挖掘地道一万多公里,涉及村庄8000多个,真乃家家有阵地,地道连成片,神出鬼没,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高传宝、高老忠、赵平原……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英雄形象,浮现脑海,使人想起曾经的战争岁月。
那日,我目睹、穿梭于弯弯曲曲的地道中,有的狭窄黒暗,仅一个人能侧身穿过;有的宽敞亮堂,能多人围坐开会、吃饭;这边有“猫眼”能观察地面上的行动;那边像地下碉堡工事,能伸出枪支射击、歼敌……简直就是地下迷宫。
我暗暗佩服,勤劳、聪明、能干的父老乡亲。过去、现在、或者将来,那都是一种大智慧。
《司马法》定爵有文:“凡战,智也。斗,勇也。陈,巧也。”
他们就是利用这些法宝,淋漓尽致显神通。
走出了地道出口,抬头望去,映入眼帘的是那颗古槐树,还有那口褐色的老钟,仍旧挂于树干之上。当年,为了打击日军,保护民众,情急之下,一次又一次敲响的这口老钟,是抗日的见证者。如今,它经历了风雨沧桑,像一位古稀的老人,留下的是年轮、弹孔和不朽的风骨。
据当地老人讲,1965年拍摄电影时,这颗古槐曾经枝繁叶茂,但拍摄完成后,它也就逐渐凋零了,好像已经完成使命,退出历史舞台。如今,只剩下干枯的几支枝枝桠桠和几近光秃的主干。
我走在冉庄的抗战路上,看到乡亲们,有滋有味的咀嚼着那香酥薄脆的抗战饼,哼着那熟悉的抗战歌曲,仿佛又听到了古槐树上那口老钟,发出浑厚有力的“哐——哐——哐”的声音。眺望北方,似乎又耳闻,那新时代的集结号已经吹响。
2021年6月19日
作者关成湖
关成湖:全国公安作家协会、河北省作家协会、中国铁路作家协会、全国铁路公安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河北省人大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谛印中国文化艺术网文学顾问。
上世纪80年代,新闻文学作品散见于全军及全国各类媒体,至今笔耕不辍,并有文集出版。先后在部队和公安部门工作,历任排长、连队指导员、秘书、派出所教导员、警卫支队副支队长、政治委员等职,三级警监警衔。专职服务保障党和国家领导人安全,随身警卫工作十几年,忠诚于本职,时而于忘我。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张行方系列文学作品欣赏之——相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