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文艺名家 > 为书求得“净静境”,寻真归一陶性情 ——书家傅殿川的艺术世界
为书求得“净静境”,寻真归一陶性情 ——书家傅殿川的艺术世界
作者:萧依




       付殿川, 1963年生于唐山。号清和堂主人、海阳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隶书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河北省书协省直分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

      付殿川爱好广泛,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大学期间,加入河北大学“三余书法社”,师从赵逢明、宁延、熊任望、陈椿元等老师,还曾得到欧阳中石等名家指点。工作以来,在繁杂行政工作之余,以平静的心态默默地吸吮着传统文化的营养,儒释道均有涉足,对老庄思想和佛学颇有研究,并将研习书法作为提升和修行的桥梁。其书法从临习唐楷入手直追晋汉,崇尚古朴典雅和空灵的境界,尤喜清劲、典雅、潇洒、飘逸的晋代书风及秦汉的质朴。其书法以帖学为主,取法大王的主体精神,加以宋代书风的意趣和现代社会的意识,追求自身风格和心性的流露,逐渐形成了自然俊雅,清灵毓美的书风。






    绢净画卷、徐徐展开;豁朗书阁,宁静雅致;儒释道阐书家之智,“净静境”求书法之妙。走近书家傅殿川,感悟澄澈归一的书法智慧…...


傅殿川,号清和堂主人、海阳人,1963年生于河北唐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中国书法院副院长,河北省书协省直分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殿川先生长于贫瘠却多重文艺之花盛放的年代,加之父辈师长的重墨擅艺,自幼酷爱笔墨弦乐之事。及长,笔墨绵延,触类旁通,兼爱诗书画艺,闲练气功养生,对儒释道颇多涉猎。大学期间入河北大学“三余书法社”,师从赵逢明、宁延、熊任望、陈椿元诸师,并得欧阳中石等名家笔墨点化,常常废寝忘食、众眠而独醒习书。后百艺诸文,“理入正行”,又逢书法大家旭宇先生之鞭策,乃至事务庞杂仍挥毫不辍、心魂系之。初书自唐楷入手直追晋汉,尚古典而夙空灵,尤喜晋之清逸、汉之质朴,其作品以帖学为主,取法大王,辅以宋墨意趣,融汇性情心志,加之旁通老庄佛学——儒家之正气,道家之清气,佛家之和气,同参共悟,浑然糅入笔墨,渐成自然俊雅、清灵毓美之书风,书家造诣,亦愈显精进。一言以敝,其书有三求——书作务求“干净”、书心务求“宁静”、书理务达“至境”。书者,陶情归性,返璞归真之好,书达至境,“不二”法门 ,“归一”是也。


一曰:书作务求“干净”。旭宇先生评殿川作品:如“春风拂面”“新柳翠堤”“雁过天野”——“清新与雅逸、灵秀与古朴、沉稳与爽快扑面而至”。风骨至此,与其艺术追求息息相关,先生概括其为“干净”二字,并对此境极为会心,他认为:“书法是漫长心路的自然写照,更是一个人综合心境的外化和体现。”在此艺术追求指导之下,先生书作旷达处笔墨利落、勾画间明朗畅达,雅致素朴,宛若幽兰,美感务求“空明澄澈,不惹尘埃”,“净雅”之感是欣赏殿川先生书作的一致心得。中国书画素以自然、率真、纯净素朴为最高境界,虽都曾高度程式化,又间杂诸体百家、怪奇异变,又或自辟蹊径、世俗附会种种,但最终以无为法而高,以“清水出芙蓉”为美,以造作、假饰为病,凡此种种,都是艺术至成熟后的美学境界,




二曰:书心务求“宁静”。琐事诸务、红尘喧嚣,又有功名利诱、世俗困扰,使书山之路“怪石累砌”“书心不古”。 书者,心画也,书作与书心一致,书作是书心的外化形式,唯有一颗不为外务困顿、不为功名利诱,“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的宁静素朴的“书心”,方可成就一位高古畅达、宁静高远的真书家,唯有“宁静纯澈”方有高古之作想必是不争之实了。“心中无杂物,自然无尘埃”矣。


三曰:书理务达“至境”。书法艺术追求“挥毫忘我”之境,即:将个人的思想与情感彻底融入到笔划之中,以期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具体到实践,这不仅是艺术追求的至境,更是为人品格上的至境。欲达此境,只是单纯的“勤练几笔”,又或者只是“习书从文”“附会风雅”断然不可。书法至境是一场“化理入行”、“化形入心”、“化繁为简”、“化多为一”、“融情入性”、“返璞归真”的漫长过程。儒家之“坐忘”,道家之“无我”,佛家之“入定”皆是书法至境在儒释道领域里的同理之证。达磨大师云:“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过两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然舞文弄墨者多,粗浅知“理”者众,而兼顾“理入正行”者,寥而无几。唯有践“书理”入“书心”并一统“书作”,万物归一,性情归真,方达书法之至境也。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书法作品则是一种宁静和慈祥,同时又是一种耐人寻味的祥和场性。




三求之外,殿川先生反复强调“修行”二字,挥毫为书之路,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吾必上下求索,乃有所成。而“修行”首先是要寻求古人之状态,追摩古人之经典,继承古人之精神,然后汇之于心。然书为心画,性情之好。性,天然也,情,心志也,为书,性情而合一、动静而合一、天人而合一,则可返璞归真,勇达至境,才能有己之面目出现。纵书山有路,多艰难险阻,每逢困顿,辗转反侧蹙眉思索不得要领,若笔墨弃掷、迁性移情,虽困顿暂蔽、终无所得,守恒“不二”、方得“法门”;期有所成,皆在“修为” ——于歧路中谋突破,于柳暗处觅花明,书墨之妙趣,尽藏求索之途中。


理入正行、守一不二,如是精进,大道可期。

[下一篇] 殿川印象

[上一篇] 一批古典名著译注工作者简历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