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第一天,一向静谧安宁的居住小区顿时热闹起来。孩子们刚刚结束了今年上半年紧张学习考试后,就像一群冲出笼中的小鸟,在小区内欢快地奔跑玩耍着。几名男孩子手持玩具枪械和棍棒,模仿着电视节目中的战斗场面,正在互相追杀打斗。还有一群年龄稍大一点的男孩子,骑着自行车在小区的马路上你追我赶,俨然就像一名名赛车运动员不顾一切地追逐着。几名女孩子仨一群、俩一伙一边漫步轻谈,一边欣赏着绿荫掩映下盛开的五颜六色鲜花。孩子们的追逐喊叫声、嬉戏打闹声,家长们的阵阵欢声笑语,构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线,给晚霞映照下的夏日小区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晚饭后,我带着外孙也来到了小区中心活动广场,拿着刚从网上购买的铁环推了起来。外孙今年已满12周岁,正在上小学五年级。外孙个头虽然已经长到了一米五多,就跟一个大小伙子似的,但推起铁环来却显得笨手笨脚,极不协调,不是东倒西歪,就是摇摇晃晃,要不走不了三五步铁环就“躺倒停止不前”开始了“罢工”。气得外孙直跺脚,引来周围观看的人们一阵阵哄堂大笑,使外孙极不好意思。见此情景,我急忙当起了教练,耐心讲解起推铁环的动作及要领。一边讲解,一边示范,一边手把手地跟着外孙推着铁环跑了起来,口中还不停地喊着抬头挺胸向前看,加油!加油等一些鼓励话语。
要说外孙的悟性还是极强的,经过几个回合摸索练习,外孙就基本掌握了推铁环的动作要领,虽然推起铁环来还有些不够娴熟自如,但直线距离走上百八十米还是没问题的。看着外孙用辛勤汗水换来的点滴成绩,我和外孙的脸上也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推铁环也叫滚铁环、推铁圈、滚铁圈等,虽然叫法不一,但都是同一个游戏项目,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男孩子们的炫技“专项权利”。那时候拥有铁环就如同现在的孩子带着滑板上学一样,非常潇洒风光。那时侯孩子们的铁环大多都是家长帮助制做,从废品收购站找来一根铅笔粗的废钢筋,卷成直径三四十公分左右的圆环,铁环套上五六个硬币大小的铁圈,再找焊接工叔叔帮忙把铁环接口给焊接上,这样一个经济实惠的铁环就大功告成了。孩子们推着刚刚做好的铁环激动地一路向前跑去,身后留下了一阵阵“哗啦、哗啦”铁环摩擦声,引得周围的人们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我的童年就是伴随着推铁环而长大的,每天清晨,迎着徐徐升起的朝霞,男孩子们仨一群,俩一伙推着铁环从各自家门走了出来,一边说说笑笑,一边推着铁环,欢快地向学校走去。课间,孩子们依然推着铁环在操场上跑来跑去。放学后,一群群背着书包的男孩子,推着铁环奔跑在大街小巷,穿越过一排排狭窄幽长的铁路家属宿舍胡同。那时候,从来没有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的现象,都是成群结伴自行回到家中。男孩子只要推起铁环就高兴地忘记了一切,大铁环摩擦小铁圈发出的“哗啦、哗啦”的声音响成了一片,一个个孩子就像打了胜仗、凯旋归来的勇士,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其场面颇为壮观,引得过路行人纷纷驻足观看。
说起推铁环,在我的同伴中还有很多的“能人高手”。有的孩子不仅在不足一尺宽的河堤沟沿推而不倒不掉,而且还有的能在横放的水泥杆上推而不倒,甚至还有的能在废弃的钢轨上推而不倒不掉。此外还有左右开弓、双手自由自在各推一个铁环的,还有的可以越过水坑的,还有的可以连续越过几个障碍物都不倒地的。真可谓人人“身怀绝技”,个个“大显身手”,每个人都有很多的“拿手绝活”,其场面就像杂耍马戏团在做精彩表演,令人眼界大开,赞叹不已。
最为开心快乐的是夏日黄昏,闷热的酷夏没有一丝凉风,大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一手摇着蒲扇,一手提着马扎或小板凳,汇集到小巷胡同口一边喝茶乘凉聊天,一边观看孩子们推铁环的技能表演。我清楚的记得,那时我们进行两种比赛,快速比赛是在一条大约100米长的泥土马路上,看谁最先到达终点。孩子们一字排开,一声令下,就像脱缰的野马,争先恐后向终点冲去,中途铁环不能倒地,倒地算是违规,就得自动退出比赛。在那物资极为匮乏的年代,每次比赛获奖者都不给予奖励,只让最后一名输者在众人面前唱上一首歌曲或讲个逗人小笑话。也有输者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讲小笑话,干脆就让他模仿学叫一些家禽动物的吼叫声,逗得大人孩子们捧腹大笑不止,也算是达到了对输者惩罚的目的。接着孩子们又重新开始了下一轮的比赛,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有输有赢,好不开心。慢速比赛,是在一条10米左右长的胡同里,看谁推得慢而不倒,倒地者算输。慢推但不能停下,最后到达终点为胜。虽是高温酷暑的夏季,但孩子们一点也不嫌热,推着铁环跑来跑去,累得满头大汗,仍乐此不疲。
我的童年,虽然物质生活比较匮乏,没有现在孩子有那么多的电子玩具,也没有电视、电脑、手机,甚至连收音机都没有,但孩子们却从不缺失生活的情趣和玩耍的乐趣。他们都具有坚强刚毅、勇敢泼辣的性格,在艰苦的环境里都可以寻找到自己开心的乐园。
童年的乐趣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深深地刻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永远忘记不掉,挥之不去。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运用之妙,存乎于心——《道尔顿教育计划》之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