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我们正在编辑《韩氏古今诗词精选》一书。从西汉、东汉、唐、宋、元、明、清年代选稿情况看,发现一大批诗词精英人物,以及先贤们的趣闻轶事。先辈伟大,姓韩光荣。让我们踏着圣贤的足迹,承前启后,聆听诗声词韵,高擎“韩”字大旗,阔步前进!
现在,请您欣赏(明)韩士英的作品与故事。
韩士英生于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后官至领兵尚书衔,晋大司徒,改大司马。其时,正值日本浪人伯颜入寇我沿海群岛。嘉靖皇帝召见韩士英,对其下旨:”伯颜狂悖,入塞侵略,卿可督师驱逐,以宁边圉”(yu)。明嘉靖年间,领兵部尚书衔的韩士英督师抗倭名将戚继光,转战沿海一带将入侵倭寇驱逐出境。嘉靖皇帝亲书“宫保尚书”匾额赐予韩士英。明嘉靖二年(1523)岳州知府韩士英重修岳阳楼,编刻《岳阳楼诗集》。现存其诗二首:
渡江恭拜读书堂,细雨斜风作意凉。
侵路尽教春草合,临池犹觉墨花香。
名于此地江山重,文岂当时日月光。
为问近年衿佩子,肯入遗躅可能忘。
《团山》
叽头常见一团山,今日何期此憩鞍。
暮雨下林声更急,江风入夏梦犹寒。
莲池回首空悲梗,茅屋容身欲正冠。
宪节晓来何处在,五云西北望长安。
嘉靖二年,韩士英九年考功满,因智斗宁王,又遇“举治行卓异”,升任岳州太守。而到了岳阳,韩士英最离不开的就是岳阳古城墙,还有古城墙上的岳阳楼。每当处理完公务,韩士英总是要来到古城上,看看他身后的岳阳城,默诵《岳阳楼记》,每诵一遍心中总是澎湃,会有不同的感悟。但这些时日,他澎湃不起来,在他的心中并无“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惬意,而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惆怅。
这个三国时期鲁肃的阅兵台,在开元四年(716)被张说改造成了阅军楼,气势雄伟了许多,除阅兵外,还增加了文人雅士登楼赋诗的功能,因而张悦改名为“岳阳楼”,即便多了风雅,张悦的岳阳楼仍然玉埋尘中。1046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寄《洞庭晚秋图》属好友范仲淹作记,范临图为叹,感而为赋,于文中寄托被贬邓州、抱负未酬的失意,唱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为世人敬重与膜拜。三层重檐的楼老旧利害,四柱横梁腐蚀斑剥,临江飞檐已经垮塌,盔顶大面积剥落,如意斗拱残缺,壁上的诗文已模糊不清。韩士英一层一层地查勘,一处处地细考。写下七律一首。
渡江恭拜读书堂,细雨斜风作意凉。
侵路尽教春草合,临池犹觉墨花香。
名于此地江山重,文岂当时日月光。
为问近年衿佩子,肯入遗躅可能忘。
他张榜公示了重修岳阳楼的告示,其手下同知、通判等,甚至一些县令都担心:如此兵荒马乱、饿殍遍野的当下,谁还有这心境来修葺这如此闲楼?!但韩士英没有把这修葺公事化,尽量说服豪绅出力出钱,自己也节衣缩食,抓紧岳阳楼的修复工作——“鸠工庀材”。
出乎意料,第二天府外就不断有工匠、民工来报名,向韩知府信誓旦旦道:“韩大人,你重修岳阳楼,是我们岳阳的荣光,我们也要尽一分力!”韩士英谢后,为难地说道:
“我没那么多银两付劳工费,还是等我筹足.......”
远近闻名的王木匠说:“韩大人,虽然你来不久,我们知道你是个好官!在这天灾人祸的世道,你减税免费,布设学堂,造福民众,惠及子孙;你设棚救济,组织抗灾,共度时艰;你说服富绅,捐款捐物,共抗灾难;你号召你的公人,节俭济人;你自己还素食减餐,拿出钱材,刻印子、书、经、集,你和你的府衙公人们,都在为我们大家做事,我们明眼人一看都知道。所以,我们不要工钱,只需要韩大人赏一口饭吃就行!”来人七嘴八舌地附和着:“对、对、对!支持韩大人就是帮助我们!”
韩士英还是不肯,继续说道:“你们也有家人呀,家人还盼着你们挣钱吃饭哩!”但大家坚持说,只要有口小饭吃就足够了。韩见此,便与同僚仔细作了研究,“工钱虽少,但我给你们记上,待后补还。”韩士英对工匠、民工们说。而这些人回答:“给工钱可以,岳阳楼重建也算上我们一份,我们全捐!”韩士英看着眼前这些朴素的民众,喜出望外,热泪盈眶,“多可爱的岳阳人呀!”于是,岳阳楼的重建工程紧锣密鼓展开了。
(原创:网上闲情茶话,本文编者有改动。)
[上一篇] 最迷人的色彩
[上一篇] 韩氏诗词趣闻轶事》之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