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童年记忆——挖耗子窝
童年记忆——挖耗子窝
作者:徐树仁


       老鼠,又称耗子。百度一下得知,这个称呼得追寻到五代十国时期,由官府设立的“雀鼠耗”苛捐杂税而得名。此物嗅觉灵敏、行动敏捷、昼伏夜出,对农作物有着极大的危害。家鼠尾巴较长,皮毛颜色较深,常在墙角等明处掘洞;地鼠尾巴较短,皮毛颜色浅一些,在田野里打洞生存。
        对付家鼠,人们常常以养猫、老鼠药、鼠夹子等手段对付;对付地鼠,常常用灌水、挖掘等方法收拾它。最常用的就是挖掘,因为不光是为了消灭它,更是为了启获它的赃物——储备的粮食。
       花生地里的老鼠窝最多,早秋就很常见。也很容易被发现,因为不仅有明显的洞口,附近还有大堆的土,称为“耗子山”。这时候借助浇地的机会可劲儿往里面灌水,老鼠受不住水淹很快从另一个比较隐蔽的洞口跑出来。被人发现上去就是一锹,顿时一命呜呼;有的从集上买点耗子药,放在鼠洞口附近,也可以将一窝老鼠连锅端。到晚秋时节,最常见的就是“挖耗子窝”了。
       带上尖锹,背上粪筐,去收获完的花生地里很容易找到耗子窝。碰上较细的洞口,几锹下去,老鼠现身,待它跑出来时一锹拍死。再挖几下,发现赃物——顶多一捧花生而已;碰上较粗的洞口,说明这是大老鼠,就要认真对待:先用柳条、桑条、高粱杆等插上试探有多深,再从四周根据鼠洞的深度开场,差不多时开始挖掘鼠洞。
       竖洞挖到底儿便开始了横的走向,有的狡猾的老鼠会把竖洞钻到粘土层下面,让人挖起来非常费力,有的甚至于要挖一人多深,一般都是一米左右。横着挖不了多久,老鼠洞就会分岔——有住室和储存间。用细棍一捅,如果插进去不长就碰上硬硬的东西,可能是储存间。把细棍插在另一个洞口,接着挖几下,便会出现“满管儿”或是“半管儿”的花生,抠出来扔到空地上晾晒。
        接着挖另一个洞口,过不久还会分岔,仍然是通往住室和储存室的区别,有的同时还会分出三四股。接着起获赃物,继续追踪老鼠。当挖到宽宽的住室时,就会发现大团的茅草,老鼠在这里休息,生儿育女。有时幼崽儿刚出生几天,眼睛还没有睁开,身上还没有长毛,扔到外面任其冻饿而死;有时长成的幼鼠四散奔逃,毫不客气,脚踏锹拍,一个不留。大老鼠从隐蔽的洞口外出逃命,因没有可以遮身的屏障,很快也被拍死。
       一个鼠窝,多的可以起获几粪筐花生。据说都是老鼠用嘴含过的,人都不能吃,一般都是晒干后挤油用。这时的老鼠肥肥胖胖,在那个缺荤少素的年代可不能白瞎了。采一把茅草生火,捡几个干树枝,将大老鼠烧熟,可是难得的美味。
       有时逮到鼹鼠,这家伙肥肥胖胖的,喜欢在地皮里钻来钻去,烧熟了比老鼠还香呢。如果火堆里再扔上几把花生,用小棍扒拉出来,搓去焦黑的外皮儿,那滋味别提多美了!
        随着农药的普遍使用,地里的许多小动物开始销声匿迹了,地老鼠也减少了许多。回忆童年,有几个没有挖过耗子窝、吃过耗子肉的?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捉 王 八 (上)——儿时记忆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