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早期记忆之课下游戏(二)
早期记忆之课下游戏(二)
作者:徐树仁
       小学几年,根本没上过所谓的体育课,倒是课间自发组织的一些游戏,玩的津津有味,令人回味无穷。
       丢沙包应该是玩得最普遍的一种游戏。把六块正方形碎布用针线缝成一个正方体,快要结束时留一个小口儿翻过来,使针线缝过的痕迹藏到里面。用小麦粒或者玉米粒、高粱粒等塞到八成满,再把最后的小口缝好。游戏时相隔十几米分别画一道线,线后面各有一名投包手用沙包投击场内的几个人。场内几人想法躲避,被击中者就罚下场;若被场内人接住,则此人可以增加“一条命”,或者让一个本已“阵亡”的战友重新上场。这个游戏可以训练手眼的协调性和敏捷性,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
       踢毽子可以称为中国传统体育活动,大概流行了几千年。找几根长鸡毛,插到用碎布包好的铜钱孔里固定好,做成一个鸡毛毽,有时也可以用沙包代替。玩这个的女同学居多,用脚内侧踢为“盘”,用脚外侧踢为“拐”,用脚面踢为“绷”,用脚掌踢为“蹬”,用脚趾踢为“挑”,用脚后跟踢为“磕”等。踢法多种多样,往往比赛谁踢的次数多,有时也比踢的花样。由于非常锻炼身体,现在成为了一些中年人的爱好。几个人围在一起踢出不同的花样,在公园等公共场合比较常见。
        男同学比较喜欢玩“撞柺”,也叫“捣捶”,或者叫“斗鸡”。一般是左腿独立,右侧提腿屈膝外展,一手搬住大腿,另一手抓住脚脖子或裤脚,然后单腿蹦跳着相互冲撞。想方设法使得对方失去重心,把对方撞倒或撞趴下。力量、身高差不多的可能不相上下,大个儿的撞小个儿的可能猛然摔倒。由于身高不太高,也具有较好的灵活性,一般摔倒也不会发生什么危险。比赛时抬起的腿谁先落地,或是谁被撞倒就算输了。
        有时候也玩“瞎子摸瘸子”游戏。空地上画一个大圆圈,一个人用红领巾蒙住眼睛扮作“瞎子”。“瘸子”把一只手绑在另一侧的膝盖处,另一只手拿着一个笛子放在嘴边间断地吹着。“瞎子”要循着声音去抓“瘸子”,“瘸子”想办法躲避,但不能出圈子。一旦被“瞎子”抓住,就要去扮演“瞎子”的角色去抓别人。
       “丢手绢儿”一般是低年级小孩儿玩的游戏,现在仍在幼儿园里盛行。小朋友面朝里围坐一个大圈儿,一个小朋友拿着手绢儿转圈,随意丢在哪个小朋友的后边。如果转一圈儿他还没有发现被逮住,就要到圈里表演一个节目;发现后起身去追丢手绢者,追上了就由他接着丢。如果丢手绢那个小朋友没有被追上,跑到了被丢者空出来的位置就安然无恙了。有一首儿歌当时挺流行“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儿快点儿抓住他,快点儿快点儿抓住他~”。
        骑马打仗可能是男孩子一直向往的英雄行为。没有战马就用人来替代,一般比较高大的孩子当战马,把另一个体轻些的背起来奔跑,然后两拨人就对冲开打。骑马的人可以用手拉扯对方,也可以用脚踹对方。只要把人从马上拉下来,或者使对方连人带马一起摔到,就算胜利。当战马的孩子可以用身体去撞对方的战马,但不准动手拉扯对方人和马。
       教室里,也常常玩“掰手腕”游戏。两个人分别坐在课桌两侧,互相握紧对方的右手。裁判一说开始,便尽力把对方的手压下去。势均力敌的时候,双方咬紧牙关,脖子上青筋暴露,都用尽全身力气。旁边的“啦啦队”不停鼓劲,叫着自己支持者的名字喊“加油”。直到一方坚持不住,手被放平在桌面上就认输。有时不服气,还要“三打两胜”决出胜负。
       冬季,有时也玩“挤旮旯”。一帮孩子找一个墙角排成一排,使劲向墙角挤去。受不了的或力气小的就被挤出来,再排到队尾去接着挤。不一会感觉身上暖烘烘的,寒意全无,这个游戏大概跟想法取暖有关吧!
       小时候的游戏,有的得到了传承发展,有的被时代淘汰,变成了永恒的记忆。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下一篇] 张行方系列文学作品欣赏之——醒来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