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土家山寨好华中
土家山寨好华中
作者:钱绪彬

在云雾缭绕、风景如画、美丽富饶、空气清新的鄂西南土家山区的青岗坪村,有一户离318国道旁的村委会6公里、坐东朝北的普通五口之家,住着一位已过不惑之年的漂亮女子。她中等身材,乌黑头发,圆圆脸蛋,亲和力强,说起话来面带微笑,做起事来细致入微。她用平凡而最宝贵的青春年华,走出一条不平凡的多彩人生路。她,就是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贺家坪镇青岗坪村妇女主任、优秀共产党员郭华中。

自幼懂事好少年

19798月,她出生于长阳县贺家坪镇青岗坪村三组(原白咸池村二小队)一个贫困家庭。从小,她和父母及姐姐一家四口相依为命。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年四季以种地为生。家中仅有的6亩地,主要种植玉米、土豆、蔬菜等农作物。一年到头,父母脸朝黄土背朝天,也挣不了几个钱,勉强维持生计。自她姐姐上学后,开支更大,生活更艰难。1986年,她开始在当地上学读书。从小懂事的她,既好好念书,又勤做家务。她每次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就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减轻大人负担。诸如,打猪草,割牛草,放羊子,洗衣做饭,样样都干。尤其是寒暑假期间,做得更多。在家乡广袤的土地上都曾留下她幼小的足迹。夏天,炎炎烈日晒成了“黑种人”;冬天,笨拙的小手满是冻疮,让父母心疼不已。让她少做点,只当耳旁风。由于家庭条件受限,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时有发生,可从小坚强的她从不叫苦叫累和哭鼻子。

1995年下学后,因家里条件差,放弃了继续读书。她是个爱读书的人,一直没忘记过学习。初入社会,先做保姆。经邻居介绍,她给别人家带孩子。因为那个年代保姆吃香,也由于当时还小,对外面的大千世界有点畏惧。那些年,她虽然寄予篱下,但学会了很多社会知识和处事接物的方法。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同村也就是现在的丈夫。以前,许多人跟她做媒被拒绝,也没有谈过一次正儿八经的恋爱。别人眼中轰轰烈烈的爱情,对她而言好像没有经历过,直到认识了她现在的丈夫。因为他的孝顺,她毅然决定嫁给他,条件是做上门女婿。

1999年,刚满20岁,如花似玉的女孩子,与憨厚老实的小伙子喜结良缘。婚后日子虽然清贫,但是团结和睦的家庭也无比幸福。那时候,她心里就一个理想,一家人一定要和气生财。为何没有嫁出门,是因为她姐。那个年代,一般两个女儿的家庭,要留一个在家照顾父母。姐姐愿意出嫁,她自然要留在家里。这也是婚前的约定。她是个特别懂事的孩子。心想,父母把我们含辛茹苦养大,实在不容易,姐姐已出嫁,我怎么忍心丢下父母不管?她到了结婚年龄,也觉得没有好出路,倒不如早点成家,挑起家庭重担,减轻父母压力。

婚后,她和丈夫任昌武及父母一家人勤拔苦做,共商家事,共担农活,慢慢地靠大家勤劳的双手和智慧,使家境逐渐变好。亲朋好友们刮目相看。早在2000年,他们就孕育了爱情结晶。因为恰逢采茶季节,采茶时站久了,导致她腹中6个月胎儿没有保住,还差点丢命。每当想起那段悲痛欲绝、刻骨铭心的日子,都会默默流泪。或许这就是她的宿命。

尽管承受了打击,但是生活还要继续。她的身心,在家人细心呵护下,也慢慢恢复正常。随着时间的推移,2001年,一个小生命悄然而至,打破了家的宁静,全家人为他们喜得千金笑得合不拢嘴,每天小心翼翼地呵护着。

女儿是夫妻俩一手带大的。因为是女孩,看得格外贵重。小时候体质差,经常感冒,他们放心不下,所以,当别人都外出打工时,他们只能选择在家陪伴女儿。直到女儿8岁时,夫妻俩才决定外出务工。务工3年,最放心不下的是女儿和母亲。父亲因为在家挣不到钱,也跟随他们一起在外做点轻省活。她母亲独自在家带外孙女,牵肠挂肚的她隔三差五打电话。好在时间过得快,女儿要上初中了。

2014年,因女儿初中三年很关键,他们又打道回府,对孩子进行悉心教育和陪伴。期间,他们就近拼命挣钱,盖了楼房,买了小车,快速步入了小康生活。

爱岗敬业好作风

机会总是会留给有准备的人。2014年底,她所在村委会换届选举,35岁的她很荣幸地当选为该村三组组长。刚开始,她认为组长就是帮忙填填表、跑跑腿就完事了,可事实上远不止这些。这份工作,更多地是要服务百姓,宣传政策,解决诉求,调解纠纷,带动致富,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使她逐渐体会到:村组干部就是个“杂家”,凡是村里的事都得管,要做好这份工作,谈何容易。为此,她暗下决心。上任后,她边干边学,拜村干部和老组长以及致富能人为师,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为迅速摸清本组村民实情,她利用3天时间风雨无阻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路好的地方骑摩托车,坡陡路窄的路,只能徒步前往。有时遇到农户家无人,来回跑几趟,直到全部入户为止。每到一户,全面了解家里成员、生产、生活、住房、务工以及种养殖业等情况,耐心倾听大家的所思、所想、所盼,并如实记录。通过入户走访,掌握了全组村民第一手资料,一些村民的家庭状况,让她感到很吃惊,如不是亲眼所见,不敢相信居然那么穷,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很多。此时此刻,她深感肩上担子沉重。与此同时,她还如饥似渴地学习了解关于农村工作的政策规定以及各级组织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等,并落实在行动中。她在全面摸清本组村民的底数之后,尽其所能,有的放矢、因户施策开展工作,服务百姓。短期内,先后办成了饮水、修路、种养殖业等方面的实事。

任职一年多后,她与村组干部及扶贫工作队一道,全身心地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对于这项惠及亿万群众前无古人的全新工作,村“两委”班子成员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精心组织,精准施策,狠抓落实,确保如期实现精准脱贫目标。

该村地处崇山峻岭、土壤贫瘠地带,山大人稀,人均地少,基础设施落后,人均受教育程度低,属宜昌市39个重点贫困村之一。由于受地理环境影响,导致该村贫困人口较多。为抢抓千载难逢的机遇,切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首先必须做到精准识别贫困户,这是必要前提,亦是精准扶贫工作迈出的关键性第一步。假如不能精准识别贫困户,一旦出现漏评和错评,就会直接影响整个扶贫工作,就不可能实现精准扶贫“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为此,该村结合实际,全面深入开展入户走访调查工作,华中也积极参与其中,做到不漏一户。通过近一个月的努力,摸准了全村10923083人的底数,为精准确定贫困户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6年初,该村委会严格按照贫困户精准识别程序,确定了贫困户3371043人,其中,白咸池三组75 228人。对于本组脱贫攻坚工作,华中责无旁贷。从此,她在村委会的领导下,在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自身聪明才智,不遗余力地做好工作。在完成精准识别工作后,接踵而来的就是开展政策宣传、建档立卡、结对帮扶等一些列工作。她每天起早贪黑,进组入户积极做好全面调查、结对帮扶、解疑释惑等工作,各项帮扶工作有序推进。

2016919日,我受单位委派,有幸作为第二批扶贫干部,来到家乡的青岗坪村,与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武汉铁路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们一道,开启了扶贫之旅。

到后不久,随同工作队员一起登门拜访三组组长郭华中。见她脸红的表情,显然对我们突然到访感到意外。这是一个两层楼房的单家独院,室内外干净整洁,环境美观,空气清新,芬芳馥郁,令人羡慕。说明来意后,受到了热情接待。在彼此交谈中,她有问必答,对该组情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顿时让我们肃然起敬。她给人第一印象就是一个朴实,实干,实在的人。从此以后,因工作关系,我与华中接触较多,逐渐有了更多了解。她作为组长,大部分时间在组里忙碌,有时还被抽到村里帮忙。她成天是个大忙人,家里大小事情都顾不上,好在父母双亲身体都好,可以承担整个家务,让她安心工作。

根据工作需要,工作队会经常进组入户开展政策宣传和帮扶等工作,而我大多数时间被分到三组,与华中搭档工作。从她用心用情用力且细致入微的工作中,使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她最大特点是亲和力强,脾气好,心肠软,从未与人红过脸。2018年夏日的一天,我和她冒雨入户走访,遭遇瓢泼大雨,打伞根本不管用,两人淋得像落汤鸡一样,十分狼狈,我都不忍心看她,而她还笑着安慰“让您受苦了”,很受感动。平时,她见人都打招呼,甜美的“伯伯、大妈”等亲切叫声,特别暖心,一下子拉进了距离。这不仅是一种尊敬,更是一种工作方法。她工作细心,对村民很有耐心,对政策规定做到不厌其烦地反复宣讲,直到对方明白为止。由于她人缘好,走到哪里都受欢迎,有这个“通行证”,一些棘手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有时候,她也会出现有心无力、无计可施的窘境,有时急得掉眼泪,便依靠组织出面解决,绝不让人失望。

建档立卡资料整理是一项经常性的复杂工作,她时常把资料带回家中加班加点整理,有时床上、沙发上摆得到处都是,经常忙到深夜。她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又不敢啃声。她除负责本组扶贫工作外,还带头结对帮扶了5户贫困户,隔三差五联系或上门帮助落实扶贫政策,发展产业,危房改造等,经常在太阳还没升起就出发,夕阳落幕后还没回家,与时间赛跑,为贫困户办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三组贫困户郭安民、曾令翠夫妇二人都是一、二级残疾,男的耳聋,身材矮小且常年多病,女的只能蹲着走路,都没有劳动能力,让人看到就心寒。武汉铁路局和地方政府领导曾多次慰问。她及时帮助他们落实低保待遇,享受医保和危房改造政策,同时,经常到家中嘘寒问暖,解决医疗报销等问题,让他们倍感温暖。她日复一日,长年累月,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为村民过上好日子,真是操碎了心、出尽了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她是一个特别舍得并热爱生活的人。从2018年开始,她经常组织妇女同胞利用晚上或节假日时间一起参与广场舞健身运动,有时在村委会和集中安置点跳,有时在自家门前舞动,茶水和用电免费提供。周围男女老少踊跃参加,轻歌曼舞,欢声笑语,用最美舞姿演绎幸福生活。

2018年底,通过村组干部和工作队共同努力,青岗坪村贫困户3391048人全部脱贫摘帽,让贫困村民携手奔向梦寐以求的小康之路。

2019年以来,华中与村组干部和工作队一道,坚持贫困户脱贫不脱政策,杜绝返贫现象。根据村组实情,大力开发茶叶、蔬菜产业以及特色旅游项目等,乘势而上,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迈上了乡村振兴新征程。

202112月,她被提拔为村干部,具体负责计生、妇幼、妇联和人社工作。从此,她肩上担子更重,服务对象更广了。新的岗位,赋予新的使命,她与村组干部和工作队一道,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上发挥了更好作用,取得了更大成绩。

武汉铁路局长达7年多的倾情帮扶,使青岗坪村村容村貌以及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村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尤其是援建的茶厂,茶叶产业将展现出长久的生命力。村民齐夸赞“共产党好”“武铁人好”。历届村组干部以及村民与工作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华中深有感触地说:“武铁人工作作风扎实,办事能力强、效率高,帮扶力度大,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向他们致敬!”

示范带头好榜样

201251日,华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她一生梦寐以求的追求,没想到实现这么早。回想当年,她十分感谢两位入党介绍人。一是原村支书张室灯,是他苦口婆心地教育和帮助,才使她有了今天;二是原村妇女主任张书菊,也是她的邻居和好朋友,对她日常帮助最多。她把两位视为大恩人,用工作表现作为回报。读书时期,她稚嫩的心灵里就有一颗大志向——为家乡父老服务。

想服务,先入党,这是华中的入党初衷。有了想法,她第一时间向村干部汇报思想,得到鼓励后,快速跑回家,连夜拿起颤抖的笔,屏住呼吸,一字一句地写着入党申请书。第二天清早,她跑到村委会,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从那时起,她就用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每件事。经过2年多的培养考察,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201271日,她在贺家坪镇党委会议室,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面向鲜红的党旗,进行入党宣誓。那一刻,铿锵有力的铮铮誓言使她热血沸腾,是人生中最光荣、最难忘的时刻。

自入党和担任组长以来,她深切感受到当村组干部就是要为人民服好务。为此,始终把百姓安慰冷暖挂在心上。每当她看见村干部为民生问题愁得焦头烂额时,便感觉到身上的担子是沉甸甸的。有时候,她和村干部付出后,也会事与愿违。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找群众谈心,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赢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多少次披星戴月,多少回攻坚克难。几年的摸爬滚打,使她收获满满。她更加懂得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等一些道理,更加领悟到了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重要性。通过长年累月与村民打交道,贴心服务,不仅拉近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而且能够体量大家的不容易,从而,更能容人容事。她每天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悉心为百姓服务,大家都很感谢,有的还形成了一种依赖。一些村民家里遇到子女上学、就业、医疗、保险等大小事情,都在第一时间找她解决。而她也乐意帮助大家,久而久之,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百姓的好口碑。尽管她有时很苦很累,也受委屈,但是只要能为村民们办成事,她内心都是快乐的。

在妇女主任及计生联络员岗位上,她拥有展示自我更广阔的舞台,因此,工作热情更高,视野更开阔,干劲更足,信心满满。期间,她一边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一边做好妇联和计生以及社会保障工作,同时,还与村组干部及工作队一道,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抓实乡村振兴工作。一年365天几乎没有休息,不遗余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默默无闻地付出,毫无怨言。

如今,一处处村组的旧貌新颜,一个个群体的命运转折,一条条大道的通组入户,一片片土地的沧桑巨变,竞相呈现在广袤的大地上。每当她看见村组焕然一新的醉美画卷时,一种自豪感、成就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用行动来诠释“身上责”“肩上担”,是共产党员应有的样子。入党10多年来,她先后荣获全县“优秀党员中心户”(示范户)“优秀共产党员”,贺家坪镇党员“一亮三创”工作、“最美党员”,青岗坪村“十星文明户”“公益之星”“持家能手”等10多项荣誉称号。她看淡这些光环,还自责能力有限,为民造福少。

孝敬长辈好传统

百善孝为先。孝敬在华中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刚结婚时,她婆妈的身体就不好,家里被子洗晒,生病吃药,包括修剪指甲,都是她做的。她深知丈夫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妈妈,必须要爱屋及乌。谈恋爱时,未来的婆妈就很喜欢她。婚后,她经常接婆妈来家里小住,只是老人年事已高,又怕打扰人,每次都玩不了几天。她常感叹,现在日子过好了,要是婆妈还在多好啊!

担任组长以来,照顾或陪伴父母的时间少了,但只要有空,她都会陪在身边,寒虚问暖。她知道,现在物质生活改善了,老人们需要精神上的快乐,陪伴最重要。她常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因此,尽孝要趁早,不能等。父母亲为有这样一个能干、孝顺的闺女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她不光孝敬父母,还孝敬其他长辈。一提到她幺爹,就露出遗憾的表情。她幺爹出生于1970年,因小时候烫伤右手致残。从此,有人戏称他“一把手”或“坨子”。残疾后,找不到工作,也没能成家,艰难度日。2017年因得食道癌,英年早逝。

当她得知幺爹已是癌症晚期时,头一下子懵了,不愿意面对残酷现实。当看见幺爹蹲在床前痛不欲生时,她伤心地哭了。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让她无法呼吸。她愤怒地叩问苍天:为什么我的亲人都得癌症?她二妈、小姨,还有幺爹,全是这病。一直以来,她把幺爹视为父亲一样对待,虽然年龄接近,但是很尊重他,一直照顾他,感情很深。出门打工,有轻省活都带上他一起挣钱。只要在一起,吃穿住行都是她管。只是无奈他喝酒成瘾,劝不住。有时候,她以借钱名义给幺爹钱花。父亲借给她幺爹的钱,她和丈夫反做工作不许催还。平时,她丈夫帮衬幺爹较多,母亲有些眼红。她急忙劝说:“他能对幺爹好,也一定会对您们更好”。话音未落,母亲就笑了。

她幺爹的病,最先检查结果是炎症,让他们高兴不已。然而,好景不长,县医院复查为癌症晚期。结果让他们傻了眼。她不相信似的跑去问医生。“晚期了,治不好了,化疗也不起多大作用”。医生的回答,让她彻底绝望,但头脑却异常清醒。心想,事已至此,我不坚强,谁来安慰他?于是,她擦干眼泪,振作起来,对幺爹说“不怕”。当务之急就是筹钱做手术。正在分头忙碌时,院长找她谈话,让他们考虑清楚。院长还说:“看你幺爹可怜,准备发动医院捐款”。她幺爹是个明白人。当看见亲人们四处筹钱化疗时,态度坚定地说:“算了,我不化疗,即使这次度过了,后期的费用,还有化疗后的进食问题怎么解决?”他对华中说:“你现在在村里帮忙,事情也多,谁来照顾我?”等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他们面前。她幺爹还安慰大家:“死不可怕,少点磨难就好”。大家都拗不过他。

此时,她想:我要帮他实现哪些心愿?一个个问题涌上心头。当务之急是住院治疗。于是,她边办理入院手续,边安慰病人:“安心住院,有低保可以报销”。同时,她还急忙联系幺爹的双胞胎妹妹,即她的幺姑。住院期间,好多亲人和左邻右舍们都去看望病人,她一直守在病榻前。病人想吃什么、喝什么,都满足他。只住了10来天院。

后来,病情恶化,再次住进就近的镇医院。这样来回折腾半年多。最后,她幺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0171224日。远嫁外省、10多年未见的二姐,见到了最后一面。她远在武汉工作的丈夫得知噩耗后,赶回已是下午。此时,她已安排好幺爹的后事。幺爹走后,她好长时间心里空荡荡的。

她对幺爹的照顾和孝道,村里人和医生及病人都看在眼里,大家都称赞她特别孝顺,对幺爹比对自己的亲爹还要好。每当谈及此事,她总说,他是我幺爹,除我爸外,兄弟姊妹都隔得远,我最近,应该照顾他。她还说,这样做无形中也是给女儿做榜样。

她常说,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好饭先给爹娘吃,好衣先给爹娘穿,趁我们还年轻,趁父母还健在,趁幸福还在手中。我曾经安慰道:“你幺爹有你这么好的侄女,虽是不幸的,又是有幸的。”

助人为乐好口碑

她任组长以来,有一件事记忆深刻。那是20167月的一场大暴雨,将她邻居郑师傅的房屋冲倒塌,家里砸得稀巴烂。郑师傅那年70岁,一人在家,吓得瘫坐在地嚎啕大哭。两个女儿都不在身边。她接到电话后,连忙奔跑过去查看险情,并迅速组织人员抢险。大家搬东西,疏通排水,忙而不乱。等郑老家女儿、女婿回来时,房屋的排水沟和倒塌下来的瓦、木材等,邻居们都帮忙处理好了。由于洪水来得早,大伙儿忙了一早上都没吃东西,她连忙帮主人做饭。

当得知郑医生焦急想建房又苦于无人帮忙时,她连忙说:“别急,只要您需要,我们来帮忙”。一席话,打消了郑医生的顾虑。郑医生丈夫常年在外省务工,往返很不方便。于是,华中马上与丈夫商量,让他放弃外面的事,帮忙建好房后再出去做事,善解人意的丈夫满口答应。就这样,他们说干就干。华中丈夫负责找工拆房,和找做房子的师傅;华中负责做工人的一日三餐。郑医生丈夫听说别人都在帮岳父盖房子时,风尘仆仆地赶回来,和大家并肩战斗。一切都在忙而不乱中。这时,郑老脸上才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郑医生也能安心上班。

建房期间,华中的丈夫腿受伤缝了13针,毫无怨言。此外,全家人吃住都在华中家,直到建好房才离开,郑家人都感到过意不去。

经过5个多月鏖战,终于在2016年底建成新房,全家人感激不尽。期间,大家同甘共苦,齐心协力,经受考验,渡过难关。为此,华中和他们一家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当她看见他们精心设计、亲手盖起的房子时,高兴的心情油然而生,曾经受过的苦,流过的血和汗都觉得值。他们帮忙圆了一家人的新房梦,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了。看着他们住在宽敞明亮、舒适干净的新房里,华中跟他们一样高兴。

郑医生满怀感激地说:“通过这件事,我认识了一些好人,才真正体会到患难见真情”。后来,只要华中家有啥时事,他们都是全力以赴,包括她幺爹生病住院等。华中常说:“人与人之间你帮我,我帮你,都是相互的,这样才有人情味。”是啊!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快乐时,朋友会认识我们;患难时,我们会认识朋友。我想,华中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并做得这么好,不仅仅因为她是一名党员干部,更是心中固有的美德使然,是一种本能反应。这种境界和行为,一般人难以企及。

一直以来,她对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关爱有加。经常入户走访,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尤其对单亲家庭的小女孩格外关心,每次家访,都是自掏腰包买衣服和水果等。同时,还经常利用假期给她们洗头,辅导作业,打扫卫生等。一个名叫海凤的漂亮女孩最黏她。疫苗接种期间,她经常早起去医院领票,当志愿者。一次,她背着行走不便的残疾人打疫苗闪了腰,由工作队员帮忙才护送回家。平时,组里孤寡老人过世,总有她忙碌的身影。

爱人者必被人爱!一个人,从事一份很有意义的事业,并不遗余力地干出了一番成绩,收获人生的酸甜苦辣,把生命慢慢变得从容和欢喜,无疑,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奋战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场上的华中,就拥有这样的享受和幸福。

光阴荏苒,稍纵即逝。我离开青岗坪3年多,回想在该村的840多个日日夜夜,和村组干部以及乡亲们的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感情,增长了见识和本领,锤炼了意志和品格,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岔、一点一滴都饱含深情、时常牵挂。该村近况大都由工作队和华中分享。尤其她进步快,当了干部,成人高考被武汉轻工大学录取(自学)。该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张启兵欣慰的说道:“华中是咱们村最美奋斗者,她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如今,不惑之年的华中,正以更加成熟、稳重、老练的工作状态,和村组干部、工作队一道,信心满满地奔忙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华中,如一艘冲破浅滩的帆轮,踌躇满志,加速远航!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解封感言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