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网武汉站张国强报道: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山西省文化厅主办、山西省图书馆承办、为期两个月的2018年群众文化活动季省级示范项目“册府千华,妙手匠心”的山西省古籍保护成果展,将从5月18日开始至7月15日,在山西省图书馆中向公众免费开放展览,在山西省图书馆1号展厅举行。开幕式由王建军馆长主持, 张志清副馆长和齐全山副巡视员分别致辞。
据了解,此次展览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古籍保护,任重道远”全面展示了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实施以来,山西省古籍保护工作在普查登记、古籍修复、人才培养、整理出版、宣传推广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第二单元“珍贵典籍,文化自信”阐发了蕴藏在珍贵典籍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单元“文韵三晋,为梦起航”全景展现了山西作为文化大省所拥有的丰富历史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第四单元“妙手丹心,古籍新生”专题呈现了“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山西传习所”在山西省图书馆挂牌成立以来启动实施的“山西省国家珍贵古籍修复项目”成果。
在这场展会上,我们将会看到42个种类,一共44件的古代文物。在展厅一角,很多人在观看的是北宋民间雕版印本的精品,《佛说北斗七星经一卷》聚集了超高的人气。展出的古籍,都是唐、宋、明、清时期的珍贵文物,内容涉及有政史类、医学类以及一些佛经之类的书籍,包罗万象。展出的古籍,由于年代久远,大多出现撕裂缺损,沾油、水渍等情况。而修复师们则通过絮化、断裂处理、韧性等多种手法,令这些古籍恢复原貌,重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上一篇] 书画家刘兰亭荣获十大画家荣誉称号
[上一篇] “到人民中去”文艺慰问汇演在河北献县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