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做什么都说成是玩,玩蛐蛐,玩鸟,玩写作,玩画画,老吕玩的是照相。老吕说:要想有所成就,就要拿起相机走出家门,把自己融入于自然、社会之中。
为了提高摄影水平,老吕把自己融进了雅奇摄影俱乐部、搜酷摄影家协会、飞虎摄影家协会、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最后成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把个光影艺术又玩到了极致。仅能记住的国家级的比赛大奖就拿过:
《京冀冬乐图》国家2008“冬奥申委”长卷照片奖。
“我眼中的北京和莫斯科”国际比赛中获三等奖、二等奖。
在雅奇摄影俱乐部摄影活动中,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三年获奖。
在搜酷摄影家协会的摄影比赛中,荣获过金奖和金睛奖。
作品《水的祝福》还登上《大众摄影》。
作品《等待》又得了2018年佳能第九届《共叙感动》全国E0S俱乐部摄影比赛生态类一等奖。要知道老吕玩的这些比赛可都是专业级的摄影选手参加的。
2018年第三季度,吕燕群又被国家旅行社授予的国家地理首席摄影师。
北京电视台编导,自称非著名摄影评论人巧娃是这样评价吕燕群的:吕先生是一位业余摄影爱好者。现在用“业余”或者“专业”来界定摄影人,似乎意义不太大,或者说这两个词的词义相较已经模糊不清了。很多业余摄影,已经相当专业范儿;而一些专业摄影,又不是特别出彩儿。老吕就属于业余摄影中的专业范儿。吕先生的摄影作品,你欣赏的时候,一眼就可以感受到作者注入其间的个性释放——跳动的音符,饱满的激情,深沉的爱...... 品读吕燕群的摄影作品能感觉到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吕燕群的很多作品都透出了深深的思考
《生存》一个建筑工人爬在高高的墙上可能是安装玻璃幕墙,也可能在为墙面涂刷油漆。画面前景的门逢中,透出一条白光,一个人站在吊笼里,高深的白影空间表现了环境的危险。题目两个字《生存》暗示了农民工在大城市打工的艰辛与不易。看过这件作品,就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生出对画面中人物的怜悯与同情。
《卖艺也不忘国籍》 吕燕群摄
在美国拍的一张片子中,一个穿着整齐的美国青年吹着短笛向行人乞讨,身旁的树干上斜绑着一面美国星条旗,标题《卖艺也不忘国籍》。透出了对国内某知名影星穿着太阳图案旗袍招遥的讽刺。
《宽恕》也是很有思想性的作品,一片昏暗的宇宙背景中,耶稣圣像前一个信徒跪在那里请求主的宽恕,让人们联想到这位信徒在请求主宽恕他什么呢?是收了来路不明的贿赂?还是包养了小三?或者······?
老吕说这些年他背着相机经常去国内外旅游,国内因高原反应强烈没去过西藏外,都去过了。国外也去过三十多个国家。
他去国外不仅看自然风光,也注意那些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建设,他拍出的很多作品都令国人有所启发和深思。
老吕在波音飞机制造厂
在考察了波音飞机制造厂后,感慨道:的确厉害了,比我国。采访到此时吕燕群告诉我,美国波音公司一个月就可以生产12架宽体客机。我国的C919客机至今还在试验阶段。但美国并没有吹嘘,回头看我们的国家还有许多需要向外国学习和反思的地方。
《走进美国超市》吕燕群发现:“还别说,美帝国主义的东西真的比国内便宜。”
我想,他的这句感慨是通过了对收入和物价的对比才发出的。从中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我们距世界上先进发达的国家还有很长的距离,要实现中国梦还得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奋斗几年至几十年才行,强国还得靠科学和实业。
《他大爷》吕燕群摄
吕燕群的人物摄影也是拍得极致另类:人物系列作品《他大爷》;《抽烟的老太》中的光线的运用,人物神态的抓拍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Oneida 艺术作品也很耐读:摄于美国羚羊谷的《流光溢彩》;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大地的血液》等很多作品都能给人以艺术的冲击和联想。
最耐人回味的作品是《渔家生活》:夕阳下,宽阔的江面上,一对夫妻在撒网捕鱼,几句小诗充满了哲理。
一只小船
夫妻搭档
夕阳倩影
倒映水上
生活象撒网
每天一样
出水是现实
入水是希望
近五年来,吕燕群参加了公安部发小摄影群,担任了摄影技术指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他的摄影艺术水平也有了跨越式的提升,在公安部发小摄影群五周年纪念活动中,群主胡延安大姐总结吕燕群这五年中的国内国际的摄影大赛获奖就有:
《愤怒》获获得了佳能2019年第十届“共叙感动”全国EOS 俱乐部生态类三等奖。
《天堑变通途》获2023年digRAP国际摄影巡回赛ICPE金牌。
《天堑变通途》获2023年布达佩斯国际摄影非专业组建筑类-桥梁金奖。
【羽毛】获2023年布达佩斯国际摄影非专业组建筑类室内荣誉奖。
【赶海归来】获第4届澳大利亚-中国国际摄影节优秀奖。
2021年中国第五届图片大赛中作品《永远跟党走》获优秀奖。
【步入大道】获2022年第4届中国浙江国际摄影大赛APU金牌奖。
此外,吕燕群的《神将》作品,还由富士相机(中国)推荐,参加了北京展览馆及浙江丽水国际摄影展。
吕燕群就是这样通过他和镜头带领人们去观察世界,去感悟生活。难怪中国国家旅行社能聘他为国内首席摄影师。
郝连成 2021年 4月 京津冀
[下一篇] 当年知青郑占琦
[上一篇] 小小荷包承载千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