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接地气的胡同博物馆
接地气的胡同博物馆
作者: 马占顺

      那天也是在这样春风盎然,柳绿花香的时节。一进入这漆雕砖砌、焕然一新的四合院,我的心中就升起了一种恋恋的、丝丝的怀旧之情!

      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初,我开始记事了,家住的院子也是这样干干净净,整整洁洁的。每天枣红漆的柱子整齐地排着队伍迎接我放学回家!院子的地面铺着方方正正的地砖,砌出来的花池里有石榴、有玉兰,还有海棠。

      在这个时节玉兰花翘首开的爽爽的,我上小学放学中午回到院子里,看到当时北京城还不多见的这棵粉红色的玉兰,花瓣嫩粉的就如仙女一般,羞羞答答露出这可爱的笑脸。玉兰花它这傲气、脱俗的气势,通过我的这双如摄像机的眼睛,“咔咔咔”地摄入镜头,至今这一幅幅美的照片始终印在心里。

       我知道这个胡同博物馆,展示的是东四居民的衣食住行及东四胡同的历史、文化以及传统特色,当然也展示了老北京人的各种情怀!

      其实,我说博物馆就是收集历史的。在这里最让我眼睛发亮发直的,还就是我们曾经使用过的各种生活物件。看到这里陈设的老式缝纫机、凤凰大转铃的自行车、北京牌的不锈钢手表,我知道这可是上个世纪青年人结婚所要有的“老三样”啊!为什么我对此记忆极深呢?因为我也是这个年代过来的人。

      提起“老三件”,我还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呢。刚刚改革开放,我们正直年轻,那个年代谁的家里要是有辆自行车、有件缝纫机可是不得了啊!

      自行车是上下班的工具,但也是证明身份的一个标志物。中学我的男老师有一辆凤凰28锰钢自行车,那就跟自己的亲儿子一样,下班骑回来在窗户底下撅着屁股,宁肯不吃晚饭也得擦;下雨后自行车挨淋了,生怕车子的那个部位有个锈锈的斑点更得擦。

      缝纫机可是一家之主。家里得做衣服用啊,可以随便问问老北京,要布票的日子谁家不是买块布自己比划着剪裁啊?要是家里没有这“嘎嘎”作响的脚踏缝纫机,咱淘气这裤子的屁股蛋划破了缝个补丁,这手缝的针脚多么扎眼啊!

      手表一定是证明身份之物的,当然那个年代上下班这手表就是时间。没有这块象征富裕的手表戴,就透着咱不能在哥们面前“拔份”,甚至干啥咱都得低人三分,当然肯定咱还是个“穷光蛋”!所以在这里我看见了昔日的恋物,怎不让我触景生情?又怎不让我想入非非?

      是的,从胡同百姓家征集来的这每一件文物,都是百姓们生活的写照。

      我看见印着时代烙印的搪瓷大茶缸子和搪瓷洗脸盆,还有这放脸盆和生活用品的三角架,又让我陷入了良久的沉思!

那个火红的年代,工人阶级是最自豪、最吃香的!搞对象时就得问他(她)在那个厂子上班?是做什么的?人长得胖瘦倒不是主要主要的择偶标准。

      我想他(她)要是在冰棍厂上班,整日的制作冰棍该多好啊!说不定下班会给我带回些奶油或者巧克力的冰棍来呢,我拿着跟伙伴们偏偏;他(她)要是在益利的糕点厂工作,很有可能带回些香喷喷的糕点渣来,可以解解这一段时间没有闻着点心香味的心烦;他(她)可要是在火化场或者是在轧钢厂工作的大小伙子们,找上个漂亮的女孩那就没戏了。

      谁都知道,那个年代因为咱工作努力年底被评上先进了,最最实惠的就是奖给您一个大大的搪瓷缸子。现在想起来好像这也是北京企业的文化标志了吧!回想起来这还是一个惯例,也是那个时代的记忆了!

     您要是爱和工友们比赛着喝茶,看谁的缸子里面茶垢的颜色深重或者茶垢有厚度,那上班伊始您就抓一把“碎末”,用做在炉子上大铁皮壶里刚刚冒着白色烟雾的滚烫开水沏上杯茉莉花,直到下班您这大搪瓷缸子里茉莉花的香气还在车间缭绕呢!


      2024年6月10日

[下一篇] 挤地铁

[上一篇] 胡同生活汇融在博物馆里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