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7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暨2024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开幕式在杭州举办。现场嘉宾以十年为界话心得、享经验;以十年为期展未来、谱新篇,在思想碰撞中交流成果经验,于诗画江南里畅想运河愿景,致敬千年。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大运河研究会会长王梓夫也叙述了他与大运河数十载的缘分,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
很高兴参加运河申遗10周年京杭对话活动,更高兴的是我又来到了杭州。我对杭州有着特殊的情感。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曾经沿着京杭大运河多次奔走在通州和杭州之间。开始的时候,我把通州当做我的起点和归途,渐渐的,我便把起点和归途混淆起来。从常识上说,一条几千里的大河,总要有它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总要有它的头和尾。换个说法,水流千遭归大海,从源头到入海口,大抵上是有一个流向的。而京杭大运河的水是向哪个方向流的呢?站在通州东关的大桥上,水自北向南而泄;而站在杭州的拱辰桥上,水却滔滔北上。抑或我们站在东平的戴村坝上,发源于泰山的汶水大股向北入临清,小股向南入济宁,可谓是“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
或许就是因为通州和杭州互为首尾,我总觉得,通州和杭州都是我的起点和归途,都是我的故乡,都是我的精神家园。我的乡愁是系在整条大运河上的。
我青年时期是生活在运河边上的,我住的小院紧紧靠着运河大堤。那时候的运河,就是荒草丛生的河滩,河滩中间一条黢黑发臭的小河沟,两岸的防洪堤上,连几棵像样的树木都没有。我常常与岸边的老人闲聊,听到的都是大运河漕运时期的盛况。我也曾经钻进图书馆档案馆翻阅零零散散的资料,都是大运河辉煌的历史、英雄辈出的人物、惊心动魄的拼搏与奋争。我没有能力改造运河,我愿意用我的笔,为我的大运河留下一部壮丽的历史画卷。这就是我创作《漕运三部曲》的初衷和原动力。
在创作《漕运三部曲》的30年中,我亲眼看到了京杭大运河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级各界领导都非常重视运河文化的挖掘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特别是中国运河申遗成功的10年以来,运河全线都在大兴土木。我的家乡通州,更是日新月异,令人眼花缭乱惊叹不已。
我曾经为之沮丧的污水河如今是绿荫环抱碧水蓝天,62公里的游船联通了京津冀的旅游胜地。“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森林城市,台湖演艺小镇、张家湾设计小镇、宋庄艺术创意小镇,与现代化的环球影城,大光楼、漕运码头为水陆特色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艺术中心,这些高端的现代化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神奇地惊现在京杭大运河的北端。各种演艺活动、文学艺术创作、文化旅游节日,令人应接不暇激情澎湃。
运河人有着传统的地域自豪感,我曾经多次说过,生活在通州这片土地上的读书人和写书人是非常幸运、非常幸福的,这里不仅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有着一批又一批具有现代思想意识和杰出领导才干的领导者,他们敬畏历史、尊重文化、爱惜人才,而且他们本身就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
我写《漕运三部曲》,是为了再现大运河的历史,而在写作过程中,我又是大运河改天换地的见证者。我相信,几十年后,百年以后,我们的后人在遥望历史星空的时候,今天的我们,我们的奇迹,会是最最辉煌、最绚丽、最争辉夺目的那几颗超新星。
谢谢。
王梓夫简介:
王梓夫,北京通州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供职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编剧。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异母兄弟》,漕运三部曲:《漕运码头》《漕运古镇》《漕运船帮》和《遭遇复仇》《梨花渡》;中短篇小说集《昨夜西风》《蜜月日记》《都市里的11种爱情》《格外》《王梓夫小说选》《男人气象》《报告政府》;散文集《往事门前》《感悟生命》《通州赋》《漫长漫长的冬天》《撒谎不是人》;长篇随笔《寻求活法》;《王梓夫自选集》(3卷);《王梓夫小说精品》(5卷);《中国专业作家小说典藏文库·王梓夫卷》(7卷)、《中国专业作家散文典藏文库·王梓夫卷》(2卷)、《中国专业作家戏剧典藏文库·王梓夫卷》(1卷)及影视剧作品多部。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北京通州区文联名誉主席,北京西城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曾获多种奖项,其中长篇小说《异母兄弟》获北京市建国45周年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漕运码头》获建国55周年优秀作品奖、第二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并改编成40集电视连续剧作为北京电视台建国60周年开年大戏。《漕运码头》曾在台湾地区出版繁体字版本。
[下一篇] 慈善无界 传递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