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文艺名家 > 巧手剪世界,美誉享五洲——访非遗传承人冯石萍老师
巧手剪世界,美誉享五洲——访非遗传承人冯石萍老师
作者:常忠魁


到非遗传承人剪纸巧手冯石萍老师家去采访,一直是我很长时间的心愿。这还要从几年前在邯郸市招贤大厦上,我应邀参加市“艺联”一年一度的元旦联欢晚会说起。当一位中年妇女笑靥盈盈地缓缓步入舞台,台下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位稳重大方、笑容可掬的女士,就是剪纸艺人冯石萍老师。她在桌上铺开大红纸,开始了她精湛的才艺表演,一张张大红纸在她的手中欢快地上下翻飞着,像一簇簇燃烧跳动的火焰。转眼间,一幅幅纤小细腻、线条分明的图画便尽情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蝴蝶、蜻蜓、牡丹花、大公鸡等剪纸图画玲珑地展示出来。随之又把她现成的的精致杰作一一展示给大家:“谁不说咱家乡好”“ 魅力邯郸”“ 百猴闹春”“金鸡献瑞”等,幅幅喜气洋洋,张张栩栩如生,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当时“巧手冯石萍”的名字不胫而走,她的红红火火的剪纸艺术品连同她的芳名融为一体,红遍了冀南的城市乡村,红透了太行山东麓,至此声斐滔滔滏水两岸,名扬悠悠燕赵大地。

我被这现场展示才艺的动人场面感染着、感动着。便向身边的艺联秘书长询问,秘书长说:冯石萍老师是古城邯郸有名的巧手“剪纸大师”, 别看她很普通、很朴实、很低调,却不是一般的人物啊!她现在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会员,邯郸市剪纸艺术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邯郸桃苑书画艺术协会副会长,邯郸影视艺术家学会理事等。她的作品曾多次被省、市、区县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采访并报道,并多次在《今日中原》《邯郸决策》《邯郸人文》《文化潮》和(光明日报)(河北日报)(河北工人报)(燕赵都市报)(河北青年报)(邯郸日报)(邯郸晚报)等多家报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曾多次在全国各地展出,其中剪纸作品《吉祥中国》荣获“牡丹杯.吉祥中国”大赛“金”奖;剪纸作品还走出国门到挪威和韩国展示,并被澳大利亚商会、香港大学、法国友人等收藏。

冯石萍老师的剪纸艺术表演结束后,秘书长把我介绍给了她。因为我也要表演节目,且节目安排时间很紧张,我和冯老师没有说太多的话,约定改日专访的时间。便各自忙去了。

我答应抽空一定要去登门拜访,也是采访,但是,因为工作忙的缘故,阴差阳错总没有成行。

去年阳春三月的一天,机会终于来了。

河北省教育督导组要来邯郸市教育系统验收。中学五层教学大楼东侧的艺术楼的楼道文化墙上,是学生们的美术图画、布贴画、书法、剪纸等,需要更换新的作品,学校研究决定邀请冯石萍老师到校作课,给爱好美术绘画剪纸的社团学生现场指导才艺。一个拖了很久的心愿终于可以成行了。

当冯老师接到我的电话,知道我要去拜访的时候,非常高兴。学校和冯老师的家乡户村镇同在京广铁路线西侧,属于同一个区,受邯郸市复兴区管辖,路途并不太远。

这天,正是春雨濛濛的上午,未到邯武快速路口,远远就望见了冯老师站在路口等候我们。见面后,我们徒步而行,因为她的家就挨着快速路和邯长(邯郸至长治)铁路,穿过铁路桥,就是美丽的村庄,我们穿巷而行,步行在幽深宁静的古村小巷,冯老师走在前边带路,在和风细雨中,她撑着一把花伞,穿着深红色的裙衫,走在洁净幽长的雨巷里,在两旁明清建筑风格的青砖古窗房屋的陪衬下,幽长的小巷更加惹人迷恋、让人安静、使人神怡。看着细雨中擎着雨伞缓缓移步的巧女冯石萍美丽的剪影,我不禁想到了戴望舒《雨巷》中的那位美丽而结着愁怨的姑娘,唯美的倩影,秀颀的身材,但又胜过那位姑娘,因为冯老师只有炽热的情怀,只有美好的理想,只有执着的追求,没有功利,没有忧郁,没有愁怨。

进入独立的四合小院,跨进屋内,我又一次被震撼了,她拿出一大摞的手工制作精品剪纸画,屋内真是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给,最惹眼的是伟人肖像和邯郸风光剪纸,着实惹人喜欢。我不禁脱口赞叹:“真是太漂亮,太美了!”

啧啧赞美中,冯石萍老师请我和同事坐下品茶,在茗香的氤氲中,冯老师便介绍了她在艺术人生道路上的经历。

冯老师是1963年出生于衡水冀州,1984年经人介绍与丈夫付积珅结婚,婚后落户邯郸市复兴区户村镇户村,多年来夫妻俩相敬如宾,丈夫也非常支持她的酷爱,街坊邻居也夸她们是一对好夫妻。

冯老师说:“我自幼喜欢剪纸、画画、做手工,幼小时候就受母亲的影响喜欢上了画画和手工,那时母亲经常给街坊邻居裁剪衣服,她剪下的小碎布就成了我的玩具,看到稍长点的布条我会拼成小鱼的尾巴,稍微圆点的碎布就拼身体和头,看到有合适做胳膊、腿的碎布我还会拼出人的形状来。”

我从1979年~2007年在学校担任幼儿教师,这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学习机会,学校的黑板报几乎我都包揽了,后来学校条件越来越好,有了音乐室,美术室,少先队活动室,图书室等等我锻炼的机会更多了,学校音乐室里《跳舞的小女孩》《弹钢琴的老师》的粘贴画,图书室里有趣的水果或动物标签,这点点滴滴的小制作小创意都有我的巧妙构思。”

我迷上布贴画是一次偶然,说起来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有一次去姐姐家,看到她墙上挂着一幅漂亮的布贴画,姐姐说是买来的,当时我就仔细观察后把它画了下来,回到家就找出相似的碎布头帖起来,后来姐姐到我家惊讶地说和她家的一模一样,姐姐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从此我就爱上了布贴画。

我在画油画壁画的同时还喜欢收集资料,书上,报纸上,不管走到哪里,只要看到喜欢的就把它收藏起来,记录下来,以备日后加工创意改造运用。”

我用心聆听着,细心记录着,并为她的执着而感动着。

冯老师继续说:“说起剪纸,那可是我的最爱,自十几年前开始集中时间专业剪纸创作以来,所剪的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等很受大家青睐,2014年邯郸新图书馆开馆,我和其他六姐妹组成的七人剪纸作品展,很受大家欢迎,人们纷纷要求学剪纸,于是我们在有关领导的支持下,在图书馆开了剪纸普及班,自2014年以来,陆续招收了500多名学员,学员中有工人,农民,学生,退休干部和退伍军人,他们中从6岁幼儿到75岁老人。学员们有了兴趣爱好,生活丰富多彩了,我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因为剪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传承发扬有希望了。”

后来,陆续又有学校、工厂邀请我去讲课长达1000余人次,并被邯郸国学教育著称的正德学校聘请为剪纸特长班讲师,我辅导的学生在第一届“明星杯”全国中小学生书画大赛中成绩突出,特授予我“书画教育名师”荣誉称号。

我接着问:“您的美术培训班是怎么办起来的呢?”

冯老师莞尔一笑说:“不用作宣传的,都是慕名而来的。美术班是我2010年办起来的,由于我善于吸收新鲜事物,活学活用,课间把我积累多年的剪纸画、布贴画、石头画、树叶画、泥塑和气球等画以及手工艺术的制作经验都无私地传给了学生,得到家长和学生的信赖,很多学生在参加书画剪纸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如今,我正为传承剪纸文化而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辛苦,也快乐着。”

我被她的精神感动着。剪纸艺术,从熏花样、剪窗花入门到独立完成剪纸作品,到成名成家,冯石萍老师经过40多年的磨练,练就了娴熟的剪纸技艺,传承着生生不灭的民间文化,诠释着她初心不变、自强不息的高尚情操和美丽的心灵。

冯老师工作室的作品一一展开着。她边展示边解说剪纸的经过和奋斗历程,她的诉说和她的作品,感动着我,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我无法想象她在每一个清晨,每一个夜晚,一年四季,寒暑易节,是怎样在传承非遗的阵地上坚守着、奉献着,不畏清苦,只为中华文明代代传承、发扬光大,走出国门,为国争光。

她一夜夜一剪剪、一针针一线线,凝聚着沥沥心血,点亮着传承的火把,燃烧着自己的青春,实现着自己的夙愿,剪裁着美丽的人生,编织着复兴民间文化和中华瑰宝继往开来的伟大梦想。

按照冯老师的说法,不是她的技法感动人,而是她四十多年来执着的理想追求,在艰难和困苦中仍坚守着一颗红色初心。她的红色剪纸系列和布贴等美工作品是一个无价宝库,是普通百姓对党、对社会、对中华非遗无限热爱最真实、最宝贵、最执着的表达。

我们看到在一个普通的北方农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一个非常普通,及其平凡的劳动妇女,守着自己不变的初心,圆着一个金色的梦想。一个乡村妇女,用她怎样的执着,去表达对生活对理想的追求,对中华瑰宝的挚爱,对先人和民间艺术传承的热血沸腾的心灵体现。

室内,茗茶的清香弥漫着,冯老师表达完自己的心声和愿景,屋子里出现了片刻的寂静,这寂静,使我有些难为情,甚而挤压的我登时感到自己的渺小,那种看不见的渺小,令我惭愧。此时,我无语,我能为她做什么呢?在她的梦想面前,在她的付出面前,在她的执着追求和成功面前,在她的美好愿景面前,我显得那么苍白,那么无能。

 春日的杏花细雨,早已随风飘散,暖阳从云隙间穿出,直射大地,在藐视薄雾的不堪一击。阳光从窗前滑落,照在桌案上那把随心所裁、游刃有余的精巧剪刀上,闪耀着灵气与光芒。冯老师沉默了少许,便低头拿起剪刀和红纸,只见她时而毫不犹豫快速出剪,胸有成竹,时而精雕细琢,放慢速度,一幅“和为贵”的人物身上的花纹渐渐显露形状。周围安静得只听见剪刀掏空纸屑和剪在纸间的快慢相间的嚓嚓声,这细腻的剪纸声,这缕缕声响和琐屑的纸末,正是在讲述着她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这故事,已经讲了数十年,而且还会一直讲下去。

冯老师放下正在剪裁的作品,打破静寂说: “你们想不想试一试?”没等我们回答,冯老师就为我们拿来工具说:“先要想好自己想要剪出来什么样的图案,用铅笔把花纹大致描绘出来,然后就是剪了。”

我的妈妈也是家乡剪纸的好手,在妈妈的手里,没有剪不出的图案,花鸟草虫、飞禽走兽,娃娃抱鱼等,也是无所不能。我幼时也曾跟着妈妈学过,但是用心不专,学艺不精,只是玩玩而已,但觉得自己还行,最起码拿过剪子,剪裁过纸花,冯老师一说,我便跃跃欲试。可拿起剪子,却不听使唤了。听冯老师说起来似乎很容易,但是剪刀却在我手中闹起了别扭,“别着急,慢慢来,剪纸是很考验耐心的。”二十多分钟过去了,我才把作品勉强完成。“真难啊!”“熟练了就不难了。

冯老师说:“我年轻时也像你们一样,一剪刀剪不好就会变得十分烦躁。可实际上我们还有很多可以补救的办法,化腐朽为神奇。”冯老师拿起我们刚刚剪得已经凌乱的作品,手指翻飞,瞬间成了另一幅精品。“所以说不要害怕犯错,剪纸中的错只要从另一个角度看,很有可能就是创意了”“哦。”我觉得冯老师的话很有哲理,生活也不正是这样才变得丰富多彩的吗?

她说:“我那时没多想,只觉得剪纸有意思,没想到一剪就是这么多年。剪纸,人人都会,但要剪出一幅优秀的作品,还得时时练习,天天琢磨,用心去想,用汗水和执着去探索。”

冯老师一边说着,手中的剪刀依然不停歇,点、线、面不断变化着。我似乎看到了蝴蝶从她的手中飞出,鲜花在她的指间盛开,骏马在她的手中奔跑,黄牛在她的手中垦荒,燕子在她的指尖飞舞,孩童在她的手掌嬉闹……

薄薄的一张红纸,变幻出了万千世界,剪刀换了一把又一把,时光无情地从剪刀上偷偷溜走,但却留下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在灿烂的非遗文化的历史星空里,恒久闪烁,熠熠生辉。

冯石萍老师的剪纸秉承历史文化的传统,兼收农耕文化的细腻和冀南民间文化的大气之特色,作品题材来源于民间乡野和现实生活,质朴明快,既积淀着农耕文化的夸张与含蓄,又包容了冀南平原文化的粗犷特质,融传统思想与现代品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接地气,受欢迎。

第二次重访冯石萍老师,正是火红的人间六月天,听说她用自己的智慧剪出了世界杯,消息很快传遍了复兴区的大街小巷,轰动了邯郸市的球迷和网上的球迷们。于是,我又一次到家欣赏她的世界杯剪纸杰作。

冯老师见到我,很高兴地让座、沏茶。于是聊起了这次的世界杯剪纸的构思经过。她拿出报纸上的一则消息,我看到导语和主题上写着:2018 614日晚上23点,第21届世界杯就将在俄罗斯拉开大幕,冯石萍老师利用开赛前两周的时间里,将举世闻名的世界杯剪了出来。

C罗、梅西、内马尔……一个个球迷朋友所熟知的足球明星,就以这种传统的剪纸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一个个足球明星,姿势形态不一,表情各有特征,特点鲜明突出,活灵活现。虽然是平面的剪纸,但是每个球员的特点,都展现的淋漓尽致,让人过目难忘。

冯老师说:“世界杯剪好后,消息传出,又出现在了记者面前和报刊观众面前。 自从得知了世界杯要开幕的消息,我就激动得睡不着觉,就萌动了创作这些剪纸的想法。之前对世界杯了解不多,自从开始创作这些剪纸,我就开始从网上查资料、找图片,对比观察每位球星的细节特点,尝试剪了好多次,才找到感觉。下功夫剪一些各国各种姿态的明星,留作一个纪念,也算是为世界杯献上一份厚礼,一瓣心香。”

创作这些剪纸,还饱含着自己的一个心愿:剪了这么多外国球星,必须要剪一幅中国球星,王大雷,希望有一天国足能站在世界杯的领奖台上,扬我国威。”

我听着眼前这位普通的女子说出的不平凡的话语,心里一阵阵激动。凝眸窗外,院子里梧桐树的影子铺满窗前,阳光十分强烈,弯形的叶子和椭状的叶影像是案上的剪刀等用具。我忽然觉得,大自然那纤巧的树叶,美丽的花朵,碧空的娇燕,还有个性鲜明的人物……仿佛都是冯老师的巧手剪裁出来的作品。案桌上正在完成的那巨幅山水画剪纸,在火热的季节,火热的年代,与窗外天然赐予的大自然画卷,相映成趣,遥遥相望。

 


 

[上一篇] 画坛才女刘兰亭

[上一篇] 拈笔古心生 ——老墙书画印艺术印象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