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滕伟民的黑土情
滕伟民的黑土情
作者: 马占顺

      那年初秋,我们坐在京哈高速路上行驶的轿车里。车内一阵阵优美的乐曲在不大的空间回荡……。

      “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纷纷雪花掩盖了他的足迹/没有脚步也听不到歌声/在那一片宽广银色的原野上/只有一条小路孤零零/他在冒着枪林弹雨的危险/实在叫我心中挂牵……”坐在车后排的是中国盲人协会原常务副主席滕伟民。听着优美的乐曲,此时他的心又一次飞回了日思夜盼的那片黑土地!

      当年的他就来到这片充满神奇的黑土地上,被编制在兵团一师六团一营七连,落户在二龙山的“旭日屯”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1969年的初秋,当时还在玉渊潭中学上学,我刚过完十五岁的生日。就怀着革命的理想,与我二哥,一起来到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这里一晃就是四年;四年的时间里大田的农活我全都学会了;还养过牛、放过羊;冬天起过猪圈、修水库打过石头、在大兴安岭伐过树……”滕伟民慢慢地回忆说……

      “离开北京前,父母执意要到北京站送送他们的两个儿子,为了不让他们伤心,我和我二哥坚持不要父母去送。那天到了车站,果然看到的、听到的全是分别的伤感和哭泣,那离别的气氛充盈在整个车站里,让人感到分别的伤心。”

      “后来我们才知道,父亲那天背着我们自己还是去了车站……在我们离开北京的一个月后,母亲因挂念远去北大荒的我们,她那秀丽的黑发白了一半。我知道,她是在惦记着自己的儿子啊!在那个动乱年代,她的亲生骨肉远隔千里,她听不到日思夜盼儿子的声音,看不到回家叫声妈的儿子,怎不让她忧心忡忡呢!”

      “母亲病了,我接到拍来的电报,心急如焚,在探望母亲的路上第一次被连队抓回后,第二天半夜我冒着大雪,躲过了几次的追赶才回到母亲身边,真的不容易啊!”滕伟民深情地回忆着。

      “旭日屯”这个在全国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地方,可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

      那的山山水水,在他的记忆中又是美好的,可生活的艰辛却是难忘的。

      滕伟民他们那年秋天刚刚到达北大荒,这里破天荒的一连下了四十多天的雨,连绵的秋雨,不仅让他思绪万千,而且北大荒很快就进入冬季。到了漫长的冬天北大荒最低温度接近零下40度。真是天寒地冻啊!

      他们这帮北京来的知青,一下子把兵团发的棉帽子、棉大衣和棉鞋都穿戴在身上了,即使这样还冻得透心凉。

      “白天在大兴安岭我们伐树,知青们干的热火朝天,浑身是汗,但巨大的体力透支真是让我们吃不消;可是到了晚上,常常是听到屋外的大风裹着刺耳的尖叫声,让我们感受到黑夜的漫长。”滕伟民深深地吸了口气说。

      “初到黑土地上,虽然什么都是新鲜的,但思念父母的感觉是夜夜袭上心头。为了解闷,知青们聚在一起开始喝酒,以此缓解寒冷带来的寂寞。”

      滕伟民记得在北大荒四年的劳动中,始终伴着他的就是那口老井和“旭日屯”里终日充满着汗碱、臭鞋味的知青宿舍。

这次我陪滕伟民再回北大荒,他对我说一定要看看这口老水井。

       因为旭日屯的那口老井,记录着滕伟民在兵团生活的岁岁月月。因此也承载着他对这口老水井的深情!

      “春天的中午,井边的各种小草在温暖的阳光下,顶着花骨朵晃悠着单薄的身子往上窜,就好像一个个瘦骨如柴的大头娃娃,即便如此,一朵一朵的小花开的还是那样鲜艳:红的、粉的、黄的,最让我喜欢的就是那诱人的玫瑰色;秋天的傍晚,凉风习习,井边的清凉,饭后常让我们聚在这里,抬头望着满天的星星和阴缺阳圆的月亮,思念着家乡,思念着父母!”

      “腊月的清晨,一层厚厚的冰铺在井口上,青年人争着抢着去担水,冰很厚,一不小心就会来个‘仰八脚’,会摔的满身是水;伏天收工后,劳作了一天的我们,总是抢先揭开井盖,总想最先看到水井中那隐隐如白雾缭绕的水汽腾空而起,会让我们感到一股凉气迎面扑来,爽的让人心美,美的好就像回到日思夜盼的母亲身边。”

      是啊,滕伟民对这口老井一年四季都充满了思念。

      “在三伏天里,在那片黑土地虽然没有酷暑难当的漫长,但那时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没有冰箱,处处还是火辣辣的。只有这口水井,天气越是炎热,它的水越是清凉,干活儿回来又饥又热的我们,喝上一口清凉的井水,心里的感觉真是赛过今天的冰镇啤酒。”滕伟民说的我都对这口老水井也充满了期盼。

      难怪那天滕伟民执意要看这口老井,原来他心中对这口老水井充满了寄托、充满了思念、还充满了憧憬。

      那时滕伟民在休息时还经常站在这口老井边上,望着身边那一排排、一片片高大茂盛的青纱帐——长势茁壮的老玉米,那郭小川的著名诗句一遍遍的回响在耳边。

      “我们的青纱帐哟,跟甘蔗林一样地布满浓阴,

      那随风摆动的长叶啊,也一样地鸣奏嘹亮的琴音;

      我们的青纱帐哟,跟甘蔗林一样地脉脉情深,

      那载着阳光的露珠啊,也一样地照亮大地的清晨。”

      看着它们那油黑发绿的叶子随风摆动,听着发出簌簌的响声,就像一曲曲轻轻的音乐.弹拨得他心里直痒痒。

      小时候,他听母亲说人们为什么喜欢种玉米?原因就在于碰到干旱季节,它们会把粗大的根须深深的扎在土地里,“玩命”的吸收营养和水分;在遇到涝灾或洪水时,它们那结实的腰杆比起娇哥嫩弟的小麦和水稻更胜一筹,即便被洪水冲倒了,它们也会再抖抖压在身上的泥和土,重新站起来,迎着朝阳笑到秋。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啊?

      当时仅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几年时间就有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和黑龙江等地的知青几万人。这是一支多么强大的队伍啊!那时他们怀着“革命”理想,在那里生活、学习;在那里他们已经把青春的烈火点燃;在那里他们已经深深地热爱上了这片不朽的黑土地。这“兵团精神”已经深深地植入每一个拓荒者的心底,也植入了他们子孙后代的心田!

      是啊,不知有多少诗人赞美过黑土地,又有多少文人描述过在这里曾经战天斗地的兵团战士……

      滕伟民手机中的那段优美而深情的旋律再次响起,真让我们心中的情,在这片黑土地上一遍一遍地扇起!

      “歌声中透着坚强和勇敢,给人一种向往美好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在兵团的日子里,前苏联歌曲在知青中广为流传。在田间、在路边、在宿舍里,那优美的歌声随时飘入你的耳阔。”滕伟民地回忆让人心醉。

      他的这段充满艰辛、也充满了对黑土地情谊的生活,一直伴随着他漫漫的人生!


      2024年9月13日

 

 

[上一篇] 父亲的老酒

[上一篇] 永恒的初心 永远的恩师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