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帖耳,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恭顺服从,屈卑驯服的样子。这个成语出自唐朝文学家韩愈的《应科目时与人书》。成语中的“俯首”指低头,“帖耳”指耷拉着耳朵,整体形容像狗见了主人那样卑屈驯服。
该成语的用法比较广泛,可以用作谓语、定语、状语,含有贬义。它常用来形容人极度顺从、卑微的状态。
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出处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示例
他们习惯于猛于虎的官威,以为老百姓只要一加威吓,便自会俯首帖耳。 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故事
《应科目时与人书》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于贞元九年(793年)写给韦舍人的一封信。在信中,作者通过生动贴切的比喻,巧妙地把自己的处境、心理状态、要求和对方的身份作用具体而细微地表达出来,抒发了自己空怀奇才而不见重用的积郁。
节选部分原文如下:天地之滨,大江之濆,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
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为獱獭之笑者,盖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然是物也,负其异於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译文
其大意是:韩愈再拜陈述:天池的边上,大江的水边,传说:有怪物存在,大概不是平常鱼类水兽等动物可以比得上的。它得了水,就能呼风唤雨,上天下地都很容易。
如果得不到水,也就是寻常所见的那种形状,不用广阔险峻的高山土丘就能把它困住。然而它在没有水的时候,不能自己造出水来。它们十次有八九次被獱獭之流嘲笑。如果碰到有力量的人,可怜它们的窘境而把它们运输转移,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这种怪物,报负和一般东西不同,它会说:“就算烂死在沙泥里,我也高兴。如果俯首帖耳,摇尾乞怜,不是我的志向。”因此有能力帮它的人遇到他们,熟视无睹,就像没看见一般。他的死活,我们也无从知道了。
韩愈托物言志,文中怪物虽需要别人帮助,却绝不肯向别人俯首帖耳,摇尾乞怜,以表自己的气节。
[下一篇] 痛定思痛《韩氏大家成语故事》之七十二
[上一篇] 路不拾遗 《韩氏大家成语故事》之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