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传说故事 > 116提纲挈领《韩氏大家成语故事》
116提纲挈领《韩氏大家成语故事》
作者:韩中清

    编者:韩中清

图文: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发:槐卿 

四大名著的开篇诗词,提纲挈领,首首经典!

四大名著开篇诗词各具特色:《红楼梦》以细腻笔触描绘家族兴衰;《西游记》以宏伟气势展现神话传说;《水浒传》以豪放笔调展现英雄气概;《三国演义》以长江为背景描绘历史画卷。四首诗词均为作品奠定基调,传达深刻思考。

 《红楼梦》开篇诗词

《红楼梦》开篇,曹雪芹以一首《石头记》词,概括了整部作品的主旨和意境。词中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寥寥数语,道出了作者创作此书的艰辛与辛酸,也预示了书中内容的深刻与复杂。

《西游记》开篇诗词: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水浒传》开篇诗词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浮休。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盂中,尽日看、年年醉。

《三国演义》开篇诗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成语出处

提纲挈领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韩非及后人《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战国·荀子及其弟子《荀子·劝学》。提纲挈领(纲:渔网的总绳;领:衣领)指抓住网的总绳,提起衣服的领子。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联合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状语、补语。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提纲挈领”。 

成语典故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一次,荀子给学生讲学习的道理和方法,有个学生问他:“老师,我自以为学习很用功,可不知为什么进步不快?”荀子说:“学习要抓住宗旨,才能贯通整体,如果不抓住宗旨,而只学些杂乱的知识、读通《诗》《书》,那么直到老死,也不过是个学识浅陋的书生罢了。” 

学生进而问道:“学习的宗旨是什么呢?”荀子接着说:“礼法是学习的宗旨。如果不抓住这个宗旨,一味空谈《诗》、《书》,那是徒劳的。这就好像提起皮衣的领子,然后弯着五个手指去抖动它一样,那数不清的裘毛就全理顺了。不遵行礼法,而只是依《诗》《书》来立身行事,将它打个比方来说,就像用手指去测量河流的深浅,用长戈去春,季子,用锥子代替筷子到饭壶中吃饭一样,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所以尊崇礼仪,即使对其精义领会得还不够透彻,不失为一个崇尚礼法的士人;不尊崇礼仪,即使明察善辩,也不过是一个思想涣散的文人。

成语寓意

学习抓住要领,就如同提起皮衣的领子,只需轻轻一抖,数不清的裘毛就全理顺了。不得要领,则抓不住要点或关键,只能费时费力,事倍功半。成语告诉人们,无论是学习还是说话做事,都应该提纲挈领,善于去寻找中心和重点,只有掌握要领,做起事来才会事半功倍。

运用示例

 

·朱熹《谢上蔡语录后序》:“胡氏上篇五十五章,记文定公问答,皆他书所无有,而提纲挚领,指示学者用力处,亦卓然非他书所及。”

·夏敬渠《野叟曝言》二一回:“纲举则众目斯张,领挚则全裘悉振,此亦如左氏一书,为兵家提纲望领之要也。”

·王先谦《东华续录·咸丰九十八》:“至长准为南北关键,必须振领提纲,有高屋建领之势,乃能一气贯注,操纵自如。”

梁启超《治国学的两条大路》:“现在改讲本题,或者较为提纲望领,于诸君有益吧。”

梁遇春《论智识贩卖所的伙计》:“原来他们对于任何一门智识都组织有一个四平八稳的系统,整天在那里按章分段,提纲望领地说出许多大大小小的系统来”

逸闻趣事

 北齐时有个博士,熟读四书五经,满肚子都是经文。他非常欣赏自己,做什么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头驴子死了,就到市场上去买一头。双方讲好价后,博士要卖驴的写一份凭据。卖驴的表示自己不识字,请博士代写,博士马上答应。 卖驴的当即借来笔墨纸砚,博士马上书写起来。他写得非常认真,过了好长时间,三张纸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字,才算写成。卖驴的请博士念给他听,博士干咳了一声,就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过路人都围上来听。 

过了好半天,博士才念完凭据。卖驴的听后,不理解地问他说:“先生写了满满三张纸,怎么连个驴字也没有呀?其实,只要写上某月某日我卖给你一头驴子,收了你多少钱,也就完了,为什么唠唠叨叨地写这么多呢?”在旁观看的人听了,都哄笑起来。这件事传开后,就在邺城流传着这样的诊语:“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 

[下一篇] 115完璧归赵《韩氏大家成语故事》

[上一篇] 117和璧隋珠《韩氏大家成语故事》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