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行走天下 > 富不过三代——胡雪岩故居前的随想
富不过三代——胡雪岩故居前的随想
作者:雁在蓝天


       胡雪岩故居,位于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东部,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建筑面积五千八百多平方米。胡雪岩故居从建筑到室内家具陈设,用料之考究,堪称清末中国巨商第一宅。

       古宅内有芝园、十三楼等亭台楼阁。其中有两顶罕见的红木官轿值得一看。胡雪岩,杭州人,祖籍安徽绩溪。少年时入杭州一钱庄当伙计,后在浙江巡抚王有龄扶持下,自办阜康钱庄。又因力助左宗棠有功,受朝廷嘉奖,封布政使衔,赐红顶戴,紫禁城骑马,赏穿黄马褂。在其鼎盛时,胡雪岩除经营钱庄外,兼营粮食、房地产、典当,还进出口军火、生丝等,后又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成为富甲一时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故居整个建筑布局紧凑,构思精巧,居室与园林交融,建筑材料可媲美皇帝故宫,可谓无材不珍。

       “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有道是“富不过三代”,胡雪岩连一代也没有富到头。

       从历史大背景看,胡雪岩的衰败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以“红顶商人”谓之,就明白道出了他的致富途径乃是官商之间的权钱勾结,这即使胡雪岩能够迅速堆积起如山的财富,又使他不可避免地卷入肮脏的政治漩涡。加之,处于19世纪中后期,西方殖民者已经打开中国大门,胡雪岩受到强大洋商们的挤压,其失败也属必然。他的衰败更增添了几分时代悲剧色彩。留连胡宅,不禁感慨系之。每一个游客从它的窗光水影里,从不同角度,可以感受到不同的东西,政治的、经济的、文化艺术的,留给人们许多有益的思考。

  胡雪岩富可敌国,官至布政使,二品顶戴,服黄马褂,自是显赫一时。然而,胡雪岩这所豪宅的大门,却没有权贵巨富之家的那种宽阔和气派。据说,那是因为胡雪岩明白“深情不寿,强极则辱”的道理,故而寄寓“藏而不露”的用意。

胡雪岩毕竟是个富商,自有富商心理。大门的构筑,还能想到“藏而不露”,而门里则可谓极尽奢华了。故居采用了我国传统宅第的对称布局。中轴区为待客厅堂,由轿厅、正厅(即百狮楼)、四面厅组成;右边是居室庭院,由楠木厅、鸳鸯厅、清雅堂、和乐堂、颐夏院、融冬院组成,供成群妻妾居住;左边是芝园,其间有回廊相连,曲池相通。亭、台、楼、阁,高低错落,清雅和谐。更有碑廊、红军石栏、小桥、水亭,款款用心,步步是景。

园中假山下则建有国内现存最大的人工溶洞,曲折迂回,巧夺天工。 整个建筑布局紧凑,构思精巧,居室与园林交融,建筑材料可媲美皇帝故宫,可谓更好发挥无材不珍。

木雕、砖雕、石雕、灰塑彩绘,工艺高超,可谓无品不精。全部建筑用了整整三年时间,耗费300万两白银,成就了我国江南晚清一处私家豪宅,其精美简直就是一所民间工艺珍宝馆。

“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这是胡雪岩故居一进门轿厅里的一副楹联,倒也说出了胡雪岩当初为人与经商之道。史料记载,胡雪岩“家素贫,年弱冠,入钱肆习贾事,以诚谨闻”。奸诈弄假,永远不会成就一番事业,从来如此。

在网上看到朱镕基参观杭州胡雪岩故居后的留言,很为朱镕基总理的文采折服:

       胡雪岩故居,见雕梁砖刻,重楼叠嶂,极江南园林之妙,尽吴越文化之巧。富埒王侯,财倾半壁。古云:富不过三代。以红顶商人之老谋深算,竟不过十载。骄奢淫靡,忘乎所以,有以致之,可不戒乎?”

——朱镕基

  回首再看当代的富商巨贾,被拘的,被捕的,被全民网络讨伐的,有被政府机构暗中调查的。

  虽表面辉煌却富而不安。

  正应了《红楼梦》里的好了歌: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鬃又成霜?

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2022年7月15日

[下一篇] 想起赵明非

[上一篇] 漷县图书馆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