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
这是我2023年搬家时找到的一封珍贵的,也可能是硕果仅存的当年的战友来信。距离今天2025年4月5日,把它整理并发出来已经过去快36年。
因为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这样的战友来信,所以我用了硕果仅存这个成语。其实我多么希望能找到更多的,过去在部队与家人同学和战友朋友之间的信件,说珍贵是必须的,大胆一点说快成文物也不为过。
因为在这个几乎不再写信的新时代,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微信、QQ以及众多的即时通信软件的出现,早已取代了上个世纪普通的人们普遍使用的通过写信来联系的方式。因为那个年代能够通过打电话来通信和联系的人,毕竟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人。
我清楚记得,我1989年6月底刚到纳溪县人武部工作时,整个县人武部也就只有值班室的一部电话能打长途电话,而且必须要报出单位账号,通过县邮电局的总机转接等等,手续相当麻烦,而且相当费钱。
因此,今天把这封信整理出来,它的价值也就凸显出来。
写信的人叫陈盛华,是1987年12月至1989年1月期间,我在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县老山前线参加对越防御侦察作战期间的战友。
我1987年12月从第13侦察大队政治处下到侦察3连(由原沈阳军区第16集团军47师侦察连组建,而我的原部队是第16集团军46师138团)后,我被分到1排1班任战士,陈盛华是1排2班副班长。由于我们是四川老乡(陈是今天重庆丰都人,我是泸州纳溪人,当时同属四川省),而且我们同是1983年底入伍的兵,因此很有共同语言,属于情投意合的战友。
曹参谋是当时我们侦察大队的副营职参谋,是1974年底入伍的,重庆江津人,同属四川省,因此既是老乡,又是首长,对我们关爱有加,同样结下了深厚友谊。我曾经在一篇散文《再续前缘》中详细地作了介绍。
武珍指的是陈武珍,重庆石柱县人,也是1983年底入伍的兵,在侦察3连期间,作战训练执勤之余,我们经常一起玩耍,也十分要好。
洪林指的是郭洪林,是泸州合江县人,也是1983年底入伍的兵,在侦察3连期间,作战训练执勤之余,我们也经常一起玩耍,也是十分要好的战友。
目前,这些战友均通过陈盛华联系到了一起,建立了微信群,时常在一起互动交流,畅叙当年战友情和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宋伟
2025年4月5日
一封36年前的战友来信
宋伟:
你好!
惜别几个月,如隔数载。我现在很是想念你,不知道你近况如何,想必一切可好!
我和曹参谋还有洪林,时常在一起总提到你,免不了议论起往事。当然,往事如烟,是难忘的。
这么一别,何时才是相聚之日,但愿我们后会有期。
曹参谋已经回到侦察科调为正营,下一步是科长最佳人选。洪林已转志愿兵。武珍落户到吉林后调为二等功。我可能九月份到大连陆军学院学习,步兵指挥专业。现在无事可干,成了侦察连的“顾问”,不干什么反倒觉得无聊。
这段时间你工作如何?我们很想得知你的佳音。
最后,老曹和洪林向你问好!请允许我向你全家问候!
此致!握手!
盛华
1989.6.10抄
[下一篇] 见到“中摄联”的创始人庞子玄
[上一篇] 爱新觉罗·兆瑞 :有诗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