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中蕴藏着哲学、美学、力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
书法中的哲学:书法作品的结体章法,是一个精细科学处理笔画之间和字与字之间矛盾的重要过程。每个字大多都有笔画长短、粗细、欹正、高低及笔画间隔大小、墨迹浓淡干湿的安排问题,安排得妥当,字迹就工整端庄。否则,字写出来怎么看都不舒服,更谈不上有神态秀美等艺术感。因此,一个字里哪个笔画是主笔,哪些笔画是辅笔,主笔的长短、粗细、高低如安排妥当了,这个字就美观,否则字形结构就被破坏,即无工整、端庄、协调可言。笔画和笔画之间,形成了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相互呼应和主次分明、对立统一等关系,通过笔法、墨法和结体方法的科学搭配,会获得神形兼备的良好效果。因此,字里行间的主要笔画(即承重、对衬和影响字形的笔画),要按字形需要把握。
汉字结构中的笔画,哪是主体,哪是客体,哪是配角,需要书写前认真分析,做好对笔画、结构、布局间矛盾的精心协调,不断追求字法、墨法和章法在书法作品中应有功能的发挥,这也是儒家中庸思想的体现。在书法中,如何运用笔画的长短、粗细、曲直、干湿、浓淡等对比关系,来表现一个字,实现对立统一与相互转化,这就体现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当然,在书法的笔触、结构、布局中,还有其他的一些哲学思想体现。
用这些哲学辨证思想指导书法练习和创作,是提高书法艺术的基本功,有赖于在实践中砺练。比如“淡”字,既没横也没竖,只有两个撇捺和多个样式不同的点,要思考分析如何处理这些笔画,让个体服从局部,局部服从整体,使各个组成部分比较协调地组合在一起。这种思考分析的方法,对处理家庭和工作的矛盾关系也是值得借鉴的。
书法中的美学,既能给人一种直观的表象美,还能给人折射出意境美。书法作品中的字体态多样,有的端庄秀美,有的健壮厚重,有的苍劲挺拔,有的像鲜嫩茂盛的植物,娇嫩健壮,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给人精神寄托。
书法中的力学:有的字笔画坚挺粗壮,起着力量的支撑,其笔画的对衬、呼应、平衡、疏密、舒展,都蕴含着力学关系。在写字起笔、运笔和顿笔时,笔画的粗细、欹正都显示着笔画的力度,笔画在运行、转折过程中,同样也会产生势能,这种势能在接触到纸面时会转换成一种力量。行笔过程中,笔毫在纸面上的运动会产生动态势能,即形成有力的笔迹。这些都是力学在书法中的体现。书法作品中的每个字,都有那么一两个笔画会起到承重作用,否则那个字看起来会有点软不拉耷,给人产生歪斜或失衡等不良视觉。比如“人”字,一撇一捺,如果它不互相支撑,不仅造成错觉导致误认,还使人字内涵得不到充分体现。如和平的“平”字,只有横平竖直,点距相应,字的外形与内涵才能高度统一,达到形神兼备的良好效果,展现笔画的力量之美。将力学知识,应用于书法笔画的结体,指导书法练习与创作,是解决书法结构问题的有效方法。
书法中的心理学:王羲之讲“意在笔前,然后作字”。现在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就是字里行间,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的心态、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这些往往留露于字里行间。一般而言,一个人如具有遇事谨慎,处事有条不紊、讲章法守规矩的性格特点,在他写的字里也会显现出来。公安系统在分析案件时,经常用笔迹来鉴别犯罪嫌疑人及其犯罪心理,这就是借助心理学在书法笔迹中产生作用而来鉴别真伪的方式。
2025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