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顶三变”
韩中清
慧眼识珠陈柏生,范文讲座学员听。
农家屋顶生“三变”,上伍新闻大报登。
注:陈柏生,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采访开国大典的人民日报记者之一。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学系教授,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科学技术新闻学会名誉理事长。获国务院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80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刊登了韩中清的文章
《房顶上的变化》。文字不多,照抄如下:
金秋十月,凡是到河北青县上伍大队来的人,都被这里社员房顶晾晒的花生和葵花籽所吸引。这个2700多人的村子,今年集体、个人种植花生、葵花1100亩,共收获油料276500斤,人均160多斤。
建国以来,上伍大队社员房顶上有过三次大变化:
1949年至1957年,房顶上晾晒的全是小枣,那时村里有3万多棵枣树,年产枣几十万斤。
1958年,由于搞瞎指挥,在枣园里种水稻,盲目引灌咸水,结果稻子未收,枣树淹死,地也咸化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极左路线盛行,又强制种山芋,秋季,社员房顶上的小枣变成了山芋干。山芋干稍微管理不好,就发霉变味,又苦又涩,十分难咽。
1978年后,社员种地有了自主权。上伍大队从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出发,实行三三田种植(即三分之一的稳产高产田,三分之一的油料田,三分之一的果园田),千方百计让地里生金长钱。今年,社员房顶上的山芋干不见了,代替它的是香喷喷的花生和葵花籽。加上苹果、鸭梨、葡萄、甜杏、柿子等收入,社员有粮又有钱,生活可富足了。
《人民日报》著名记者柏生,在北京给部队通讯员讲课,以此文作为范文。
《沧州日报》《沧州晚报》总编辑刘桂茂评述道:“这篇500来字的消息,表现了作者的功力。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农村带来的变化,但作者没有泛泛而论。他把题目定得小小的,角度选得巧巧的,只写房顶上的三个变化过程,从而讴歌了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
四、
治理“血水”河
槐卿
污染坑农我曝光,一河“血水”众遭殃。
官方根治千田壮,稼穑欢歌五谷芳。
岸上花开游客醉,水中鱼跃钓公忙。
金风玉露韩张李,上伍杨冯饭菜香。
2013年春天,青县上伍村干部群众协同献县、河间、黄骅、天津滨海新区入海口一带,在143公里的子牙新河打响了治理污染的人民战争。韩中清记者率先曝光《青县境内子牙新河“红水”泛滥》,燕赵晚报《献县境内惊现“血水河”》,法制中国网、人民在线网、中国网、新浪网、天津北方网等媒体跟踪报道,引起省、市、县高度关注。环保部门联合当地人,紧急组织各地村民在几十座大桥上同时向河里抛洒白灰、黑碳,多条船只来回搅拌,进行综合治理。沧州市公安局、沧州市环保局联合行动,抓捕倾倒废硫酸的若干人。12年来,河水清洁,农业丰收,百姓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