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济”一词,并不是我们老家的土语,在《诗经》等古代文献中已经有其用法。按照AI说文解字的解释,老人操劳一生,晚年得了儿孙的“济”,是指在晚年得到了亲属晚辈的好处。
2012年冬天,母亲依偎在我的怀中走了。在我们老家,老人临终前能够见到谁最后一眼,满意而去,就是得谁的“济”,是儿孙孝顺的表现,是值得夸耀的。但是我委实算不上一个孝顺的儿子。得到母亲病重的消息时,我是在300公里外的某市出差。乘车匆匆赶到老家时,母亲正在乡卫生院的病床上输液,看到母亲嗓子里有大口的浓痰,弟弟在一旁使劲儿往外抠,其时母亲呼吸已经非常困难。医生告诉我,老人家得的其实就是感冒,但因为年纪确实太大了,身体的各种器官已经严重衰竭了,所以还是要赶快准备后事。姐姐也说,咱娘是见不到你,强撑着不肯咽下这口气呢。
勉强输完了液体,医生说你们赶紧把老人拉回家吧,不要在医院过夜了。话说到这份上,我们姊妹几个已经清楚了其中的含义。我们姐弟几个连抬带搀将母亲弄到了车上,当时我就坐在小车后排,见到母亲已经不能坐稳,就把母亲抱在怀里,卫生院离老家只有10多分钟的车程,在路上我就感觉到母亲呼吸逐渐微弱,一开始还以为母亲睡着了。后来感到气氛不对,我对前排的大姐说,咱娘怕是不行了。到老家时,母亲的身体已经有点僵硬了,母亲在我的怀中默默地走了,母亲去世时也只有80岁呢。
2004年国庆节前,父亲病逝时,我当时还在单位工作,因为父亲常年有病,那时母亲身体还好,所以都是母亲在老家照顾父亲。我在此之前回过趟老家,看到父亲还是老样子,就因单位工作忙而匆匆走开了。其实,当时从父亲的眼神中可以看出,那时父亲是对我非常依恋的,我的匆匆离开铸成了大错。虽然我的工作单位离老家只有50多公里的路程,但是当我再次驱车回到老家时,父亲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父亲去世时才刚满70岁,在这个并不算太大的年龄就溘然长逝,是我没有想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过,父亲没有得到我的“济”,这件事让我后悔终生。
父亲病逝后,母亲的身体也逐渐多病起来。我照例是只有一两个月才回一次老家,因为照例是工作忙,照顾母亲的事都托付给了在老家的姐姐和兄弟。虽然为此给了姐姐一些钱财,但孝敬老人岂是钱财所能弥补和替代的呀。但母亲似乎很知足,在我回老家探望她时,老人家总是慈祥地看着我,对我似乎并没有更多的要求。而我也总是没话找话,找话题跟母亲谈一番不着边际的话题,然后就放下一些臭钱匆匆离开了。人常说,父母把我们养大,我们要伴随父母变老。然而我做的确实不够好,虽然父母并因此责怪我,说是忠孝不可两全,但我还是感到深深的自责。父母养育我们并不图我们有多大的回报,然而就是多陪他们一会儿这个小小的要求,我也没有做到,这是多么地令我抱憾终生的事情呀。
子欲孝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这是留给我的教训,就是母亲得了我的“济”又有什么用呢?孝敬父母从今日开始,警示人们不应当再有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