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显 象 见 潜 化 ——从刘东会“寒露朝看”到《圣教序》的时空对话
显 象 见 潜 化 ——从刘东会“寒露朝看”到《圣教序》的时空对话
作者:朱琳


      刘东会先生所书“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出自元稹《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该诗以简练笔触勾勒寒露时节的典型物候与人文情怀,展现诗人对自然节律的敏锐洞察与生命境界的深刻体悟——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当刘先生此篆书映入眼帘,元稹笔下的寒露节气便自纸面苏醒。十字篆文,恰如时间的信使,将千年前的节气密码以笔墨重新编译。


      笔墨是时间的容器,令无形的节律在纸上显形。篆书的圆融线条自带时光包浆,将人瞬间引入清冷秋晨。“惊”字在篆书的婉转间少了几分仓促,多出几分天命必然;而“渐黄”的从容,于匀称笔触里舒展为秋的变奏曲。

所见岂止菊色渐变,更是时间本相。正于此审美沉醉的刹那,《集王圣教序》的哲思如晨钟乍响:“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刘先生的笔墨令“潜”化为“显”,使“无形”凝作“有象”。寒露为笔,秋色为墨,书家与造化共用一套创造语法。

      每一笔皆是对天地秩序的临摹,每一划俱为对生命节律的应和。细品其篆法,“婉而通”的线条若节气更迭般自然流转——那是屋漏痕的积淀,是锥画沙的力度。这些饱含生命质感的笔画,恰是“化物”过程的绝佳隐喻:笔墨游走纸面,化生结构与神采;寒暑流转天地,化育荣枯与生机。

      书法乃中国人观照宇宙的微缩仪式。“朝看菊渐黄”是生活的修行,是人在天地间的静观自得;而“寒暑化物”则是超越个体的宇宙胸怀。驻足此作前,我们所完成的不仅是一次艺术鉴赏,更是一场与天地精神的往来。

      自尺牍间的笔墨意象,至寰宇中的运行法则——艺术终将引我们归返生命的从容与苍茫。此刻,刘东会先生的篆书已非寻常书写,乃将《圣教序》的宇宙观化为可触摸的审美体验。值此寒露时节,我们借一幅书法同时抵达诗的意境、书的韵味与道的深邃,完成跨越千年的文化共情。




[下一篇]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佳作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