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通州区书协副主席王士杰先生诚邀,10月19日我出席了在西集举行的王士杰师生书法联展开幕式,欣赏了他们师生9人的160余幅书法精品。我是书法的门外汉,是以诚挚学习的态度前往的,果然收获满满。置身现场大受震撼,心中激荡起意想不到的感触,不吐不快。
之一
开幕式现场的布置就是神来之笔——在西集国际艺术园区的露天,1000多平的会场上方被五彩绸幅覆盖成天幕,绸幅上是用地书笔草书的《兰亭序》全篇。微风拂过,天幕抖成一排排缤纷的字浪——太壮阔了!太有创意了!我一向认为震撼的效果只属于“运河音乐节”这样的动感艺术,而静态的书展居然也震撼起来了,我从没见过,确实颠覆了我对艺术形式的认知。更有意思的是,这一创新并非刻意的匠心独运,而是妙手偶得。王士杰先生最初只是想弄个天幕遮阳,又突发奇想:既然是书法展为什么不在上面写字呢?于是,便把绸幅铺在地上奋笔五六个小时;于是,便有了露天的和展厅内的草书五彩天幕,成就了一个人人喝彩叫绝的奇观。其实,这种妙手偶得不是凭空而得,而是长期艺术积累才有的灵光一现,是一种必得。
之二
王士杰先生幼承家学,书法家父亲王文华为他启蒙,他最深的儿时记忆是空气中弥漫的墨味。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又有幸认识国学大师、红学会会长、著名诗人、书画家冯其庸先生,并拜其门下。63岁的王士杰先生临池不辍已60载矣,退休后每天秉笔10小时更是常态,有名师指路,又下了铁杵磨针的功夫,其书法艺术怎能不精湛!冯其庸先生曾赠诗对爱徒大加赞勉:“学书如参禅,十年破一关,待到穷尽处,心花在眼前。”
在开幕式上,中国书画家收藏协会名誉会长崔陟先生说了句发人深省的话:“好老师是‘教你学’,而不是‘跟我学’,王士杰先生是冯老的学生,但字是自己的,不是冯老的。他教的学生也是这样。”我想,为什么能做到“字是自己的”呢?除了天份悟性之外,最重要原因还是“十年破一关”的功夫开出了“心花”。
我不禁感慨,现在已是AI时代,办什么事都易如反掌,省心省事已成常态,为什么还有像王士杰师生这样的群体痴心笃行于下慢功,用苦功?他们专心做“铁杵磨针”的事还有什么意义?再往深一想,恍然大悟:他们的这种“慢苦精神”不仅有意义,而且非常大!人性本来就图省事求安逸,如今再有AI加持,社会浮躁之风甚烈,而这种沉潜坚守的“慢苦精神”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同镇静剂、定心丸,对治疗当今流行性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幻想一蹴而就,梦想弯道超车等社会病,真是一副良药,堪可匡正世风,裨益国人精神,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攒底气,增耐力。
之三
在开幕式上,北京教育学会书法教育研究会会长86岁的华敬俊老先生讲:“草书不在写字,草书写的是感情和自己的想法。”华老一语中的,说出了一切文学艺术的真谛和本质——思想情感是人类特有的,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的文学艺术也是人类特有的。
忽然,我又想到AI。现在AI不仅可以在春晚上表演写福字,还可以精准地模仿王羲之的飘逸、颜真卿的雄浑。若让AI模仿王士杰先生的书法风格,可能比王士杰还王士杰。但是,那天,王士杰先生说到耄耋老母坐着轮椅来现场为儿子助阵时哽咽了,我想,AI肯定不会哽咽;如果那一刻王士杰先生奋笔挥毫写下“娘亲”两个字,AI也绝对模仿不出蕴含在笔墨之中那彻骨的母子深情。因为归根结底AI是硅基工具,人是有温度的碳基生命。真人书写浸润于墨迹中的人情况味、人生体验、人格魅力和人文素养等属于人的要素,AI全没有。所以“AI字”不可能有“真人字”的感染力,就这一点来说,AI不可能替代人。当然,AI大潮汹涌而来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谁也阻挡不了,只能热烈拥抱,我只是有一个小小的期许:在AI的汪洋大海之中,应该为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寻找一个立足的小岛,我从书法艺术中看到希望。
之四
在开幕式上,通州区书协主席汪碧刚先生讲:“要把通州区建设成真正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城市现代化的样板,在搞好城市建设的同时,更要搞好文化建设。”这是通州人的神圣使命。尤其对包括书法家在内的通州文学家艺术家来说,既是大展才华的机遇,也是沉甸甸的责任,唯有格外自觉和努力才能不负通州,不负时代。书法家的笔下云烟不仅仅是标有润格的墨宝,更是奉献社会的精神财富——是对心灵的的滋养、精神的强健与境界的升华。
谨向致力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奉献精神财富的书法家王士杰先生和他的学生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作者简介:
刘康达,著名广播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剧协会员,通州区剧协名誉主席,北京市通州区文化馆正高级研究馆员(退休),曾任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1995年开始致力广播剧创作。30年来创作《运河人》《山里娃的老师,儿的娘》《向天歌》《共和国赤子》《转山法官》《走出草地的小红军》《柳州刺史柳宗元》《扫雷英雄杜富国》《明月照天山——林则徐在新疆》等广播剧作近40部。尤其擅长“两弹”、“载人航天” “长征”等重大题材和历史题材、平民百姓题材创作,由中央、北京和各省、市电台制作播放;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5项、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等各种奖项20余项和“亚广联”国际奖1项。已出版130万字的《刘康达剧作集》。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个人传略被辑入《中国戏剧家大辞典》。
[下一篇] 解读《五绝•夜归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