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文艺名家 > 我为石狂
我为石狂
作者:佚名



      年届五旬的邵凡平看上去确实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每当听别人如是评价,他总是嘿嘿一笑将其归功于闲暇时的玩石头。说到石头,老邵的眼神开始放光。有首老歌是这么唱的:“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在老邵的世界里,每块石头都是有着灵性与生命的。

      在圈子里,曾经有石友开玩笑说:“在石家庄,如果说玩石头的不认识老邵,那说明这个人准还是个尚未入道儿的菜鸟。”

结缘


      尽管向来低调,但邵凡平的裤腰带上、脖子上或羽绒服内侧的口袋里都能寻到石头的影子。
      老邵车上的烟灰缸,放着一块酷似金鱼的小石头。每当老邵驾车外出,困倦劳累时,因为不吸烟,便抓起这条“小金鱼”,按摩一下额头和脸颊。相伴走过千山万水,小金鱼越来越润泽光滑,油脂般的包浆正是彼此的亲密融合。“就是这样一条沁满我气息情感的小金鱼,却在今年春节旅行期间被我弄丢了。”懊恼之情溢于言表的老邵只能自我安慰,可能是“小金鱼”复活了,它不愿意蜗居在车上,回归到大自然的江河中,自由遨游去了。


      倘若走进邵凡平的家里,更是满眼石头。灯一打开,石头们就好像活了过来。博古架上摆放的,墙壁上悬挂的,各种各样的石头让人目不暇接。一块块石头造型各异,有的形神俱似,有的图案绚美,有的质地如玉。而这仅仅是邵凡平收藏中的一小部分,租用的仓库里、地下室里面的藏品足以让他笑傲省城石坛。“天赐好石好运来,缘自佳客佳节到”,一句自撰楹联有意无意地表达着主人的心志。


      说起最初与石头的接触,老邵一口咬定“这是缘分”。
      老家鹿泉的邵凡平从小生长在太行山脚下,房前屋后,尽是棱角分明的山石。冬天钻出被窝,临窗远眺都能看到遒劲粗犷的大山。
      童年大山里玩耍的时光,也是老邵最美的回忆。那时候,家里穷买不起玩具,他就常常上山捡来各式各样的石头玩。堆盆景、造假山,几块小石头他就可以在院子里玩上半天。或许正是从那个时候起,石头的可爱便在这个男孩的心里扎下了根。


      20多岁时,老邵就常常跑到棉一古玩市场淘宝,主要是冲着那几家石头摊儿。一次偶然机会,邵凡平结识了一位来自台湾的老先生,谈话之中对方问道:“你们业余时间干什么?玩石头吗?”邵凡平很不解,平时只见过有人把玩玉雕、核桃之类的,石头怎么玩?老先生便拿出一本挂历和四盘录像带,每一页挂历上都有一幅精美的石头图片。
      邵凡平惊呆了,台湾竟有如此漂亮的石头,脱口而出:“石家庄有吗?”老先生道:“只要有河滩的地方肯定就有河卵石,其中必有奇特的石头!”


      正是老先生“玩石头”的见解,唤起了邵凡平的好奇,也唤醒了那颗沉睡的童心。邵凡平想,石家庄毗邻滹沱河,小时候经常到河边玩耍,只是从未留意过河滩中的石头。保定有唐河、唐山有滦河,邯郸有滏阳河,河北的石头有没有价值呢?

    从此,老邵一发不可收拾。登高山,淌溪水,在寻石的道路上执着前行。


寻找


      沿着太行山,从南到北,老邵几乎走遍了每一处河流河滩。
      “自己小孩还没当够,就稀里糊涂的五十出头了。”邵凡平说,由于常年在山水之间捡石头,可谓惊险辛劳,苦乐由之。而更多时想想有块美丽的石头,为了见你在那等了几百万年,也值得。这个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邵凡平将捡石头的过程比作人生追求:命里有时终需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在老邵的影响下,爱人胡美风和一些朋友也参与到了他的“寻石之旅”。

      “老邵对石头的感情何止是喜欢,简直是疯狂。”爱人胡美风说,在上世纪80年代,玩石头还是件稀罕事,而在当时老邵被同事和亲戚朋友几乎视为“神经”。有人调侃说,“捡那么多石头干嘛啊?压酸菜坛子一个不就够了!”
      回忆起捡石头的日子,不善言辞的老邵却一下子有着说不完的话。“那个时候,每到周末我俩就出去了,一直到周日晚上才回来。”当时的老邵穿一身迷彩服,留着长长的头发,开着一辆装满锅碗瓢盆的北京212吉普,到各地去拣石头。白天河滩里捡石头,晚上就在河边搭个帐篷,或到老百姓家睡觉。


      在捡石头的同时,老邵还喜欢摄影。平常给这些山沟里的孩子拍照,等到下次去的时候,再带上洗好了的照片。一来二去,老邵也和当地的老乡都非常熟悉了,老老小小都知道他。
      整日游荡在河滩上的老邵明白,有些石头,动不得。“河沿上的大石头是不能动的,雨季阻挡洪水的大石头是不能动的,明显破坏自然风貌的石头也是不能动的。”老邵自己这样做,还不忘叮嘱当地跟他一起学着捡石头的老百姓。


      拿一块石头在手中,看它的形状像什么,石头上形成的花纹又像什么图案,感觉现实中的石头与头脑中的图案相吻合,就把它收了。老邵说,“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个思考过程很好玩。”
      在捡石头的同时,邵凡平也开始参加各种各样的藏石展。1995年,他自筹资金,出席了桂林第三届中国名人藏石精品展。这不仅让他开阔了眼界,也让他的意识和观念上了新境界。
      提到养石,邵凡平笑着说,“与其说是人在养石,不如说是石在养我心”。闲暇中,他会选一些小石头在手中把玩,有时也会什么都不做,只静静地体会着“石不能言最可人”的美妙。


收获


      和许多藏石者不同,邵凡平收集的石头基本上都来自河北。“要玩,就玩地方特色的。河北的石头,其实一点儿也不比外地逊色!”老邵颇为得意地说。
      在保定白石山东麓,有一条河叫做唐河。有一种产自这里的石头,坚硬致密,性质稳定,色彩艳丽,被藏石界称之为唐河蜡石。早在清康熙年间就被御封为“玉石宝溪”。
      2000年之前,这种石头尽管有收藏,但并不受宠。邵凡平很早的时候,就去过了唐河,并且在那里捡到了许多石头。邵凡平还发现这种石头,里面含有玉的成分,并拿样品到权威部门,结果认定为和田玉(一种标准)。这让邵凡平很是高兴,于是邵凡平给这种石头起名为——— 唐河彩玉。

      细腻的质地,丰富的色彩,由唐河彩玉做成的饰品,甚至是一个个小小的玉镯,都能呈现出大自然的水墨、草花、虎皮、豹纹等,让人啧啧称奇。
      无数次的跋山涉水,让邵凡平几乎成了寻找唐河彩玉的活地图。平时有人要跟着他去找石头,他会毫不犹豫地答应,最多的一次有百来十号人。用邵凡平的话说,虽然这些宝贝是自己发现的,但是并不归自己独有。
      除了发现唐河彩玉之外,龟纹石和模树石也是邵凡平的惊奇发现。


      邵凡平说,龟纹石是产自滹沱河边一种奇石。这种奇石大多呈卵形,以土黄色居多。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表面的龟裂纹:有的裂纹稍宽,给人一种要崩开的粗犷感觉;有的裂纹细而窄,布满石头表面,文雅而韵致。其中有的石头还包有石核。在滹沱河边,一些村庄里出了好多“老寿星”,传说就是因为家中供养此石的缘故,因此,当地老百姓称龟纹石又叫长寿石。
      寻石中,老邵在易县发现一些石材厂加工的石板上有天然树枝状图画,便把它叫做模树石。后来翻阅资料方知,这种石头其实古人早就发现了,名曰松石、松屏石、醒酒石、婆娑石等,宋代赵希鹄的《洞天清录》、元末杨珞的《山居新话》等古籍中对此有过生动的记述。


      易县的模树石除有诸多树枝的图案外,还有千姿百态的动物、风景等离奇的图画,美不胜瞩。有个栩栩如生的“猴头”模树石,成了老邵所藏之极品。
      闲暇时,老邵学习木工,自己做石托,用他的话说“好马配好鞍”;他学篆刻,自己动手在龟裂石上刻下甲骨文,几分金石之气,透着苍茫,浑厚,朴拙。


修行


      老邵还喜欢在微信的朋友圈里发石头照,然后配上文字。其中有块纹路像美女的石头,配的是:“红尘有你,美石相依。百读不厌的你哦,读你为明媚春阳的暖意,读你为千山皓月的澄净。”
      手头的每块石头,都像一本无字天书。一闲下来,老邵都会按捺不住地把玩,像是在爱抚自己的孩子似的。“一个石头,有人看来一文不值,有人却一掷千金?这就是玩石头。”
      很多时候,老邵视玩石头为一种修行。“你有任何情绪都可以跟它诉说,要知道,它在遇到你之前,已经走完了亿万年历史,什么大风大浪它没有见过?可你忙碌时,随便放在哪个犄角旮旯它都会忠实地等你。”玩石头久了,老邵也慢慢地从石头中学会豁达:我们所遇到的困难跟石头所经历过的苦难相比,不过沧海一粟。

      正是因为这份执著,老邵不仅对石头形成了一套审美标准,而且在石头的反哺下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石头多了,石友也就多了。无论是交换还是卖出哪一块,老邵都像是患上了相思病。“在我发现它之前,没有人懂得它的美,仿佛它的美是为我而存在的。而我却把它让给别人,心疼啊!”但老邵有自己的底线,今生纵使无一粒米下锅,有些极品石头他也不会用来换米。


      老邵有个石头小门脸,名曰“小石门”。除了交房租基本不盈利,但却成了石友们的“根据地”。常有三五好友来此扎堆儿,一杯茶,一支烟,一下午的时光,就在谈笑间流走了。“一块冰冷的石头,当你觉得她美的时候,是你投入了你自己的美好情感,觉得自然美,确切地说是在发现你自己美。因为你从石头身上看到了什么,和别人没有关系。所以欣赏奇石是欣赏自己。”老邵说,玩石头是一个比较“自我”的爱好。


      才开始玩石头的人都会因为自己是一颗颗美石的拥有者而兴奋不已,如今的老邵却异常平静。因为他知道:自己并非石头的主人,而只是石头的一个过客。老邵有个化名为“羽僧”,他说自己就像一支羽毛,在石文化的博大世界里轻轻飘荡。“吃啥啥没够,干啥啥不行”这是老邵在QQ里的签名。

      老邵是个动静结合的人。他除了喜欢收藏石头,也喜欢书法而且是自鸣得意的左手反字;喜欢旅行尤其那种自驾自在的那种;还喜欢唱唱歌,喝点小酒。“很多事物,不要太刻意去寻找,最好的东西往往出现在不经意之间。”老邵说,做人应当像石头一样,实在且厚道。



责任编辑:王浩

[下一篇] 石润生:戏比天大

[上一篇] 翟广瀛:我在国学面前是小学生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