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润生:戏比天大
沧州日报记者:杨金丽
在最近揭晓的省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我市剧作家石润生编写的大型古装剧《何满子》榜上有名。至此,石润生编剧的作品,九次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此外还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电视飞天奖、金鹰奖、中国评剧艺术节一等奖、全国群星奖、省文艺振兴奖,在各届省戏剧节上更是佳绩不断……
建设文化强市,精品创作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沧州自古就是人文渊薮之地,戏曲人才更是层出不穷。从元代“曲状元”马致远,到近现代“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从《天净沙·秋思》、《汉宫秋》到《红娘》、《荀灌娘》,名家名作穿透岁月,至今还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精品名作凝聚着作者的人生思考,其中很多是血和生命的结晶。
每每谈起这些,被誉为河北省戏剧艺术创作“三驾马车”之一的石润生,都无限感慨。为了心中的戏,他拼命三郎般夜以继日地构思、写作,不断透支着健康;而在癌症手术刚刚结束、药线都没拆的病床上,为了心中的戏,他又投入了新的创作。如今,8年过去了,由他编剧的一部部大戏与观众见面,并斩获各项大奖……他自己的人生故事,完全可以和戏里那些惊心动魄、斑斓多彩的故事相媲美。
人们可能很难相像,享誉河北乃至全国的一级编剧石润生,曾是一名美工;美工之前,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
一次进城,他带来了自己无师自通画的四条屏,没想到,被人慧眼识珠,招到剧团成了一名美工。一次政治任务,上级指派他编写《金凤朝阳》。戏公演的当天,石润生忽然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创作剧本晨昏颠倒的100天,苦到了极点,但也让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激情。一个编剧就是一方舞台的灵魂。可自从建国后,沧州的剧团就没有自己的编剧。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打破这种局面。
美工之余,他开始写戏。不是任务,没有压力,完全靠着一股激情,一部部作品横空出世:《新车新房新媳妇》、《老嘎爷挡车》、《古槐堡》……各种奖项也迎面而来。连续八届省戏剧节,他捧回7个编剧一等奖,9次获省“五个一工程”奖,《西柏坡》还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和飞天、金鹰奖。
在戏剧创作界,石润生有个雅号:“拼命三郎”。写起戏来,他颇有点豁出命去的意味:一个人浸在书斋里冥思苦想,和戏中人同喜同悲。凝神、苦思、熬夜,一稿、二稿、三稿……他会因为一段精心设计的剧情而欣喜,更会为戏中人的遭遇而洒下一把辛酸泪。这样的结果是:在一部部精品不断涌现的同时,他也透支着健康。
2004年新年刚过,再一次精心打磨《西柏坡》的石润生病了,是喉癌。手术后,他发不出声,可心里依然惦记着戏。就这样,在病床上,他重新修改《纪晓岚》。那段时间,他把自己的全部精魂融入到角色身上。因为他不知道,这会不会是自己的封山之作。
《纪晓岚》在全国戏剧创作的最高期刊《剧本》上发表了。石润生高兴极了,好心情像一剂灵丹妙药,让他迅速康复。医生却告诫他,数年之内应安心静养,不可操劳,否则有复发的危险。
但他怎么静得了?一说戏,一写戏,他便把医生的建议、自己的疾病抛到了九霄云外。手术后一年,他接连创作了两部大戏:《倩魂》和《大山的儿子》。一部大型古装魔幻剧,取材于《聊斋》;一部现代戏,主人公是被国家领导人誉为“农村基层干部的代表”的李家庚。两部戏均获第九届省“五个一工程”奖。之后,他一发不可收,《何满子》成为他作生涯中的另一个高峰。
癌症,是人们谈虎色变的一种顽疾。这顽疾,却让石润生跃上艺术创作的新高峰。
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是省级文学艺术最高奖,每一届的评选竞争非常激烈。沧州的一部部作品不断斩获大奖,很大程度上在于有个好剧本。每一个大奖的背后,都倾注着编剧石润生对生命、对现实的思考。让我梳理一下这些获奖作品,也许能给今天的精品创作提供新的思路。
1995年,《老嘎爷挡车》获第四届省“五个一工程”奖。这是石润生获得的第一个省“五个一工程”奖。人们可能很难想象,这个戏曾差一点儿夭折。剧情是一个镇长把上级拨付给棉农的化肥截留后,卖给一个商人,用卖化肥的钱还了吃喝账。农民老嘎爷知道后,阻拦外运化肥的货车。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石润生,对农民非常熟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写戏时,他不由自主地将这种感情倾注笔端。一位正直老农与一个坑农镇长的对比,让有的人接受不了。
戏排出来,一些人以种种借口阻挠公演。在省评委团的力争下,《老嘎爷挡车》最终被调入省里演出。省领导看后,给予高度评价,盛赞这部戏是“为农民说话的好戏”。直到今日,三农问题依然是中国的热点。石润生在17年前,就已经开始思考这些。
在第六届、七届省“五个一工程”奖获奖名单中,他编剧的《古槐堡》与《苦水镜》榜上有名。这两部戏,一部直指农村文化建设,一部写的是干部与农民的关系,主题依然围绕三农展开。需要说明的是,石润生获得了两个第七届省“五个一工程”奖,另一部是评剧《西柏坡》。该剧两次晋京为中央领导演出,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观看,并为胡锦涛总书记调送了录像带。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了这部戏。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作出指示:“这是一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好戏,震撼人心,催人泪下”。后来,石润生又把这部舞台剧改为戏曲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四套、十一套播出近三十次。舞台剧先后获得了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河北省“五个一工程”特别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戏曲电视剧先后获得中国电视飞天奖、金鹰奖等。此后石润生又把该剧改编为戏曲电影,2009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
关注现实、关注人性、贴近社会心理,是石润生精品创作的三大法宝。《大洼中的女人》、《倩魂》、《古槐堡》、以及没有公演的《凤凰镇》,都是鞭挞丑陋、歌颂人性之美的作品。如今,当“一个人摔倒了,该不该扶?”作为一个话题被不断讨论的时候,在10年之前的2002年,石润生就在《大洼中的女人》提出了这个命题。
他说,自己不敢期待几部戏能够拯救灵魂、圣化人性,但起码要让进剧场看戏的观众心灵受到或轻或重的撞击,引发人们的思索。
2009年,《何满子》来了。这个家乡人并不熟悉的沧州名人,穿越历史,从大唐走来,以震憾人心的艺术品格,在真与假的交锋中,唱起一曲反映民生的真情之歌。当大幕落下,观者仍久久沉浸在戏中,不同的人从中读出了不同的况味。
在第八届省戏剧节获得13项大奖后,今年再传喜讯:在第十届省“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何满子》再获殊荣。这个奖,得来不易。在全省20多个梅花奖演员全力竞争、省市剧团大题材、大投入、大制作的背景下,小成本的《何满子》能与投资800万、2000万元的大制作剧目等肩同获殊荣,不能不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剧本。不久,《何满子》剧本获得了全国“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
有人说,在《何满子》上,看到了编剧石润生的影子。是的,在这部戏里,石润生让一个文人墨客多次着笔又语焉不祥的历史人物,活色生香地呈现在现代观众面前,并引发了强烈的共鸣。真挚、善良、豁达、坦诚……这些,是何满子的性格,又何尝不是石润生的性格?只是,一个生不逢时,一个生逢其时。是石润生,搭起了现代观众与古代歌者心与心的共鸣。
此后,他又创作(合作)了大型现代戏《紫花丁》,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创作小戏曲《儿子》,获省文艺振兴奖;与何香久合作40集电视剧《风情迴马岒》正在筹拍中……
“把最好的精神产品奉献给观众,是一名剧作家的责任和使命。”石润生这样说着,也这样做着。几十年来,他甘于寂寞,不计名利,笔耕不辍,使沧州的戏剧创作走在了全省前列。而且,他甘为人梯,培育新人,为沧州的舞台艺术创作后继有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总之,无论何时,他的心里永远装着一台戏。
原载2009年7月沧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