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文坛资讯 > 河北作家建议将“僵尸企业”改为“僵局企业”
河北作家建议将“僵尸企业”改为“僵局企业”
作者:安定辞

【采风网1月22日讯】河北作家赞杨先生近日撰文,呼吁停止使用“僵尸企业”概念,建议将“僵尸企业”改为“僵局企业”。

赞杨先生指出,最近在谈到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 “去产能”等问题时,媒体大量使用“僵尸企业”一词,如,“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加大淘汰僵尸企业力度,有效化解过剩产能”等等。一些部门甚至领导干部也在公文或讲话中使用“僵尸企业”一词。赞杨先生认为,“僵尸企业”如果作为一个形容词、一个比喻、一句调侃性戏言在口头语言中使用未尝不可,但是,如果把“僵尸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学术语在全社会广泛使用,不仅不严谨,还将对此类企业和企业职工带来感情上的伤害,他呼吁停止使用这一带有侮辱性、歧视性、非科学性用语。

 “僵尸企业”是经济学家彼得·科伊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它的本意是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僵尸企业不同于因问题资产陷入困境的问题企业,能很快起死回生。僵尸企业的特点是“吸血”的长期性、依赖性,但如果放弃对僵尸企业的救助,社会局面可能更糟,因此,此类企业具有绑架勒索性的特征。

赞杨先生认为,彼得·科伊提出的“僵尸企业”的概念无可厚非,但是,东西方在对“僵尸”的理解上有一定差异。在西方语义中,“僵尸”不仅指人的生命已经终止而且指可以复生、吸人血,可以行走等。在汉语语义中,“僵尸”就是“僵硬的死尸”,就是说生命已经完全终结、已经彻底死亡,常用来比喻腐朽的事物(见《现代汉语词典》)。按照这个意思解释,如果说“僵尸企业”就是指已经彻底破产、倒闭、关门的企业。但是,彼得·科伊提出的“僵尸企业”的概念却不完全是这个意思,而是还可以回复生气、再次正常运转起来的企业。他说的“僵尸企业”只是正常运转企业的一个特殊阶段、一个暂时现象,是“正在进行式”,不是“现在完成式”。由此可见,我们仿照彼得·科伊把“僵尸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不完全是彼得·科伊关于的“僵尸企业”的解释,不能准确表述彼得·科伊的意思。

赞杨先生指出,在我国所谓的“僵尸企业”中集聚着大量的人才、信息和技术,它们在历史上曾经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过一定贡献,有的还做出过重大贡献,有的还在国计民生中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企业目前陷入了困境,通过重组等手段这些企业都有望重新振兴,实现再次发展,它们并不是一条死尸,这些企业的厂长经理不一定没有经营之道,企业职工不一定一无所长。如果我们照葫芦画瓢,采用彼得·科伊的提法,把这部分企业也称作“僵尸企业”,那么,“僵尸企业”的厂长、经理、职工等,都有可能被延伸成为“僵尸厂长”“僵尸经理”“僵尸职工”等等僵尸系列名词,这对这些曾经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企业、企业职工是一种极大的伤害和侮辱,他们在遭受经济厄境打击的时候,社会不应该再追加精神打击,不应该往他们的伤口上撒盐。

赞杨先生指出,当前我们正在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国家,很多提法、用语正在变得更加文明、科学。比如,把“残废人”改为“残疾人”;把“红斑狼疮”(皮肤病)改为“红蝴蝶病”;把“老年痴呆症”改为“阿尔茨海默病”;把“通奸”改为“婚外恋”;把出卖肉体的年轻女性称之为“失足女青年”等等,都是出于对人的尊重。对这类名词我们尚且修改,对曾经有功于国家、有功于社会的企业的称呼更应修改。为此,赞杨先生建议用“僵局企业”代替“僵尸企业”,他认为使用“僵局企业”能够体现对此类企业和企业员工的尊重,也更加接近彼得·科伊关于“僵尸企业”的意思。赞杨先生表示,不使用“僵局企业”的概念、使用别的更加合理的、准确的、无伤害的概念来代替“僵尸企业”更好。

 

 

 


[下一篇] 河北省企业投资理财协会投资理财大学成立暨迎春联谊会”即将举办

[上一篇] 河北省采风学会成立被列为2014年度河北社科界大事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