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小说作品 > 王西庆难忘的记忆续集之四十八——大串联的日日夜夜(四)
王西庆难忘的记忆续集之四十八——大串联的日日夜夜(四)
作者:王西庆


曾经有人说过我们红卫兵串联是旅游式串联,不是政治式串联,我也不能全部否认,但像我们这伙学生们大部分是出来玩耍来了,不像一些人出来串联表面上是“煽革命之风,点革命之火”。而实际上有些人,也有被说成是“煽阴风,点鬼火”的坏人,他们不了解当地的政治形势,一味地说成是“独立王国”,破坏了当地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在红卫兵串联后期,1967年的1月,我们步行串联曾经来到了北方某地一所部队子弟中学,在这里吃住了近半个月,感觉这里的学生像是掉进了“福个洞”(山西话:幸福的地方)一样,一看就知道学生们是部队高干子弟,他们穿着不和身父母亲的黄军装,甚至是黄呢子军服,在校园里安静的读书学习,外人看了当然是很羡慕的。不像我所处在工厂的子弟学校,文革中折腾的真是不像样子,那些教室里打的没有一快儿完整的玻璃,桌椅板凳都成了缺胳膊少腿的了,有很多还被工人们拿回家里,成了“家拿大”。

我们串联来到这里住下以后,有一些从农村来的老师们看不惯,觉得生活在这里,看不到学校里,一点儿都没有搞文化大革命的动向,值的怀疑这里是不是资产阶级的温床?外面是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而这里简直是一潭死水,可谓是“针插不进,水泼不出”的独立王国,也难怪这些农村来的老师,他们在乡村学校呆惯了,深感到农村学校的艰苦,自然是看不惯这里的情况,总觉得这里和其他学校不一样,这里学生们生活上吃的,穿的,学校住的,哪一样不是上档次的?不像他们农村里的学校,冬天里,教室还透着风,那些穿补丁衣服的孩子们,他们的书包还是用污垢的毛巾缝下的,学生们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

于是,串联在这里住的一个农村老师,在某一天,以《我的一点意见》写了一张大字报,贴在学校的门口。这张大字报马上引来这个学校轩然大波,外地红卫兵和学生们,当地的群众都争相观看这张大字报。

《我的一点意见》中说到了这个学校的状况“为什么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没有涉及到这里?学生们还在学校里温良恭俭让有序的学习?很多学校都停课闹革命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积极参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但这里还是一潭死水。大字报《我的一点意见》中还说什么如果要是这样长期下去,我们的学校就会被资产阶级所占领,那里面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资产阶级的小姐、少爷和才子佳人,我们就会资本主义复辟。

帝国主义预言家们早就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党第三代或者第四代人的身上,我们一定要使帝国主义的这种预言彻底破产。”······

第二天晚饭后,学校老师同学,召集了住校的一些外地来的老师、学生以及红卫兵代表,在教室里开了个热烈的“座谈会”进行辩论,名誉上是座谈会,到不如说是围攻会,写大字报的老师在会上遭到了学校老师同学们的围攻,批驳了写大字报老师不了解情况,不负责任的胡说八道,颠倒黑白的论点,指出了我们这个学校在解放前后,就已经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革命接班人,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干部和人才,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摇篮,并非像大字报上说的那样,培养出来的都是资产阶级的小姐少爷。

后来,通过了解我才知道,这所学校它创建于晋察冀解放区,当初是为解除军队干部后顾之忧而开办的,这里不仅仅有军队干部子女就读,而且还有不少的烈士子女,学校实行的是全寄宿军事化管理,党和国家领导人,有时下来经常关心学校的建设情况,和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并不是大字报所说的那样培养资产阶级的摇篮。

座谈会上辩论的很激烈,由于校方人多势众,最后,被批驳写大字报的农村老师哑口无言。我想这个老师在当时不能再说什么了,要是再说的话,恐怕就要挨打挨斗了,毕竟是这是在人家的地盘上。

我曾经又了解到,这所学校确实不是一般的学校,它里面全是军事化管理,学生从开学到放假,没有特殊原因,原则上不允许学生离开学校。非校方组织,外面的学生根本就不能迈进校门半步。至于像这一类学校怎么搞文化大革命,中央是会有文件安排的。

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农村老师,我还是很敬佩他的精神的,他还是听毛主席的话的,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积极地参加文化大革命。他很有勇气,他敢于说真话,敢于对“温室的花朵”进行揭露和批判,从很大程度上讲,对学校起了一个警示的作用,对国家的学校、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起了助推的作用,从这一点意义上讲,我们学生们都是同情这个老师的。但反过来想一想,这所学校不是我们老百姓的一般学校,它是由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直接创建和关心的学校,它的命名和校址,都是在解放初期,在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所选得校址和命名的,也是国家领导人经常关心的学校。

国家领导人还经常的来到这里视察,关心这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我想这里有党中央的直接关怀,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肯定是最优秀的学生,不是大字报上说的那样。

所以这个农村教师不了解这里的情况,到了这里恐怕是什么都看不惯,给扣了一大堆帽子,起到了“煽阴风,点鬼火”的作用,想把这里的学校像其他学校一样去搞乱,这不仅让校方不同意,连同学都很不同意,我想最后这个农村的教师,不要被当成坏人抓了就偷笑了。······

我们同学们一路上高兴地来到了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它当时是我国著名的大学,在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学校,是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四大名校之一,以前叫国立武汉大学,1949年后,更名为武汉大学。我们来到这里后,觉得这里不仅仅是大学,而且感到是到了个旅游的圣地一样。

武汉大学确实是中国较为有名的风景游览地,学校坐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有中西合璧的宫廷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堪称近现代中国校园建筑的佳作之典范,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门口是“国立武汉大学”的牌楼,旁边有牌子介绍这个牌楼是什么时间建的。前面一块石头上刻着武汉大学的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我很欣赏这里优美的风景,那除了用绳子挂着的一排排大字报外,丝毫没有影响我观察学校的设施、学校的美景。在武汉大学里的小路两旁,树与树之间绑上了绳子,上面挂满了大字报,我们拥挤的红卫兵和学生们,来看大字报的真是不少,你要是从中过去还是很困难的,而有一些人根本就没有心思去看大字报,看也是走马观花看,走走样子罢了,而我也是一样,但我还是对这里的风景还是很感兴趣的。

几天下来,我们把武汉大多数地方转了个遍,到过风景秀丽的蛇山和龟山,到过繁忙的长江码头,到过黄鹤楼,冒雨到过中山公园,还到过长江大桥下和同学们照了张像。


[上一篇] 《曙光》第二十二章(二)

[上一篇] 王西庆难忘的记忆续集之七十六——后记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